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認識香附子嗎?知道香附子有什麼秘密嗎?

週六晚上, 我們家開了一個家庭會議, 決定要去植物園走走。 我雖然喜歡外出遊玩, 但是覺得這麼冷的天, 植物園裡的植物們都已經在‘睡覺’, 沒有什麼可看就很想表示說不願意去, 但是轉念一想;出去轉轉, 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享受一下冬日裡的陽光, 對身心健康也許是有好處的, 於是就在第二天的早上, 就跟在他們的屁股後面出發了。

進了植物園, 我們沒有按照遊覽路線走, 而是信馬由韁地隨意而行。 若大的植物園顯得格外冷清, 除了幾個園林工作人員忙著整地、修剪植物、清理落葉, 遊人寥寥無幾。

空空的遊樂場, 只有隨風轉動的風車和落滿塵土的秋千。 我掏出餐巾紙擦了擦秋千上的灰塵, 想坐在秋千上小憩片刻。 剛坐下, 我的老爸就對在我說:“坐好”, 這時候, 我還沒有聽清楚老爸在說些什麼, 他接著就把秋千輕輕地蕩了起來, 我坐在那秋千的上面飄蕩著, 感覺舒服極了, 瞬間, 我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我們漫步在寂靜蜿蜒的小路上, 徜徉在冬日的陽光裡, 周圍的一切顯得那麼寧靜而溫馨。 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寒氣, 涼涼的味道沁入心脾, 讓人感受著一種與大自然接觸時的親昵, 溫情, 還有幾許飄逸。 疏落的枝條在淒冷的寒風中寂寂的搖曳著, 草兒也枯了, 雖然消失了很多色彩, 但還是有不少值得駐足欣賞的景觀。  

冬天也不完全是荒涼的景色, 當我們往植物園的主幹道上走的時候, 我看見了有一大片沙地, 在那沙地上有一叢叢的如老韭菜葉子那樣的草, 我懷疑那是孩提時, 經常會去挖的香附子, 於是我就連忙跑了過去, 蹲下身子去摸了摸那草的葉子,

發現這些葉子是硬硬的, 看起來還有一些光澤, 有劍脊棱, 莖直立, 呈三棱形, 高40釐米;葉近基生出, 細長, 呈線形, 略比莖短, 約20釐米。 葉脈平行, 中脈明顯, 我就在沙地邊上找到了一塊尖尖的石塊, 用力地挖著這些草的根, 看見了根上有一顆接著一顆的表面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細黑毛的, 大者如羊棗而兩頭尖的香附子。

我的老爸告訴我說;這種香附子的學名是:Rhizoma Cyperi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 原名“莎草”, 始載于《名醫別錄》, 列為中品。 是多年生草本。 有匍匐根狀莖細長, 部分肥厚成紡錘形有時數個相連。 莖直立, 三棱形。 葉叢生於莖基部, 葉鞘閉合包於上, 葉片窄線形, 長20~60cm, 寬2~5mm, 先端尖, 全緣, 具平行脈, 主脈於背面隆起, 質硬;花序複穗狀, 3~6個在莖頂排成傘狀, 基部有葉片狀的總苞2~4片, 與花序幾等長或長於花序;小穗寬線形, 略扁平, 長1~3cm, 寬約1.5mm;穎2列, 排列緊密, 卵形至長圓卵形, 長約3mm, 膜質, 兩側紫紅色, 有數脈;每顆著生1花, 雄蕊3, 藥線形;柱頭3, 呈絲狀。 小堅果長圓倒卵形, 三棱狀。 花期6~8月。 果期7~11月。 在中國廣大地區都有分佈。

別名又叫:香頭草、回頭青、雀頭香,

莎草根, 雷公頭, 香附米, 豬通草茹, 三棱草根, 苦羌頭, 東香附, 毛香附。 大香附、土香、水香棱、地藾草。

味甘, 微寒, 無毒。 入肺、肝、脾、胃四經。 置陰涼乾燥處, 防蛀。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 一般在秋季採挖, 洗淨泥土, 曬至八成幹, 用火燎去鬚根, 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後曬乾。 也可用火燎後直接曬乾。

香附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所以就有了幾種制法,具體的辦法是;

1,生香附;揀去雜質,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及細末。

,2,制香附;將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內,用黃酒及米醋拌勻。再用砂糖,加水適量炒烊,然後將香附倒入鍋內,與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幹。(每香附粒100斤,用黃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

3,四制香附;取淨香附用米醋、童便、黃酒、煉蜜(加開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幹透取出。(每生香附100斤,用米醋、黃酒、童便各12.5斤,煉蜜6斤)

4,醋香附;取淨香附粒,加醋拌勻,悶一宿,置鍋內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香附炭:取淨香附,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民間便方;

一,治療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用香附子(炒,去毛)1600克,縮砂仁400克,甘草(爁)200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用鹽湯點下。

二,治療心腹刺痛,調中快氣:用烏藥(去心)500克,甘草(炒)50克,香附子(去皮毛,焙乾)1000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人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服。

三,治療心氣痛、腹痛、少腹痛、血氣痛不可忍者:用香附子100克,蘄艾葉25克。以醋湯同煮熟,去艾,炒為末,米醋糊為丸梧子大。每白湯服五十丸。

四, 解諸鬱:用蒼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各等分。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

五,治療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用香附(皂莢水漫)、半夏各50克,白礬末25克。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湯隨時下。

六,治療偏正頭痛:用川芎100克,香附子(炒)200克。上為末。以茶調服,得臘茶清尤好。

注意事項;

1,凡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忌服香附。

2,香附獨用、多用、久用,耗氣損血。

3,加工香附時宜於石臼中搗,勿令犯鐵,用之切忌。

4,凡月事先期者,血熱也,法當涼血,禁用此藥。

謝謝關注《認識是寶>>每天來這裡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香附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所以就有了幾種制法,具體的辦法是;

1,生香附;揀去雜質,碾成碎粒,簸去細毛及細末。

,2,制香附;將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內,用黃酒及米醋拌勻。再用砂糖,加水適量炒烊,然後將香附倒入鍋內,與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幹。(每香附粒100斤,用黃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

3,四制香附;取淨香附用米醋、童便、黃酒、煉蜜(加開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幹透取出。(每生香附100斤,用米醋、黃酒、童便各12.5斤,煉蜜6斤)

4,醋香附;取淨香附粒,加醋拌勻,悶一宿,置鍋內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香附炭:取淨香附,置鍋內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乾。

民間便方;

一,治療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用香附子(炒,去毛)1600克,縮砂仁400克,甘草(爁)200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用鹽湯點下。

二,治療心腹刺痛,調中快氣:用烏藥(去心)500克,甘草(炒)50克,香附子(去皮毛,焙乾)1000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人鹽少許,或不著鹽,沸湯點服。

三,治療心氣痛、腹痛、少腹痛、血氣痛不可忍者:用香附子100克,蘄艾葉25克。以醋湯同煮熟,去艾,炒為末,米醋糊為丸梧子大。每白湯服五十丸。

四, 解諸鬱:用蒼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各等分。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

五,治療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用香附(皂莢水漫)、半夏各50克,白礬末25克。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湯隨時下。

六,治療偏正頭痛:用川芎100克,香附子(炒)200克。上為末。以茶調服,得臘茶清尤好。

注意事項;

1,凡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忌服香附。

2,香附獨用、多用、久用,耗氣損血。

3,加工香附時宜於石臼中搗,勿令犯鐵,用之切忌。

4,凡月事先期者,血熱也,法當涼血,禁用此藥。

謝謝關注《認識是寶>>每天來這裡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歡迎關注,收藏,轉發,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