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為政|給官員們講課

既要放開講, 也要有分寸

各級黨委政府每年都有幹部培訓的計畫和任務, 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媒體人、企業家走上講臺, 給官員們講課。

官員們請誰講、想聽什麼, 以及這些“官員的老師”講什麼、怎麼講, 成為瞭解當下中國的一個新切口。

給官員講課的尺度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秦前紅, 經常被請去給各類官員講課。

有一次他給一省委機關講課, 一名工作人員瞭解秦的風格後, 擔心尺度太大, 會讓領導覺得他辦事上有問題, 請秦注意一下。 講課時, 秦前紅一開始便把話挑明:“浪費大家時間講一些無用的套話, 是對大家智商的侮辱, 況且我也是一名體制內的知識份子, 一個中共黨員。 ”

秦前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給官員上課時被提前打招呼的情況並不多見, “因為他認為你是一個專家, 這裡面有個心照不宣的默契, 你也不會亂講。 ”但是, 有很多地方會希望先看到他講課的課件或提綱。

這麼做也是事出有因。 之前, 有官員因“老師”發表錯誤言論受到處分, 也有官員因請了“不合適”的老師講課, 個人受到嚴重影響。

這些案例, 讓幹部培訓的組織者們更加謹慎。 一位曾在培訓機構任職的知情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作為培訓機構來說, 選人不會選太極端的。 ”

一位地級市委組織部官員透露, 他們在選擇老師講課時會仔細瞭解老師的研究內容、以往講課情況, 並且會在講課之前瞭解講授內容, 提前看講課提綱。

上述官員透露, 在尺度方面, 當地的做法是要跟老師提前打招呼——對領導人要尊重、儘量不涉及政治、授課主題要正能量。 除此之外, 提前對老師本人進行瞭解也是必要的,

側面打聽一下這個老師會不會講涉及紅線的東西, “有些老師, 講嗨了以後刹不住車”。

秦前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放開講, 也是有分寸的, “可以批評外地的做法, 不要輕易非議本地的人或事;可以講已經下臺且有政治、法律問題的領導的反面例子, 不要對在任的領導幹部輕易說三道四;可以評價已經終審的個案, 不要對還未審結的案子橫加指責。 ”

秦前紅的經驗是, “官員們願意聽的是真話, 是有真知灼見的東西, 套話空話, 不太受他們的歡迎。 ”

專家學者講得最多

什麼樣的人, 會被請去給官員們講課呢?

一位元曾組織政府培訓的相關從業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面向官員的幾乎所有培訓對老師名氣、頭銜的要求都會很高。 ”專家學者、企業家、媒體人、先進模範人物都會成為給官員講課的主體。 講課的內容包括意識形態教育、學界研究新成果、各領域專業知識, 也包括國學、心理學和儀容儀態等。

南方週末記者觀察發現, 專家學者去給官員們講課的最多。 曾擔任過八年多縣委書記的退休廳官李克軍認為,

邀請學者授課, 能讓官員們聽到一些新思路, 還能開闊他們的視野, 但有時可能與基層實際不甚契合, “諸多複雜難題擺在基層幹部面前, 如果拿不出辦法給幹部支招, 片面指責, 會適得其反。 ”

經常給官員講課的資深新媒體人陳永博, 是一名基層官員。 他認為, 官員們不缺少知識, 也不缺少實踐經驗, 他們需要的是智慧, 處理問題、應對危機的智慧, 他們需要獨家秘笈。

一名曾組織培訓的知情人在回饋中發現, 一些官員們最大的困惑是, “如何既有所作為, 又能規避職業風險”。

一名曾多次給官員講課的學者介紹, 黨政系統的官員平常也會有機會聽取諸如地方黨校學者的講課, 他們對諸如北大這樣的大學裡的學者會有更高的期望, 除了理論方面要更為深入之外,也會希望在展現更寬廣知識視野的同時,突破某些教條枷鎖,對他們的一些困惑給予更直率和有說服力的解答。

教學方法:開放式和灌輸式並用

身居不同的崗位,聽課的效果會有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場,對老師講課內容的評價也會有不同。

“討論非常熱烈。由於學員來自不同的部委,職責不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很不相同,幾乎成了辯論,已經中午12點了,學員還在爭論。”這堂課的主講老師程萍教授說。

一部分參與培訓的官員認為:政府服務已經做得很好了,也有能力把服務做好,為什麼還要去培育社會組織呢,何況有的社會組織背景複雜。另一部分官員則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有些事情就應該交給社會組織去做,轉移政府職能,持這個觀點的主要是民政、環保、食藥監部門的官員。

這是一場發生在學生主體是廳級官員的課堂上的討論。身居不同層級、部門的官員,對政策產生了不同的判斷,而作為國家行政學院的老師,作用之一就是引導學員們理解政策,和中央保持一致。

程萍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國家行政學院的學員以省部、地廳兩級政府官員為主,這些官員文化程度比較高,實踐經驗豐富,思維能力強,所以針對他們的教學方法不能是灌輸式的,而是開放式的、互動式的,案例式教學和結構化研討比較多。而到校外給基層官員講課,以教授式為主。”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7月上)

除了理論方面要更為深入之外,也會希望在展現更寬廣知識視野的同時,突破某些教條枷鎖,對他們的一些困惑給予更直率和有說服力的解答。

教學方法:開放式和灌輸式並用

身居不同的崗位,聽課的效果會有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場,對老師講課內容的評價也會有不同。

“討論非常熱烈。由於學員來自不同的部委,職責不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很不相同,幾乎成了辯論,已經中午12點了,學員還在爭論。”這堂課的主講老師程萍教授說。

一部分參與培訓的官員認為:政府服務已經做得很好了,也有能力把服務做好,為什麼還要去培育社會組織呢,何況有的社會組織背景複雜。另一部分官員則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有些事情就應該交給社會組織去做,轉移政府職能,持這個觀點的主要是民政、環保、食藥監部門的官員。

這是一場發生在學生主體是廳級官員的課堂上的討論。身居不同層級、部門的官員,對政策產生了不同的判斷,而作為國家行政學院的老師,作用之一就是引導學員們理解政策,和中央保持一致。

程萍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國家行政學院的學員以省部、地廳兩級政府官員為主,這些官員文化程度比較高,實踐經驗豐富,思維能力強,所以針對他們的教學方法不能是灌輸式的,而是開放式的、互動式的,案例式教學和結構化研討比較多。而到校外給基層官員講課,以教授式為主。”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7月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