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理科研究生不搞科研搞養豬,看他如何靠軟體逆境裡賺得2000萬財富

今天要說的可是一位高材生, 出自農村的許順, 七年前以研究生學歷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自動化專業, 正要滿懷鬥志要在航空航太系統裡大幹一場的他, 卻被自己的姐姐逼著回家養豬。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許順有五個姐姐, 他是家裡唯一的兒子, 他也是村裡考的最好的大學生, 是全家人的驕傲與希望。 按說, 既然是希望, 那麼無論怎樣也不至於讓許順研究生畢業回家養豬吧。 意外出現在許順畢業的2006年, 許順的父親因為腦溢血突然辭世, 什麼遺言也沒留下, 只留下一個打拼了半輩子的5000平米的養豬場。 有這麼大的遺產按說也是悲中帶喜的事吧。

並且有五個姐姐在, 照看養豬場也夠了。 但是麻煩的事是這個養豬場實在是個爛攤子, 要存欄數沒有存欄數, 要母豬也沒有年富力強的母豬, 根本就是無法經營的倒閉狀態。 更雪上加霜的是這個養豬場還欠著30萬元的外債, 由於豬場的場地都是租賃得來的, 所以也沒辦法辦理產權轉移還清外債。

家裡沒有當家的男人, 五個姐姐早已嫁人, 家裡70多歲的母親也無人照顧, 為了照顧母親, 許順無奈回家暫時照看母親並接手養豬場。

但是一心嚮往都市生活, 要當工程師的許順根本沉不下心來搞養豬場, 每天都在豬場週邊瞎轉悠, 後來乾脆借酒消愁, 過起了醉生夢死的日子。 就在他接手豬場三個月的時候, 一場瘟病爆發了, 一頭頭豬死了, 豬場一下子又損失了30多萬。 許順心慌了。 父親半輩子的事業, 不能就這樣在自己的手裡搞敗了。

許順開始踏下心來研究豬場的生計問題。 以前的豬場根本不知道哪裡會出現問題, 只能見到結果, 就是豬又死了。

許順是理科生,喜歡有條不紊的節奏做事,他首先想到的是先把豬場的各個環節理順。然後找到癥結再做手術。從以前的研究生經歷來看,他決定自己動手開發一款軟體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通過對養豬場實際情況的一番瞭解後,閉門造車半個月,做出了一款軟體,把豬分門別類,通過資料和曲線追蹤他們的生長情況。

舉例來說,比如把一頭懷孕的母豬分為配種、生產和哺乳三個階段,那麼只需要記錄母豬什麼時候配種,生了多少小豬,又有多少存活。根據這些資料計算出產子率、存活率等,經過比對分析就能找出出錯的癥結所在。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就可以了。

這個程式的誕生也讓許順迷上了大數據。到了2012年,他通過幾年的記錄後發現了一個養豬規律,一四七是豬價大漲的年份,二五八是持平的年份,其他年份是賠錢的年份。有了大資料,就能更有力的瞭解市場需求,安排養豬場的生產。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農民開始返鄉創業,而這些有文化知識還見識過市面的年輕人,不斷為農村注入年輕的血液,改革傳統農業並創新,使得農村也開始顯現出勃勃生機。

許順是理科生,喜歡有條不紊的節奏做事,他首先想到的是先把豬場的各個環節理順。然後找到癥結再做手術。從以前的研究生經歷來看,他決定自己動手開發一款軟體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他通過對養豬場實際情況的一番瞭解後,閉門造車半個月,做出了一款軟體,把豬分門別類,通過資料和曲線追蹤他們的生長情況。

舉例來說,比如把一頭懷孕的母豬分為配種、生產和哺乳三個階段,那麼只需要記錄母豬什麼時候配種,生了多少小豬,又有多少存活。根據這些資料計算出產子率、存活率等,經過比對分析就能找出出錯的癥結所在。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就可以了。

這個程式的誕生也讓許順迷上了大數據。到了2012年,他通過幾年的記錄後發現了一個養豬規律,一四七是豬價大漲的年份,二五八是持平的年份,其他年份是賠錢的年份。有了大資料,就能更有力的瞭解市場需求,安排養豬場的生產。

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農民開始返鄉創業,而這些有文化知識還見識過市面的年輕人,不斷為農村注入年輕的血液,改革傳統農業並創新,使得農村也開始顯現出勃勃生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