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好人依斯汗·波列克拜:一顆善心為人們送上關愛和溫暖

中央文明辦近日發佈10月“中國好人榜”,阿勒泰地區87歲老人依斯汗·波列克拜因為多年悉心照顧30多個不同民族的孩子而上榜。 這位哈薩克族母親憑藉毅力和一顆善良之心,成為眾多因牲畜轉場不能得到父母照看的多民族孩子的“媽媽”。

你們努力我便安好

說起這些孩子們,依斯汗很自豪。 “我在烏魯木齊、富蘊、青河、吉木乃都有孩子,他們個個都有工作,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11月15日,依斯汗動情地說。

依斯汗的孩子們住得近的,每週都過來看她,住得遠的逢年過節也會盡力來看望她。

“孩子們工作忙,我總告訴他們,只要他們努力工作回報社會,我的心裡就很舒暢。

”依斯汗說。

現在,依斯汗一個人生活,孩子們提議給她請個保姆,但依斯汗不同意。

“我不是一個人,鄰居們會來看我,你們不要擔心。 ”依斯汗說。

勞動的雙手最光榮

依斯汗的這些孩子和她沒有血緣關係,卻因為她的堅強以及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關愛,與她產生了難以割捨的親情。

依斯汗住在阿勒泰市國有第一牧場克孜塔斯分場,相對每年因牲畜不斷轉場而不能照看孩子的牧民來說,她住在一個教育、醫療、交通條件較為便利的地方。 因此,當牧民們因為轉場而無法照看孩子時,依斯汗的家就成為孩子們的驛站。

蒙古族老人達冷的兒子布森加布就曾寄住在依斯汗家,而且一住就是3年直至完成中學學業。

“正是因為有了依斯汗嫂子的照顧,孩子才沒落下學業。 嫂子對每個孩子都一樣,家裡有啥吃的都同分給孩子們,就算是只有一塊奶疙瘩,她也會分成幾小塊給孩子們吃。 如今,布森加布都當上員警了,也已結婚生子。 嫂子對我們家的幫助,這輩子我都忘不了。 ”達冷感激地說。

52年來,來牧場上學回不了家的很多孩子都曾在依斯汗老人家裡住過,最長的住過八九年,最短的也有一個星期。

“那時,我家也是租房子住,條件不好,但孩子們懂事,放學回家會一起幹活,一起吃飯,我希望他們既要會學習也要會勞動,會勞動最光榮。 ”依斯汗說。

年輕時,依斯汗漂亮能幹,從早忙到晚不知道累。

每天早晨天還沒亮,依斯汗就起床,第一時間去看看那一排酣睡的孩子,給他們掖掖被子,隨後就開始砸煤劈柴,燒火做飯,煮好熱騰騰的奶茶,然後急匆匆去牧場擠奶,再跑回來叫醒孩子們,照顧他們吃飯、上學,最後返回牧場打掃牛圈。 中午孩子們放學後,她會給孩子們做玉米鍋貼、和麵打饢。 晚上,她給孩子們做好飯後,還要洗洗涮涮,一直忙到半夜兩三點才能歇下來。

“我當時就想著,怎麼讓孩子們健康平安長大,幫他們的父母解除一些後顧之憂。 ”依斯汗說。

感人至深的鄰里情

依斯汗不僅照顧孩子們,對她的鄰居也極好,她和她的漢族鄰居何桂花的感情早已深厚如一家人。 何桂花今年71歲,她和依斯汗做鄰居有56個年頭了。

兩人第一次相識是在1967年,那一年,融雪型洪水灌滿了整個額爾齊斯河,何桂花和丈夫帶著4個孩子一起將生產隊的牲畜趕過額爾齊斯河,前往冬牧場。 由於河水湍急牲畜太多,何桂花和丈夫只能分批趕牲畜過河,湍急的水流差點沖走何桂花手中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蹚過河時已經入夜,何桂花和丈夫饑寒交迫地坐在草地上,孩子們餓得直哭。

“我們只能看著孩子哭,沒有一點辦法。 這時,依斯汗帶來熱熱的奶茶和香噴噴的饢,讓我們填飽了肚子,我當時邊吃邊哭,那個場景我永遠忘不了。 ”何桂花回憶道。

現在,何桂花能講一口流利的哈薩克語,會繡精緻的花氈,會編制羊毛繩、韁繩等,她說這都是跟依斯汗學的。

何桂花一家人也常幫依斯汗家打草、澆水、耕地,將她的孩子視如己出。

“孩子們長大成家後,經常不在身邊,怕我一個人在家孤獨寂寞,何桂花和丈夫常來家裡照顧我。 孩子生活上遇到難題,他們夫妻倆也幫忙出主意、想辦法。 就這樣,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厚了。 ”依斯汗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