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避免這5種錯誤的說話習慣,讓你贏得同事的好感

編者按:現代生活中, 大多數人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同事。 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 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關係, 那麼長的工作時間, 心裡可能很難過。 但是, 我們有時嘴裡說出的話, 效果跟自己心裡所預想的可能很不一樣。 本文編譯自FastCompany的原題為“5 Habits That Make You Sound More Condescending Than You Mean To”的文章。

我們今天來聊一聊那些個同事。 你肯定知道我要說的是哪些, 就是那些總有辦法讓自己聽起來高人一等, 讓你覺得自己不如他們, 甚至自慚形穢、感覺自己輕如鴻毛、不值一提的同事。

沒有人希望自己團隊裡也有這類型的人。 但是, 在說別人不是的同時, 我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 會不會在同事眼裡自己就是這類人呢?你會不會就是辦公室裡那個總“高人一等”的人?或者, 更糟的是, 你常常以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與人交流, 卻不自知!

我這麼說不是為了嚇你, 只是為了指出這樣一個事實:我們都是人,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我們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說些不合時宜的話, 表現出傲慢或高高在上的態度。 你可能是好意 但是聽者可不一定這麼想。

以下就是5種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表現。

1. 你根本沒有注意自己的措辭

有兩個詞很容易就說出口, 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 很容易挫傷別人的自尊。 這兩個詞就是“還(事實上、其實)”和“只要”

回憶一下, 上一次你說出這樣的話是什麼時候。

“這個點子其實還不錯。 ”

“你只要這麼做就行了”

說出這些詞, 你的話瞬間就把你擺在一個高位上。 “其實”表現出了一種“真沒想到”“意料之外”的意味——好像再說, 你的同事還能提出這樣不錯的點子, 讓你意外又吃驚。 而“只要”就意味著“簡單”“容易”——仿佛暗示著你的同事完全就是白癡,

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能自己解決。

2. 你總是以自己為先

老闆明示過, 你的午休時間可以長一點。 所以, 就算你明知道團隊的其他人都忙著分工做項目, 你卻仍然揚長而去, 因為長午休是你應有的權利。 你向同事揮揮手, 不帶走一片雲彩,

面帶微笑地穿過辦公室或擁擠的會議室, 頭也不回地出了門。

對, 在你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 你確實要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沒錯, 休息一下也很應該。 但是, 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和“踐踏”他人的需要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沒有人會認為, 你就該做辦公室裡的烈士, 任勞任怨、時刻準備好犧牲。 但是在大家有需要或者面臨危機的時候, 伸出援助之手也沒什麼不妥的。

3.你的讚揚帶刺兒 你的笑裡藏刀

你可能覺得自己常常在誇自己的同事。 但是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 自己的“好話”中是否暗含貶義。 這樣的話, 你誇得越多, 可能越傷人!

典型“帶刺”的讚揚可能是這樣的

“這次的展示比你上次做的好太多了!”

“我能看出來你沒有很多時間準備,

但是這個項目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

你的意圖本來是讚美別人, 本來是一片好心好意。 但是你的說法實在是“不堪入耳”。 當你讚美別人的時候, 應該關注積極的方面。 要遠離讓你聽起來暗裡諷刺, 甚至自視甚高的話。

4. 別人跟你傾訴 你卻開始吐起苦水

將別人的經驗跟自己的相比,在他人傾訴的時候“喧賓奪主”說起自己的煩惱。

同事向你傾訴自己的煩惱和問題的時候,你可能覺得應該談論自己“相似”的經歷來表示支持。

但是,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你的同事可能正因為被老闆斃掉的報告,覺得不開心,這時候你談論自己中午吃的三明治很難吃,你也不開心,難道真的合適嗎...

表現同理心是一回事,把自己的經歷跟別人的等同起來,就會讓人覺得你高高在上,尤其是這種經歷跟你同事的經歷根本無關的時候。

不過好在,如果你的表現是長歎一口氣,“幸災樂禍”地說“得虧不是我要面對這件事”或者“好在這種事沒發生在我身上”,這樣的做法也沒什麼幫助

所以,你應該把精力集中在積極地傾聽、盡己所能地提供幫助。這才是你的同事所需要的。

5. 你是聊天中的“戰鬥機”

你有覺得自己能跟任何同事談笑風生,甚至對這種“能力”引以為傲。但是你得問自己一句:我真的是在和對方討論嗎,還是你是對話的主力,別人只好跟你尬聊。你在對話中有給對方留出時間和空間嗎,讓對方表達嗎?

如果你沒讓對方也參與進來,不管是在團隊會議還是一對一談話,你作為談話“戰鬥機”,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認為自己要說的話比較重要

對於對方而言,沒什麼比還讓人覺得受輕視的。所以下次你跟同事聊天的時候,你要下意識地努力傾聽,聽的努力可不能少於說。沒有人喜歡跟話癆聊天。

大家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同時覺得自己居高臨下。但不幸的是,有可能你這麼做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察覺。

所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出現上述的五種表現,這樣你就降低了自己引起同事反感、讓同事在心裡咆哮的可能。而且,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這些行為,就主動請大家喝上一杯,買點小吃,光是這麼做就能贏回一些好感了。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將別人的經驗跟自己的相比,在他人傾訴的時候“喧賓奪主”說起自己的煩惱。

同事向你傾訴自己的煩惱和問題的時候,你可能覺得應該談論自己“相似”的經歷來表示支持。

但是,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你的同事可能正因為被老闆斃掉的報告,覺得不開心,這時候你談論自己中午吃的三明治很難吃,你也不開心,難道真的合適嗎...

表現同理心是一回事,把自己的經歷跟別人的等同起來,就會讓人覺得你高高在上,尤其是這種經歷跟你同事的經歷根本無關的時候。

不過好在,如果你的表現是長歎一口氣,“幸災樂禍”地說“得虧不是我要面對這件事”或者“好在這種事沒發生在我身上”,這樣的做法也沒什麼幫助

所以,你應該把精力集中在積極地傾聽、盡己所能地提供幫助。這才是你的同事所需要的。

5. 你是聊天中的“戰鬥機”

你有覺得自己能跟任何同事談笑風生,甚至對這種“能力”引以為傲。但是你得問自己一句:我真的是在和對方討論嗎,還是你是對話的主力,別人只好跟你尬聊。你在對話中有給對方留出時間和空間嗎,讓對方表達嗎?

如果你沒讓對方也參與進來,不管是在團隊會議還是一對一談話,你作為談話“戰鬥機”,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認為自己要說的話比較重要

對於對方而言,沒什麼比還讓人覺得受輕視的。所以下次你跟同事聊天的時候,你要下意識地努力傾聽,聽的努力可不能少於說。沒有人喜歡跟話癆聊天。

大家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同時覺得自己居高臨下。但不幸的是,有可能你這麼做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察覺。

所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出現上述的五種表現,這樣你就降低了自己引起同事反感、讓同事在心裡咆哮的可能。而且,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這些行為,就主動請大家喝上一杯,買點小吃,光是這麼做就能贏回一些好感了。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