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變革中前進的中糧集團: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走進中糧集團, 圖為中糧佳悅黨委書記、總經理郝克非介紹公司情況

中國網財經11月21日訊(記者 董文博)作為與新中國同齡的國有企業,

中糧集團歷經六十餘年發展, 成為國內以糧、油、糖、棉為核心主業的、全球佈局的農業及糧油食品企業。 中糧佳悅(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佳悅”)作為中糧集團在天津地區的重要戰略佈局點, “忠於國計, 良于民生”, 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服務糧油行業宏觀調控方面作用不可小覷。

11月20日, 由中央網信辦、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組織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路主題活動的首站便來到了位於天津臨港經濟區的中糧佳悅, 深入瞭解中糧集團糧油生產加工運輸一體化運營模式, 以及其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保障國計民生的實踐。

中糧集團所獲科技證書及榮譽

擔當:

打造中國人的國際大糧商

十九大報告提到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初心和使命也是中糧集團發展最大的驅動力。 作為我國最大的全產業鏈農業企業和唯一的糧油行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中糧集團始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進民生福祉為己任。

十九大報告指出,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上也曾指出, “要有打造我們自己的國際大糧商的信心”。 因此, 在國內糧油市場實現有效的掌控能力是重中之重, 中糧集團基於此明確規定了公司十三五發展規劃, 即國內市場到2020年要實現“32115”的經營目標——3000萬噸玉米、2000萬噸大豆、1000萬噸水稻、1000萬噸小麥和500萬噸食糖。

國際糧油市場的糧源掌控能力亦必不可少。 目前, 我國每年糧食進口總量達1.3億噸以上, 而中糧集團貿易管道已經連接六大洲, 全球貿易能力超過我國進口糧食貿易量1倍以上, 在國際糧食市場的話語權明顯增強。 未來, 中糧集團將通過進一步完善全球倉儲物流設施佈局, 建立在南美、北美、黑海、澳洲全球四大糧油主產區的一手糧源掌控能力。

中糧集團黨組副書記、副總裁萬早田在交流座談會上表示, “我們理解、落實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 就是切實用改革發展的更大成效更多增進人民福祉。 對於中糧集團來說, 就是瞄準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改革、創新發展, 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國際大糧商。 ”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明確提出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讓人民吃得放心”, 中糧集團對此的經驗是, “保障食品安全從根本上是要建立科學完善的品質安全系統。 ”

目前, 中糧集團已經建設完成17個子系統品質安全戰略規劃, 將2000余項國家標準拆解為60萬個指標,

並對標國際領先水準。 資料顯示, 近年來中糧集團未發生較大品質安全事件, 集團產品國家監督抽檢合格率近三年平均達到99.86%, 重點快速消費品品類的顧客滿意度平均在98%以上。

中糧佳悅廠區內部的宣講企業文化的橫幅

變革:

從“管資產”到“管資本”

“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被明確作出要求。

中糧集團是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2016年7月18日,中糧集團全面啟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聚焦糧油食品領域,把維護糧油市場穩定、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作為謀劃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根據萬早田介紹,中糧集團將原來分散於不同板塊不同上市公司的資產與管理職能,實行人財物、產供銷、管理與產權關係一體化,集團總部向專業化公司充分下放用人權、資產配置權、生產和研發創新權、考核評價權和薪酬分配權五大類關鍵權力。從“管資產”到“管資本”,重建集團管控模式,實現 “小總部,大產業”。

混改+員工持股兩線並進

混改,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已有14家專業化公司實現股權多元化,計畫2018年底之前實現18家專業化公司全部混改。

相應的現代企業制度、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亦隨之建立。中糧集團在條件成熟的專業化公司,推行混改和員工持股兩線並進。如此一來,發展從自上而下的推動變成了自下而上的自發需求,企業留住了人才,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問題得到了解決。2017年上半年,中糧集團已經有3家下屬企業啟動總經理社會聘用。

兩線並進的改革效果如何?資料說明一切——在經濟下行壓力加,中糧集團2016年利潤總額達62億元,同比增長80%。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48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全年預算的82%;利潤總額78.1億元,同比增長50%,已超額完成國資委下達的全年預算目標,預計全年利潤總額接近100億元,實現逆市增長和更可持續的發展。

萬早田強調,落實十九大精神是一項需要長期深入的工作。當下,中糧集團正在研究通過“主業拉動”、“品牌拉動”、“資本拉動”來實現戰略升級優化,進一步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全面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 / 武兵

“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被明確作出要求。

中糧集團是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2016年7月18日,中糧集團全面啟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聚焦糧油食品領域,把維護糧油市場穩定、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作為謀劃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根據萬早田介紹,中糧集團將原來分散於不同板塊不同上市公司的資產與管理職能,實行人財物、產供銷、管理與產權關係一體化,集團總部向專業化公司充分下放用人權、資產配置權、生產和研發創新權、考核評價權和薪酬分配權五大類關鍵權力。從“管資產”到“管資本”,重建集團管控模式,實現 “小總部,大產業”。

混改+員工持股兩線並進

混改,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已有14家專業化公司實現股權多元化,計畫2018年底之前實現18家專業化公司全部混改。

相應的現代企業制度、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亦隨之建立。中糧集團在條件成熟的專業化公司,推行混改和員工持股兩線並進。如此一來,發展從自上而下的推動變成了自下而上的自發需求,企業留住了人才,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問題得到了解決。2017年上半年,中糧集團已經有3家下屬企業啟動總經理社會聘用。

兩線並進的改革效果如何?資料說明一切——在經濟下行壓力加,中糧集團2016年利潤總額達62億元,同比增長80%。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448億元,同比增長6%,完成全年預算的82%;利潤總額78.1億元,同比增長50%,已超額完成國資委下達的全年預算目標,預計全年利潤總額接近100億元,實現逆市增長和更可持續的發展。

萬早田強調,落實十九大精神是一項需要長期深入的工作。當下,中糧集團正在研究通過“主業拉動”、“品牌拉動”、“資本拉動”來實現戰略升級優化,進一步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全面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 / 武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