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魅力中國城|涼山:旅遊資源大州向旅遊經濟強州奮進崛起!

旅遊是世界公認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幸福產業、環保產業和富民產業。 “十二五”以來, 全州旅遊系統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以做大做強涼山旅遊經濟為己任, 砥礪奮進、開拓創新, 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最佳陽光康養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積極發揮旅遊業在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強化旅遊產業帶動, 突出全域規劃引領, 大力實施旅遊精品戰略,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邛海遠景

旅遊經濟指標強勢增長

十二五”時期, 全州共接待遊客1.46億人次、旅遊總收入753.78億元, 年均增長分別達16%和31%, 旅遊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41.84億元增加到2015年129.37億元, 占第三產業增加比重從15%增加到29%。 2016年, 全州旅遊經濟更是邁上一個新臺階, 接待遊客數超4000萬人次, 旅遊總收入超300億元, 分別較2011年增長85.4%和274.9%, 旅遊業發展快、勢頭旺, 已成為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引擎、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

瀘沽湖

旅遊產業帶動作用凸顯

旅遊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板塊, 拉動就業、促進創業明顯, 全州旅遊直接從業人員人數達6萬多人, 間接就業人數達30多萬人。 旅遊消費對民航、公路、鐵路、商業、住宿、餐飲、文化娛樂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十二五期間,

全州涉旅公路營業收入為404413.82萬元, 年均增長23.03%;餐飲為871733.09萬元, 年均增長27.95%;娛樂為279728.66萬元, 年均增長25.92%;商場為1269678.38萬元, 年均增長21.26%。 旅遊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不斷提高, 旅遊富民功能日益凸顯。

邛海濕地公園

旅遊品牌支撐和多元產品體系不斷增強

制定並啟動涼山州A級景區創建提升計畫,

實現旅遊資源產品化, 不斷增強涼山旅遊的核心競爭力。 建成邛海瀘山、瀘沽湖、螺髻山、靈山、會理古城、越西文昌故里、西昌安哈彝寨仙人洞7個4A級景區,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大涼山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建昌古城、會理精華水上樂園等12個3A級景區。 依託精品旅遊景區, 向市場推出了冬春陽光之旅、瀘沽湖女兒國摩梭風情探秘之旅、螺髻山生態觀光之旅、衛星發射中心航太科技之旅、彝族火把節、彝歷年專項游、專項遊等一批成熟的旅遊產品, 吸引了國內外大量遊客到涼山休閒度假、旅遊觀光。

螺髻山

生態度假旅遊和鄉村旅遊異軍突起

邛海景區成功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會理古城—仙人湖景區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西昌市創建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縣)、省鄉村旅遊強縣(市), 西昌市安哈鎮創建為省鄉村旅遊特色鄉鎮, 冕甯縣復興鎮建設村創建為鄉村旅遊精品村寨。 建成鄉村旅遊特色業態經營點57個、鄉村民宿46戶、星級農家樂149家、星級鄉村酒店43家。

邛海全景

旅遊節慶精彩紛呈

成功舉辦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四川鄉村旅遊節等重大旅遊節慶活動。各縣市圍繞特色,每年舉辦民俗、康體、田野採摘等文化旅遊活動80餘個,如西昌端午龍舟表演賽、德昌櫻桃桑葚節、會理古城端午風情遊、會東金沙江文化旅遊節、金陽縣索瑪花節等,節慶活動已經成為吸聚人氣、帶動消費的重要生力軍。

各類豐富的文化旅遊活動

全方位行銷拓展客源市場

順應新資訊、新媒體時代要求,和人民日報、中國婦女報、成都日報等紙質媒體,新華網、鳳凰網、新浪網等網路媒體,四川電視臺、成都電視臺等電視媒體,省內各城市官方運營號、全國近百個微信大V等自媒體建立合作關係,切實提高宣傳行銷時效性、靈活性、針對性,努力實現成本低、效果好、覆蓋廣目標。在北京、成都、廣州等地舉行旅遊推介和招商活動,和佛山共同舉辦“愛不停步·五彩涼山之旅”活動。特別是參加《魅力中國城》競演,我州成功晉級複賽,央視多次宣傳報導,極大提高了涼山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開拓了客源市場。

成功晉級《魅力中國城》複賽

旅遊產業成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重要途徑

實施旅遊扶戰略,積極推進示範創建引領,培育城鎮、景區和鄉村旅遊帶動三類旅遊扶貧村,逐步形成“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等不同類型的旅遊扶貧模式,整合投入資金6600余萬元,成功創建3個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發展鄉村旅遊行政村130余個,惠及農民群眾14.61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26萬人,培訓旅遊扶貧幹部1423人次、群眾6035人次,直接帶動8000餘戶群眾增收和1200餘戶群眾脫貧。

旅遊商品豐富多彩、特色鮮明

全州17縣市形成了山珍系列、苦蕎系列、特色食品系列、彝族文化工藝品、彝族服飾系列、手工飾品、金沙硯、奇石、瑪瑙、根雕、農副土特食品系列等19個大類,“大涼山特色旅遊商品”品牌效應顯著,具有良好的市場吸引力、美譽度、開發潛力,先後獲得省級金獎9個,銀獎16個,深受廣大遊客青睞。

旅遊資訊化水準不斷提升

我州堅持旅遊資訊化服務於旅遊大發展的原則,按照目標化、制度化、規範化的思路,以“”服務遊客“為核心理念,以構建智慧旅遊服務、智慧旅遊管理、智慧旅遊行銷、智慧旅遊體驗四大體系為路徑,全力推進涼山智慧旅遊建設。通過旅遊資訊化、智慧化建設,進一步提高了旅遊管理與服務水準,推動了旅遊產業品質的提升,助力全域旅遊經濟發展。

按照州委、州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智慧旅遊建設”、“一部手機玩轉涼山”部署要求,五彩涼山智慧旅遊服務平臺已建成並投入運營,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旅遊應急指揮中心、“旅遊資訊網”、“涼山旅遊政務網”、“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為公眾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旅遊資訊服務。截止目前,州智慧旅遊平臺總體運行良好,微信關注量達8.07萬,手機APP下載量達6.24萬。

全域加強監督管理

堅持以“品質強旅”為主線,著力構建和完善旅遊服務品質監管體系。深化旅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全域旅遊發展綜合協調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加強重大事項謀劃、重要規劃審核、重點專案推進、市場監督管理和跨部門、跨地區工作統籌協調,形成多方聯動、合力推進的全域旅遊工作機制,實現綜合產業綜合抓。建立“1+3”旅遊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6個4A級景區旅遊法庭掛牌成立。持續開展“打非治違”“不合理低價遊”等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良好的旅遊市場秩序。深入排查治理旅遊安全隱患,確保旅遊安全,實現了“安全、品質、秩序、效益”四統一目標。

全域佈局謀新篇

十三五時期,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實施旅遊首位產業發展戰略,把涼山全域旅遊發展放到“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全省大局中來謀劃和推動,大力實施精品旅遊發展戰略,突出自然生態,民族文化、紅色旅遊等優勢,規劃建設安寧河“農文旅”綠色走廊、香格里拉黃金走廊、金沙江高峽平湖休閒觀光走廊、大涼山彝族文化體驗區等四大旅遊經濟帶,傾力打造人文涼山、生態涼山、紅色涼山。加緊規劃建設安寧河谷世界級陽光生態河谷、香格里拉黃金旅遊線路和國家步道(洛克九百里)、金沙江600公里高峽平湖觀光休閒、大涼山彝族文化體驗區等涵蓋全域的“四大精品旅遊線路”,構建起“全域佈局、全業支撐、全民參與、全程服務”全域旅遊新格局。

到 2020 年,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力爭達 550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600 億元;旅遊惠及全州50%以上的貧困人口,直接帶動15萬貧困人口脫貧,旅遊產業對當年全社會新增就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財政稅收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0%、20%、10%以上;推動觀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產品並重轉變,建成6個旅遊聚集平臺、23個旅遊小鎮,力爭A級旅遊景區達到100個以上,其中: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21 個以上,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2個,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市)2~3個,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1~3個,旅遊風景廊道1~3條。初步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國際最佳陽光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實現旅遊資源大州向旅遊經濟強州跨越,為全州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字素材來源 | 涼山州旅遊發展委員會、涼山日報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溫馨提示,長按下方兩個二維碼

驚喜等著你哦

微信公眾號

五彩涼山APP

注☞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對外徵稿,徵稿郵箱:yy@sofmit.com。一經採用,優先享受我們的免費試吃試睡體驗遊活動。

邛海全景

旅遊節慶精彩紛呈

成功舉辦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四川鄉村旅遊節等重大旅遊節慶活動。各縣市圍繞特色,每年舉辦民俗、康體、田野採摘等文化旅遊活動80餘個,如西昌端午龍舟表演賽、德昌櫻桃桑葚節、會理古城端午風情遊、會東金沙江文化旅遊節、金陽縣索瑪花節等,節慶活動已經成為吸聚人氣、帶動消費的重要生力軍。

各類豐富的文化旅遊活動

全方位行銷拓展客源市場

順應新資訊、新媒體時代要求,和人民日報、中國婦女報、成都日報等紙質媒體,新華網、鳳凰網、新浪網等網路媒體,四川電視臺、成都電視臺等電視媒體,省內各城市官方運營號、全國近百個微信大V等自媒體建立合作關係,切實提高宣傳行銷時效性、靈活性、針對性,努力實現成本低、效果好、覆蓋廣目標。在北京、成都、廣州等地舉行旅遊推介和招商活動,和佛山共同舉辦“愛不停步·五彩涼山之旅”活動。特別是參加《魅力中國城》競演,我州成功晉級複賽,央視多次宣傳報導,極大提高了涼山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開拓了客源市場。

成功晉級《魅力中國城》複賽

旅遊產業成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重要途徑

實施旅遊扶戰略,積極推進示範創建引領,培育城鎮、景區和鄉村旅遊帶動三類旅遊扶貧村,逐步形成“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等不同類型的旅遊扶貧模式,整合投入資金6600余萬元,成功創建3個省級旅遊扶貧示範村,發展鄉村旅遊行政村130余個,惠及農民群眾14.61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26萬人,培訓旅遊扶貧幹部1423人次、群眾6035人次,直接帶動8000餘戶群眾增收和1200餘戶群眾脫貧。

旅遊商品豐富多彩、特色鮮明

全州17縣市形成了山珍系列、苦蕎系列、特色食品系列、彝族文化工藝品、彝族服飾系列、手工飾品、金沙硯、奇石、瑪瑙、根雕、農副土特食品系列等19個大類,“大涼山特色旅遊商品”品牌效應顯著,具有良好的市場吸引力、美譽度、開發潛力,先後獲得省級金獎9個,銀獎16個,深受廣大遊客青睞。

旅遊資訊化水準不斷提升

我州堅持旅遊資訊化服務於旅遊大發展的原則,按照目標化、制度化、規範化的思路,以“”服務遊客“為核心理念,以構建智慧旅遊服務、智慧旅遊管理、智慧旅遊行銷、智慧旅遊體驗四大體系為路徑,全力推進涼山智慧旅遊建設。通過旅遊資訊化、智慧化建設,進一步提高了旅遊管理與服務水準,推動了旅遊產業品質的提升,助力全域旅遊經濟發展。

按照州委、州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智慧旅遊建設”、“一部手機玩轉涼山”部署要求,五彩涼山智慧旅遊服務平臺已建成並投入運營,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旅遊應急指揮中心、“旅遊資訊網”、“涼山旅遊政務網”、“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為公眾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旅遊資訊服務。截止目前,州智慧旅遊平臺總體運行良好,微信關注量達8.07萬,手機APP下載量達6.24萬。

全域加強監督管理

堅持以“品質強旅”為主線,著力構建和完善旅遊服務品質監管體系。深化旅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全域旅遊發展綜合協調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加強重大事項謀劃、重要規劃審核、重點專案推進、市場監督管理和跨部門、跨地區工作統籌協調,形成多方聯動、合力推進的全域旅遊工作機制,實現綜合產業綜合抓。建立“1+3”旅遊綜合管理和執法體系,6個4A級景區旅遊法庭掛牌成立。持續開展“打非治違”“不合理低價遊”等專項整治,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良好的旅遊市場秩序。深入排查治理旅遊安全隱患,確保旅遊安全,實現了“安全、品質、秩序、效益”四統一目標。

全域佈局謀新篇

十三五時期,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實施旅遊首位產業發展戰略,把涼山全域旅遊發展放到“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的全省大局中來謀劃和推動,大力實施精品旅遊發展戰略,突出自然生態,民族文化、紅色旅遊等優勢,規劃建設安寧河“農文旅”綠色走廊、香格里拉黃金走廊、金沙江高峽平湖休閒觀光走廊、大涼山彝族文化體驗區等四大旅遊經濟帶,傾力打造人文涼山、生態涼山、紅色涼山。加緊規劃建設安寧河谷世界級陽光生態河谷、香格里拉黃金旅遊線路和國家步道(洛克九百里)、金沙江600公里高峽平湖觀光休閒、大涼山彝族文化體驗區等涵蓋全域的“四大精品旅遊線路”,構建起“全域佈局、全業支撐、全民參與、全程服務”全域旅遊新格局。

到 2020 年,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力爭達 550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600 億元;旅遊惠及全州50%以上的貧困人口,直接帶動15萬貧困人口脫貧,旅遊產業對當年全社會新增就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財政稅收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0%、20%、10%以上;推動觀光型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閒度假產品並重轉變,建成6個旅遊聚集平臺、23個旅遊小鎮,力爭A級旅遊景區達到100個以上,其中: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21 個以上,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2個,國家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市)2~3個,國家旅遊扶貧示範區1~3個,旅遊風景廊道1~3條。初步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國際最佳陽光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實現旅遊資源大州向旅遊經濟強州跨越,為全州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字素材來源 | 涼山州旅遊發展委員會、涼山日報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溫馨提示,長按下方兩個二維碼

驚喜等著你哦

微信公眾號

五彩涼山APP

注☞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對外徵稿,徵稿郵箱:yy@sofmit.com。一經採用,優先享受我們的免費試吃試睡體驗遊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