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孟村記憶——渤海回民支隊(上)

“燕趙之地, 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從刺秦荊軻,到猛士張飛、好漢林沖、更有血染沙場、捨身報國的狼牙山五壯士……古往今來,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昂、高亢的燕趙之歌。 而孟村, 歷經歲月沉澱,千年流轉, 則更加濃縮了這些英勇、慷慨的元素, 因為, 這裡曾經誕生了威震敵膽的、著名的渤海回民支隊。

渤海軍區回民支隊前身是冀魯邊區回民支隊, 解放後發展為鐵道兵2師8團、中鐵12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1937年, 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 日本帝國主義對華北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 日軍侵佔孟村地區後, 利用偽“滄鹽新剿共軍”總司令、回奸劉佩臣, 採取“以回制回”的反動策略, 妄圖瓦解抗日力量。 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 1940年3月, 中共冀魯邊區委員會根據鹽山、滄縣、新海、陽信、慶雲等縣回族居住較多的情況,決定建立一支回族抗日武裝。 抽調富有戰鬥經驗的回族幹部戰士劉震寰、張文林、楊吉山等 18位同志為骨幹, 組建了冀魯邊區回族抗日武裝----渤海回民抗日救國會。 1940年 8月 1日, 在孟村新縣鎮清真寺的大殿前, 12個村莊的群眾參加慶祝大隊, 宣告成立冀魯邊區回民大隊, 劉震寰任大隊長、王連芳任政委。 這就是渤海回民支隊的前身。
中旬, 回民大隊配合津南支隊八大隊攻克滄縣風化店據點。 10月, 配合攻克滄縣李天木據點和辛店據點。

1941年, 回民大隊在徐楊橋、大徐寺村改編為“冀魯邊區回民支隊”。 從此津南地區飄揚起一面回民抗日武裝的旗幟, 活躍在津浦鐵路線以東至渤海, 遍及津南、魯北地區。 這支回民武裝從建隊時的幾十人、幾支槍到1941年已發展成為有400餘人的抗日武裝, 下轄 4個大隊。 抱著一腔抗日救國的熱情, 廣大回漢人民的優秀兒女紛紛參加抗日隊伍, 父子、兄弟一同參加回民支隊。

根據冀魯邊區黨委指示,回民支隊主要戰鬥在滄縣、鹽山、青城、南皮、信陽、無棣、慶雲、惠民 8縣。為了消滅敵人, 保護自己, 支隊黨委根據平原地區的特點和敵強我弱的形勢,採取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部隊在秋、冬、春季節分散隱蔽,利用交通優勢突然襲擊消滅敵人;夏季青紗帳起來後部隊靠攏,集中消滅敵人。在回漢群眾團結協作、大力支持下,回民支隊打據點、攻碉堡,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的一次又一次掃蕩,拔掉了敵人一個又一個據點, 為扭轉冀魯邊區的抗戰局面作出了重大貢獻。1941年,為紀念回民支隊成立一周年,劉振寰率回民大隊、回救總會手槍隊化妝進城,拔掉日軍舊城據點,斃俘偽軍10餘人,受到軍區通報嘉獎。

1943年,在党的領導下,回民支隊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化整為零,隱蔽在人民群眾中間,靈活機動地展開了反掃蕩鬥爭。他們利用時機,與敵人巧妙周旋,創造了很多以少勝多的例子。在設伏滄鹽公路仵龍堂戰役中,回民支隊六大隊痛殲日軍騎兵小隊,擊斃一日軍大佐,這也是當時冀魯邊區戰場消滅的最高日軍指揮官。在第一次攻克解放舊城據點時,斃敵5人,俘敵45人。在花寨阻擊戰中,創下渤海戰場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受到渤海軍區通令嘉獎。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巧打姚莊一戰了。

位於孟村東部的姚莊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村外挖著很深的壕溝,修了許多壁壘碉堡,戒備非常森嚴。回民支隊幾次進攻均告失敗,戰士們都很沮喪,怎樣才能拿下這個據點呢?這時,有地方黨組織向他們介紹了一個駐紮在姚莊的偽軍。這個人平時不像其他偽軍那樣魚肉百姓,似乎對日軍的所作所為有些痛恨,或許可以爭取過來。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這個偽軍放下顧慮,答應幫他們尋找時機。1943年的農曆除夕,日偽軍也陶醉在節日的氣氛中,戒備比平時放鬆了很多。到了晚上,屋子裡傳來熱鬧的喝酒劃拳聲,負責守衛站崗的偽軍根本無心巡查。回民支隊隱蔽在不遠處仔細查看,發現敵軍比想像得還要鬆弛。這真是天賜良機!隊長劉震寰一聲令下,戰士們潛進村子,悄悄逼近日偽軍們的屋子,隨後迅速沖了進去。面對從天而降的回民支隊戰士,滿屋的日偽軍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全部束手就擒。就這樣,我軍沒有絲毫損失,就俘獲據守在姚莊的100多名日偽軍,繳獲了敵人的全部武器,乾淨俐落地拿下了這個守衛森嚴的據點。

1944年2月,冀魯邊區回民支隊改稱為渤海軍區回民支隊。力量壯大了的渤海回民支隊開始主動出擊。他們時而獨立作戰,時而和其他抗日武裝配合,活躍在津南魯北地區的抗日戰場上。這支少數民族武裝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打了許多鼓舞民心、威鎮敵膽的大仗、惡仗。

回民支隊的連續勝利,使偽軍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有的聞風喪膽,有些乾脆繳械投降,回民支隊順利收復偽軍的據點。1945年8月底,渤海地區的人民獲得了解放。1945年,回民支隊整編為二十一旅六十三團,進駐東北。

渤海軍區回民支隊, 從1940年建立到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 在渤海地區與日本侵略者、漢奸英勇作戰,粉碎敵人的多次掃蕩,攻克敵人大小據點 40多個, 殲滅日軍、漢奸 2000多人, 繳獲長短槍等不計其數。回民支隊也由初建時期的 20多人, 裝備極差的隊伍, 發展壯大成為一支具有2300多人的抗日武裝。

根據冀魯邊區黨委指示,回民支隊主要戰鬥在滄縣、鹽山、青城、南皮、信陽、無棣、慶雲、惠民 8縣。為了消滅敵人, 保護自己, 支隊黨委根據平原地區的特點和敵強我弱的形勢,採取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部隊在秋、冬、春季節分散隱蔽,利用交通優勢突然襲擊消滅敵人;夏季青紗帳起來後部隊靠攏,集中消滅敵人。在回漢群眾團結協作、大力支持下,回民支隊打據點、攻碉堡,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的一次又一次掃蕩,拔掉了敵人一個又一個據點, 為扭轉冀魯邊區的抗戰局面作出了重大貢獻。1941年,為紀念回民支隊成立一周年,劉振寰率回民大隊、回救總會手槍隊化妝進城,拔掉日軍舊城據點,斃俘偽軍10餘人,受到軍區通報嘉獎。

1943年,在党的領導下,回民支隊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化整為零,隱蔽在人民群眾中間,靈活機動地展開了反掃蕩鬥爭。他們利用時機,與敵人巧妙周旋,創造了很多以少勝多的例子。在設伏滄鹽公路仵龍堂戰役中,回民支隊六大隊痛殲日軍騎兵小隊,擊斃一日軍大佐,這也是當時冀魯邊區戰場消滅的最高日軍指揮官。在第一次攻克解放舊城據點時,斃敵5人,俘敵45人。在花寨阻擊戰中,創下渤海戰場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受到渤海軍區通令嘉獎。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巧打姚莊一戰了。

位於孟村東部的姚莊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村外挖著很深的壕溝,修了許多壁壘碉堡,戒備非常森嚴。回民支隊幾次進攻均告失敗,戰士們都很沮喪,怎樣才能拿下這個據點呢?這時,有地方黨組織向他們介紹了一個駐紮在姚莊的偽軍。這個人平時不像其他偽軍那樣魚肉百姓,似乎對日軍的所作所為有些痛恨,或許可以爭取過來。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這個偽軍放下顧慮,答應幫他們尋找時機。1943年的農曆除夕,日偽軍也陶醉在節日的氣氛中,戒備比平時放鬆了很多。到了晚上,屋子裡傳來熱鬧的喝酒劃拳聲,負責守衛站崗的偽軍根本無心巡查。回民支隊隱蔽在不遠處仔細查看,發現敵軍比想像得還要鬆弛。這真是天賜良機!隊長劉震寰一聲令下,戰士們潛進村子,悄悄逼近日偽軍們的屋子,隨後迅速沖了進去。面對從天而降的回民支隊戰士,滿屋的日偽軍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全部束手就擒。就這樣,我軍沒有絲毫損失,就俘獲據守在姚莊的100多名日偽軍,繳獲了敵人的全部武器,乾淨俐落地拿下了這個守衛森嚴的據點。

1944年2月,冀魯邊區回民支隊改稱為渤海軍區回民支隊。力量壯大了的渤海回民支隊開始主動出擊。他們時而獨立作戰,時而和其他抗日武裝配合,活躍在津南魯北地區的抗日戰場上。這支少數民族武裝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打了許多鼓舞民心、威鎮敵膽的大仗、惡仗。

回民支隊的連續勝利,使偽軍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有的聞風喪膽,有些乾脆繳械投降,回民支隊順利收復偽軍的據點。1945年8月底,渤海地區的人民獲得了解放。1945年,回民支隊整編為二十一旅六十三團,進駐東北。

渤海軍區回民支隊, 從1940年建立到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 在渤海地區與日本侵略者、漢奸英勇作戰,粉碎敵人的多次掃蕩,攻克敵人大小據點 40多個, 殲滅日軍、漢奸 2000多人, 繳獲長短槍等不計其數。回民支隊也由初建時期的 20多人, 裝備極差的隊伍, 發展壯大成為一支具有2300多人的抗日武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