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伏牛山區的最美第一書記——陳占元天橋溝扶貧記(連載:十七)

作者:米倉山居

天橋溝的古樹, 枝繁葉茂

導讀:天橋溝村,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嵩縣車村鎮, 地處中國伏牛山區的大山深處。

這個小山村,

是河南省旅遊局旅遊精准扶貧村。

二0一五年八月, 河南省旅遊局陳占元來到了這個小山村, 成為該村第一書記。

駐村兩年以來, 陳占元和天橋溝村老百姓打成一片;心和天橋溝村老百姓一起跳動, 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伏牛山區的最美扶貧書記”。

在美麗的天橋溝, 留下精彩的瞬間

天道酬勤。

在畫家、九鼎德盛旅遊規劃公司藝術總監高峻嶺眼裡:“天橋溝村, 地處嵩縣白雲山腳下, 緊鄰三一一國道, 有著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環境優勢, 特別是依託白雲山這個國家5A級旅遊區, 所以, 發展鄉村旅遊, 有著廣闊的前景。 同時, 借助發展旅遊的機遇, 能夠使這個偏僻的小山村, 得到更快的發展, 使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 ”

作為一名職業畫家, 高峻嶺以藝術家的眼光, 覺得天橋溝村就是一幅美麗的、自然的、水墨山水畫卷。 尤其是這裡的山際線, 特別美。

高峻嶺對天橋溝村未來的發展前景, 心中充滿著願景和期望:“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在大城市居住的人們, 都對自然生活有一種深深地嚮往;特別是伴隨著河南全省旅遊的蓬勃發展,

將給天橋溝旅遊, 帶來巨大的歷史發展機遇。

“所以說, 天橋溝的旅遊, 後面還有更好的期待!”高峻嶺說。

為發展天橋溝鄉村旅遊, 老鄉們幹勁很大

“天橋溝旅遊, 我們要決戰二0一七。 ”陳占元說。

怎麼叫做決戰“二0一七”呢?

這就是說, 天橋溝村的鄉村旅遊, 今年要實現開門紅!一定要讓遊客游得舒心, 吃得放心, 住得安心, 玩得開心!

“二0一七年, 天橋溝鄉村遊, 必須打響, 我們把產品設計好, 讓遊客吃好、住好, 力求精益求精。 ”陳占元說。

我們可以設想到, 二0一七年, 天橋溝鄉村游, 是必勝的。

因為, 這是對整個天橋溝旅遊精准扶貧成果的一個檢閱。

陳占元說, 決戰二0一七之後,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把天橋溝村打造成河南省, 乃至全國, 鄉村旅遊的一個知名品牌。

一路艱辛一路歌。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 陳占元對農村基層工作, 有什麼感受呢?

在他看來:“農村人心不好凝聚。 農村基層工作, 我們是書本上找不來的;農村基層工作, 沒有照搬照抄的。

陳占元對扶貧前、後的天橋溝村的村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 作了一個對比:

“我剛來的時候, 農民就是守地守得可緊, 在地上刨食吃, 靠樹木掙錢, 靠經濟林掙錢;現在, 天橋溝的人, 觀念轉變了:我要靠我的服務來掙錢, 靠遊客來掙錢:原來天橋溝的人, 是靠出去打工掙錢, 現在是想回家創業掙錢。 ”

“天橋溝人的精神狀態, 我覺得比我來的時候, 人們信心更足了, 素質更高了, 人心更齊了。 能把他們的心, 凝聚起來真不容易!”

扶貧濟困,大家同行

對自己的扶貧工作和經歷,陳占元又有什麼感言呢?

“我盡力了,我努力了;我感悟了,我鍛煉了。通過自己發展鄉村旅遊的親身體驗,對我的人生,是一種巨大的收穫。”陳占元說。

當記者問及陳占元對人生的看法時,陳占元的回答簡單、樸實。

“我這個人最大一條,沒有官欲,沒有錢欲。毫不客氣地說,我沒有錢,我也不會掙錢,真的。我也沒有說,這一生要苛求掙多少錢。我也不求這一生當多大的官。我感覺著,只要一生能幹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我就是我自己。”陳占元說。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天橋溝村,他對老百姓這種感情,原動力來自哪裡?支撐他吃苦耐勞、忘我工作的信念又是什麼?他對生命,有哪些感悟?

陳占元的回答讓人動容:“我是從農家走出來的孩子。農家孩子,知道農村苦,農民苦。我在這個地方,為村裡的貧困戶辦個事,貧困戶一直說一句話:原來哪有幹部來過俺們家啊?所以,我能為老百姓做點事,是我一生最大的願望,也是我生命最大的欣慰!”

(本文完)

下期請看:《伏牛山區的最美第一書記——陳占元天橋溝扶貧記》連載之十八

作者簡介:米倉山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歷史人文作家,文化學者,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者。酷愛中國古典文學,喜歡研讀歷史,熱愛大自然,極具人文情懷。

專注歷史、人文、文化和人物的紀實文學寫作。作品以觸摸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精神內核、塑造人物的內在神韻見長。

扶貧濟困,大家同行

對自己的扶貧工作和經歷,陳占元又有什麼感言呢?

“我盡力了,我努力了;我感悟了,我鍛煉了。通過自己發展鄉村旅遊的親身體驗,對我的人生,是一種巨大的收穫。”陳占元說。

當記者問及陳占元對人生的看法時,陳占元的回答簡單、樸實。

“我這個人最大一條,沒有官欲,沒有錢欲。毫不客氣地說,我沒有錢,我也不會掙錢,真的。我也沒有說,這一生要苛求掙多少錢。我也不求這一生當多大的官。我感覺著,只要一生能幹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我就是我自己。”陳占元說。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在天橋溝村,他對老百姓這種感情,原動力來自哪裡?支撐他吃苦耐勞、忘我工作的信念又是什麼?他對生命,有哪些感悟?

陳占元的回答讓人動容:“我是從農家走出來的孩子。農家孩子,知道農村苦,農民苦。我在這個地方,為村裡的貧困戶辦個事,貧困戶一直說一句話:原來哪有幹部來過俺們家啊?所以,我能為老百姓做點事,是我一生最大的願望,也是我生命最大的欣慰!”

(本文完)

下期請看:《伏牛山區的最美第一書記——陳占元天橋溝扶貧記》連載之十八

作者簡介:米倉山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歷史人文作家,文化學者,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者。酷愛中國古典文學,喜歡研讀歷史,熱愛大自然,極具人文情懷。

專注歷史、人文、文化和人物的紀實文學寫作。作品以觸摸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精神內核、塑造人物的內在神韻見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