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到2020年 泉州機器人及相關產業規模力爭超百億元

市政府出臺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實施意見, 到2020年——

機器人及相關產業規模力爭超百億元

2017年全國兩會上, 智慧製造、產業轉型、創新驅動等詞語頻頻亮相, 其中機器人產業發展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3月8日, 記者從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獲悉, 泉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 投入大量“真金白銀”大刀闊斧支持我市機器人產業持續發展, 明確到2020年力爭機器人及相關產業規模超百億元, 形成1至2個有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 建設10個以上機器人創新、檢測、培訓等公共服務平臺。

□記者 黃文珍 通訊員 曾健 陳默涵 文/圖

飲料裝箱已由機器人代工

機器人生產線漸趨覆蓋傳統製造業

去年, 泉州百宏聚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滌綸長絲熔體直紡智慧數位車間被列入2016年國家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專案名單。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紡絲車間和包裝車間引入機器人作業後, 減少了一半的人工, 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1600萬元。

無獨有偶, 在泉州梅洋塑膠五金製品有限公司五軸裝備應用車間內, 生產線上下料環節由原先人工作業轉向運用智慧機械手, 由此打通了環節間自動化銜接。 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如今, 車間內38台設備只需要16個工人, 產能增加3倍, 用工成本減少了35%, 產品種類也增加至上百種。

泉州作為製造業大市, 其中紡織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飲料等傳統輕工產業占六成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 這些產業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為主, 伴隨勞動力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裝備市場需求量大增。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5年, 我市開展“三個一千”計畫, 目標是推廣應用一千台機器人, 最終推廣了1300台機器人;去年在“21211”工程建設中, 又繼續完成了在本地推廣1000台機器人的目標。

據介紹, 目前, 我市紡織、制鞋、建材、食品、衛生用品、日用陶瓷等行業在焊接、噴塗、衝壓、上下料、包裝、碼垛、雕刻、日用陶瓷滾壓及成型環節, 已經實現了機器人生產線的應用。 資料顯示, 全市工業企業平均減少勞動力用工成本20%—30%, 生產效率提高20%。

本地機器人產業呈現星火燎原之勢

值得關注的是, 在傳統產業大力推廣應用智慧型機器人的同時, 本地機器人產業發展也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 據瞭解, 2016年泉州機器人及其零部件產業銷售收入約20億元,

湧現了華數、嘉泰、微柏、黑金剛、瑜鼎等一批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企業。 在噴塗機器人、磨削機器人、壓鑄五金機器人、水暖拋光機器人、石材異形加工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整機生產及系統集成研發上取得了技術突破, 並在國內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黑金剛(福建)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著眼于機器人與機器視覺領域關鍵技術的應用研究, 研發出了鞋業智慧製造生產線。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生產企業可以根據設備運用過程中的功能需求和自身的購買能力, 選擇購買一個或多個單元並運用到企業生產線上, 而當企業生產規模擴大, 需要增加設備功能時, 可以繼續購買添加單元, 提升企業智慧化水準。

“2015年實現了銷售額4000多萬元, 到了2016年銷售額翻了一番。 ”

近年來, 微柏工業機器人(泉州)有限公司的機器人產品產值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從2013年不到600萬元到目前已經突破6000萬元, 產值增長了十倍。

與此同時, 泉州本地機器人產品走出國門, 佈局海外的步伐日漸加快。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透露, 去年我市機器人產品已出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個國家。

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為了提升企業智慧裝備研發實力, 面向全國的產學研合作日趨深化。 據瞭解, 這些年來, 泉州積極引進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所、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慧製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等高端公共創新服務平臺, 以此發揮裝備高端專業人才在技術與產業政策上的支撐作用,推動平臺與企業間的合作。

在泉州市“數控一代”科技創新中心展廳裡,一台身披藍色“外衣”的拋光機器人正“埋頭”打磨著產品。據介紹,該款機器人是企業與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慧製造研究院合作開發的,能夠實現對中小件複雜表面磨拋加工,可以節省能耗約三分之二。一套機器人自動研磨拋光線可以抵得上8至12個熟練工人,而價格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60%。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所研究領域涵蓋機器人與智慧裝備、智慧傳感與工業自動化等。”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與泉州七星電氣有限公司、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等近40家企業建立了橫向合作關係。

據介紹,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則與百宏、華宇、三斯達等泉州企業建立對接合作關係。同時,該研究院還積極研發護士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監獄哨兵機器人、涵洞機器人等新型服務機器人,推廣應用於公共服務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進泉州機器人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我市與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合作,在洛江規劃建設機器人檢測試驗研發中心計畫總投資1.91億元,涵蓋機器人品質檢測與評定、機器人技術培訓、機器人標準化建設及特種機器人產業平臺等4個方面內容,建成後將為省內和周邊省份機器人產業和相關的上下游企業提供檢驗檢測、品質仲裁、新產品研發、產品升級、人才培訓等服務,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精准施策,重金支持機器人產業壯大

精准施策助力全市智慧裝備業穩步發展。近年來,泉州高度重視機器人等智慧裝備產業發展,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檔,以實施“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為抓手,促進智慧裝備產業發展並在泉州傳統優勢產業領域推廣應用,提升產業裝備數控化、智慧化水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3月8日,我市更是出臺了以“機器人”為關鍵字的《關於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檔,推動泉州機器人產業在研發製造、示範應用、產業集聚、要素保障等全方位突破。檔中,從扶持機器人研發與生產、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打造技術創新公共平臺、加快引進行業高層次人才和加快做大機器人產業集群等方面入手,重金獎勵支持泉州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

扶持機器人研發與生產方面,如,實施機器人重大專項,重點支持研發機器人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高精度減速器、智慧控制系統、視覺識別系統、感測器等重點領域技術開發及系統集成,經評定,對實施單位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補助。對在原理、結構、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創新的機器人及其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或總集成專案,經認定為首台(套)重大裝備和關鍵部件的,按其研發投入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方面,如,對納入泉州市“數控一代”示範專案產品的機器人,按採購發票總價(不含稅)的20%予以購置補助;對銷售給本地企業的“數控一代”示範專案產品,按銷售發票總價(不含稅)的10%予以補助。對現有裝備和生產線進行智慧化改造,市級財政按工業機器人購置金額(不含稅)不高於1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其中市級產業龍頭補助金額上浮10%,最高不超過110萬元。對新確認為智慧工廠、數位化車間的,予以重點扶持和推廣,並分別給予100萬元和50萬元補助。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一批機器人應用生產示範流水線,在生產效率、用工、成本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竣工並完成驗收認定後的,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打造技術創新公共平臺方面,如,對經泉州市高端裝備專家組組織專家認定的機器人公共創新和服務平臺,按研發測試儀器、設備和軟體投入額給予30%的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評定為國家級機器人創新中心、機器人檢測中心、重點實驗室的,給予建設單位5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加快做大機器人產業集群方面,對新引進或本地企業進軍機器人相關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超3000萬元以上的,且在機器人領域具有核心技術的專案,給予按固定資產投資額8%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機器人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5000萬元、1億元、5億元的,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500萬元一次性獎勵。

以此發揮裝備高端專業人才在技術與產業政策上的支撐作用,推動平臺與企業間的合作。

在泉州市“數控一代”科技創新中心展廳裡,一台身披藍色“外衣”的拋光機器人正“埋頭”打磨著產品。據介紹,該款機器人是企業與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慧製造研究院合作開發的,能夠實現對中小件複雜表面磨拋加工,可以節省能耗約三分之二。一套機器人自動研磨拋光線可以抵得上8至12個熟練工人,而價格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60%。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所研究領域涵蓋機器人與智慧裝備、智慧傳感與工業自動化等。”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與泉州七星電氣有限公司、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等近40家企業建立了橫向合作關係。

據介紹,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則與百宏、華宇、三斯達等泉州企業建立對接合作關係。同時,該研究院還積極研發護士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監獄哨兵機器人、涵洞機器人等新型服務機器人,推廣應用於公共服務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進泉州機器人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我市與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合作,在洛江規劃建設機器人檢測試驗研發中心計畫總投資1.91億元,涵蓋機器人品質檢測與評定、機器人技術培訓、機器人標準化建設及特種機器人產業平臺等4個方面內容,建成後將為省內和周邊省份機器人產業和相關的上下游企業提供檢驗檢測、品質仲裁、新產品研發、產品升級、人才培訓等服務,優化產業發展生態。

精准施策,重金支持機器人產業壯大

精准施策助力全市智慧裝備業穩步發展。近年來,泉州高度重視機器人等智慧裝備產業發展,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檔,以實施“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為抓手,促進智慧裝備產業發展並在泉州傳統優勢產業領域推廣應用,提升產業裝備數控化、智慧化水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3月8日,我市更是出臺了以“機器人”為關鍵字的《關於推動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檔,推動泉州機器人產業在研發製造、示範應用、產業集聚、要素保障等全方位突破。檔中,從扶持機器人研發與生產、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打造技術創新公共平臺、加快引進行業高層次人才和加快做大機器人產業集群等方面入手,重金獎勵支持泉州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

扶持機器人研發與生產方面,如,實施機器人重大專項,重點支持研發機器人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高精度減速器、智慧控制系統、視覺識別系統、感測器等重點領域技術開發及系統集成,經評定,對實施單位給予最高200萬元資金補助。對在原理、結構、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創新的機器人及其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或總集成專案,經認定為首台(套)重大裝備和關鍵部件的,按其研發投入的3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方面,如,對納入泉州市“數控一代”示範專案產品的機器人,按採購發票總價(不含稅)的20%予以購置補助;對銷售給本地企業的“數控一代”示範專案產品,按銷售發票總價(不含稅)的10%予以補助。對現有裝備和生產線進行智慧化改造,市級財政按工業機器人購置金額(不含稅)不高於1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其中市級產業龍頭補助金額上浮10%,最高不超過110萬元。對新確認為智慧工廠、數位化車間的,予以重點扶持和推廣,並分別給予100萬元和50萬元補助。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一批機器人應用生產示範流水線,在生產效率、用工、成本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竣工並完成驗收認定後的,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補助。

打造技術創新公共平臺方面,如,對經泉州市高端裝備專家組組織專家認定的機器人公共創新和服務平臺,按研發測試儀器、設備和軟體投入額給予30%的補助,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評定為國家級機器人創新中心、機器人檢測中心、重點實驗室的,給予建設單位5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加快做大機器人產業集群方面,對新引進或本地企業進軍機器人相關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超3000萬元以上的,且在機器人領域具有核心技術的專案,給予按固定資產投資額8%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機器人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5000萬元、1億元、5億元的,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500萬元一次性獎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