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舒城故事:千人橋鎮重陽村 太平庵的傳說

在今天重陽村新埂組南邊有個黃泥塘, 面積不過10多畝, 水深不過3米多, 是當地群眾耕種莊稼蓄水灌溉的當家塘。

傳說很久以前,

黃泥塘可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它是一個巨大的深水潭, 人稱白龍潭。 水深20餘丈, 面積千畝有餘, 煙波浩渺, 碧水如藍。 據說當年龍王三太子——小白龍跟隨赤腳大仙畫完龍舒布雨圖後, 看到此處乃修道成仙的絕佳之地。 回去後便稟告東海龍王, 想把自己的行宮安在深水潭裡, 以方便自己為龍舒大地耕雲布雨。

龍王動漫形象

東海龍王答應後, 小白龍常年住在深水潭行宮裡。 平時沒事, 便化作白面書生, 上岸與百姓聊天, 傳授水患治理、五穀種植和畜禽養殖技術, 為患病百姓把脈問診, 消災去疾, 與當地百姓相處融洽。 人們都知道白面書生並非一般凡人, 都親切地稱他為“白麵仙人”。 後來人們每次看到他走到潭邊, 便化作一條白龍潛入水裡。 久而久之, 人們便把深水潭叫做白龍潭。

小白龍忠於職守, 依照玉皇大帝指令, 按時耕雲布雨, 興風降雪, 福澤人間, 年年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 人們代代繁衍, 過著平安祥和的日子。

不知過了多少個世紀, 小白龍終於修道成仙, 離開深水潭, 到了天界,

被玉皇大帝封為“八部天龍”。

小白龍走後, 東海龍王又派了一條青龍駐守白龍潭行司雨之職。 青龍原是個桀驁不馴之徒, 更是個偽裝高手, 平時在東海龍王面前顯得非常乖順, 深得龍王喜愛。 一旦離開龍宮, 便原形畢露。

青龍到達白龍潭後, 認為天高皇帝遠, 從起可以為所欲為、獨霸一方, 桀驁不馴的本性全然暴露。 每次司雨之後, 總認為自己功不可沒, 他便在潭裡或興風作浪, 掀翻漁舟;或鼓潮決堤, 沖毀良田;或翻雲覆雨, 淹沒莊園。 把個水豐魚肥的白龍潭攪得天昏地暗, 百姓受盡煎熬, 苦不堪言。

今日重陽村

百姓實在忍無可忍, 便向時任縣令螺螄先生告狀。 螺螄先生乃一等一的風水先生。 他帶著衙役來到白龍潭一看, 便知道是青龍在作怪。

螺螄先生告訴百姓要想青龍不作怪, 必須在潭的北邊蓋一座庵廟, 才能鎮住其桀驁不馴的本性, 才能保一方平安。 於是人們便按照螺螄先生所指點的位置, 在白龍潭的北邊興建了一座庵廟。

庵廟建成後, 青龍每天覺得自己好像蹲在牢籠裡,

甚是難受, 根本不敢再為非作歹, 後來再三向東海龍王報告, 才得以回到龍宮。 從起白龍潭又恢復了往日碧水如藍、平靜安寧的情景, 百姓又過上安逸太平的生活。 當地百姓覺得庵廟建成後, 生活便太平了, 於是便把庵廟叫做太平庵。

庵(網路圖片)

事過境遷,滄海桑田。在歲月的不斷侵蝕下,白龍潭面積逐漸減少,深度逐漸變淺,終於變成了今天這般模樣。

解放後太平庵依然存在,並有房屋兩路兩箱房,共計13間,中間一個天井院子。正房有菩薩4尊,箱房有菩薩1尊,另有和尚一名,後來的“十年”,庵廟全部被毀。

文章整理自“舒城千人橋”,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束文傑

圖片:束文傑、網路圖片

運營:舒城縣融媒體運營中心

庵(網路圖片)

事過境遷,滄海桑田。在歲月的不斷侵蝕下,白龍潭面積逐漸減少,深度逐漸變淺,終於變成了今天這般模樣。

解放後太平庵依然存在,並有房屋兩路兩箱房,共計13間,中間一個天井院子。正房有菩薩4尊,箱房有菩薩1尊,另有和尚一名,後來的“十年”,庵廟全部被毀。

文章整理自“舒城千人橋”,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束文傑

圖片:束文傑、網路圖片

運營:舒城縣融媒體運營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