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曹文軒:父親的身教影響了我的人生

父親和《草房子》中的桑喬

《草房子》是一部自傳性小說。 你們完全可以將作品中的男孩桑桑看成是我, 而將那個叫桑喬的小學校長看成是我的父親。 《草房子》承載了我許多童年記憶, 是我記憶的碼頭上存放的一筆最重要的財富。 作品中桑桑與桑喬的父子情, 便是我和我父親情感的真實書寫。 寫它, 我有一種沿著寬闊的父愛之河順流而下的感覺, 這是一次感情復活, 一次感情重播, 也算是我對這種的感情的膜拜、深深敬意和紀念。

父親創造了我的寫作史

我的寫作興趣、寫作能力與父親密不可分,

是他創造了我的寫作史, 沒有他也就沒有這樣一部只屬於我的寫作史。 他的作用確實無法估量。 我是一個寫小說的人, 而寫小說的人必備本領就是他得有一種出色的說事能力, 用行話講叫“敘事能力”。 這個能力與父親有關。 我父親在那個地方有著崇高的威望, 這是因為他一生與人為善, 他執掌的學校給那個地方帶來了極大的榮譽。 還有, 就是他非同尋常的的說理能力。 經常發生宗族矛盾、家族矛盾、鄰里矛盾, 一旦發生就難以平息。 而解決矛盾的人往往就是我的父親。 他被請去, 最後他用天下人應當遵循不悖的道理說服了看似勢不兩立的雙方。 童年時, 我就能感知到父親在用道理征服人心之後的那番快意。 我母親評價我父親的說理能力是:能將打穀場上的石滾說得自己豎立起來。
而我父親的說事能力更令我著迷。 我父親的外號就叫“小說家”。 他一旦出現在人群中, 馬上人群就向他圍攏過來——圍攏過來是要聽他說事——說故事。 他說故事, 不加任何表演, 神態自若。 完全憑藉語言的力量、細節的力量、故事起承轉合的力量, 還有故事中暗含的道義的力量。 我記得許多故事, 他已經說過許多遍了, 但人們還是聽得興致勃勃。 我後來寫小說, 許多素材就是來自他當年的說的那些故事。 有些素材我沒有來得及用, 別人先一步用了。 我很小的時候就多次聽父親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這個地方上, 給女人接生的高手, 不是接生婆, 而是一個男人,
姓陳, 他的手很小, 叫陳小手。 如果有哪一個女人難產, 躺在床上呻吟不止, 這時說陳小手到了, 那難產的女人就會立即安靜下來, 因為陳小手的到來, 便意味著母子平安。 這個故事流傳在蘇北裡下河一帶, 後來汪曾祺先生幾乎原封不動地寫了一篇小說, 題目就叫《陳小手》。 我看到了, 心中不免遺憾:父親早講過這個故事呀!當然, 關鍵還不是父親給了我大量的寫作素材, 而是在潛移默化中, 我的敘事能力在他的說事中悄無聲息地養成。

父親讓我有了進北大的機會

父親、北大, 北大, 父親, 于我而言, 都恩重如山。 是父親讓我有了進北大的機會。 當時北大到鹽城招生, 只有一個圖書館系的名額。 招生的王老師, 我要一生感激她, 是她從我的檔案中看到我喜歡創作, 並已發表作品, 立即將我的檔案拿在手中再也不肯撒手。 我到北大圖書館系學了一個多月的圖書分類法, 一天學校通知我轉系——轉到中文系學習, 理由是我喜歡寫作並能寫作。 喜歡寫作、也能寫作卻與父親有關, 從這個意義上說,

父親實際上一路上都在罩著我。 是父親讓我交上了到北大讀書深造的好運。 這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 北大給了我知識, 而知識培養了我的眼力, 發現從前、發現現在、發現父親的的眼力——這一點太意味深長了。

與父親的第一次告別

鹽城水鄉到北京大學, 是我人生中和父親的第一次告別——一次真正的告別。 我終於要遠去了, 甚至可能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他生活的地方。 這一點, 他也許知道得很清楚。 他當然捨不得我的離去, 但內心又充滿喜悅和幸福。 我的離去, 無疑也是他所期盼的, 他終於看到了他的收穫——上北大, 在他看來, 是這個家的光彩, 是他一生的榮耀。 他不想挽留, 也無法挽留,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讓我體面地上路, 去遠方。那時,我家很窮,幾乎一貧如洗,我甚至連一隻隨行的箱子都沒有。那時的世界物質高度匱乏。他拿出了一塊珍藏了許多年的木材(那塊木材他留著幹什麼用的,我至今也不清楚,只覺得他好像有一個預感:他的兒子要上路,他的兒子得有只箱子),請木匠給我做了一隻漂漂亮亮的箱子。箱子做成後,是他親自刷的油,刷了好幾遍油。那箱子裝了我的書本,裝了我的各種物件,也裝了一段永生永世難以忘懷的人生,與我一起離開了父親、家人、村莊和那邊風景獨特的田野。我是坐輪船離開的。至今我還記得父親站在岸上送別的樣子,那時已經是秋天了,水上到處飄著落葉。當時心裡很難過。但我知道,分離,告別——告別無處不在,也不必難過,該難過的只怕是無處告別。

父親對我要求嚴格

父親是一個對我要求十分嚴格的父親,我吃過他的巴掌,甚至吃過他的棍棒。但我不會像今天的孩子去記仇,因為那時候的輿論沒有教會我們去記仇,而是恰恰相反。如今回頭檢點自己,依然會心悅誠服地說:該打,不打完蛋!是父親將我打到了正道上。時代不同了,對打的定義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的個人感受,無可宣揚。當然,在父親的教育韜略中,棍棒並非是日常選項,也不是主要選項,只是到了非棍棒不可時,才使用,用一回是一回。當然,父親根本影響了我人生的,肯定不是棍棒,甚至不是言傳,而是無時不在的身教。與人為善、扶危濟困、寬容大度、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積極向上……這一切,也許我並沒有全部做到,但父親教給了我。

也就是在最後一次棍棒之後不久,在我頸部已經存在了好幾個月的腫塊,被城裡醫院診斷為不治之症。是父親帶我去的醫院。記得有好幾個醫生十分仔細地摸了我脖子上那個腫塊。他們的表情都很沉重。後來,他們笑著讓我到外面走廊的椅子上坐著,單留下了父親。回家一路,父親對我格外呵護。到家時,路過鄰居二媽家。二媽問爸爸:“校長,寶寶的病沒事吧?”我父親是一個很強大的人,但在那一刻,他終於崩潰了,他拼命想克制住自己,但最終還是失聲哭泣起來。我沒有害怕,但我已經知道,我將會有可能告別父親、母親、奶奶、妹妹、老師、同學去另一個世界。在那一段時間裡,我得到的愛是成倍增長,無邊無際的。越是這樣,我就越知道我要走了。那些日子,我經常沉浸在告別這個世界的想像中。還想像著我離去之後父親他們的會怎樣難過,怎樣悲傷。接下來,就是父親不顧一切地帶著我四處求醫。當人們總是看到他背著我走出家門,又背著我回來時,人們會發現在父親的心中其實還有比他個人的榮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他的兒子。他要傾其所有,阻止我與他、與這個世界的告別。最後,他帶著我去了上海,寄居一個人家。不久,腫塊化膿破裂了。上海華亭醫院的一個老醫生很有把握地告訴父親,這個腫塊只是淋巴結核,會好的。父親得知這一結論,又一次淚流滿面。經歷了這一次虛擬的告別,我更深刻地感知到了悲憫,愛與生死的含義。

告別父親

1996年10月17日,那天臨近中午,我的大妹夫從鹽城打來一個電話。他力圖想保持鎮定,但還是聽得出來,他當時的緊張。電話裡,他說:爸爸的心臟病爆發了,一直處在劇烈疼痛中,現在正在鎮上醫院搶救。他問我,要不要讓城裡醫院來急救車,如果這樣又擔憂路上顛簸,會不會加劇病情的惡化,等我作出決定。我也許犯了我一生中最不可饒恕的錯誤,我最終作出決定:請鎮上醫院竭盡全力搶救我的父親。我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不久前我回過一趟老家,那條通往縣城的公路全程整修,一路坑坑窪窪,車輛行駛極其艱難。這樣的顛簸,對於一個心臟病人而言,是極其危險的。我一面立即收拾行裝,馬上回家,一邊不時瞭解搶救情況。半個多小時候,大妹夫又打來電話,說父親要和我說話。電話中,我很難聽出父親的痛苦,只是聲音不大。他說他會沒有事的,不要急著往家趕,你寫你的東西。他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是:人家都說你家文軒是個大孝子。大約過了三十分鐘,我馬上就要拉開門出發時,電話鈴響了,我拿起電話,聽的是一片哭聲。大妹夫告訴我:爸爸他走了。

這不是告別,是訣別。是所有告別中最無法讓人接受的告別。

告慰父親

在得知自己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第一時間,當我將電話打給妹妹時,她說,我們已經買好了鮮花,正準備去鄉下的墓地。對於一次從此陰陽兩界、兩處茫茫的訣別,活著的人能夠讓自己安心的大概就是能夠遵循逝去者一生的心願,好好地活著,完成甚至擴展他的心願,以告慰亡靈。

春去春又來,秋來秋又去。在告別中,大自然完成了季節的輪回。其實,天下文章,大大小小,做的無非是一篇篇告別的文章。我是寫小說的,總還知道,文學寫了百年千年,寫的也就生死離別。想明白了,死去的讓他們安息,活著的就好好活著,你心安,亡者也心安。

最後,曹文軒先生為遠在天堂的父親朗讀《草房子》片段。

桑桑已經沒有和父親合用一床被子睡覺的記憶了,或者說,這種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桑桑借著燈光,看到了父親的一雙大腳。他覺得父親的大腳很好看,就想自己長大了,一雙腳肯定也會像父親的大腳一樣很好看。但,就在他想到自己長大時,不知為什麼鼻頭酸了一下,眼淚下來了。

父親拉滅了燈。

桑桑困了,不一會就睡著了。但睡得不深。他隱隱約約地覺得父親在用手撫摸著他的腳。父親的手,一會在他的腳面上來回地輕撫著,一會在輕輕地捏著他的腳趾頭。到了後來,就用手一把抓住他的腳,一松一緊地捏著。

桑桑終於睡熟。他醒來時,覺得被窩裡就只有他一個人。他微微抬起頭來,看見父親正坐在視窗抽煙。天還未亮。黑暗中,煙蒂一亮一亮地照著父親的面孔,那是一張愁鬱的面孔……

就在桑桑臨近考初中之前,他脖子上的腫塊居然奇跡般地消失了。這天早晨,桑喬手托獵槍,朝天空扣動了扳機。

桑喬在打了七槍之後,把獵槍交給了桑桑:“再打七槍!”

桑桑抓起那支發燙的獵槍,在父親的幫助下,將槍口高高地對著天空。

當十四聲槍響之後,桑桑看著天空飄起的那一片淡藍色的硝煙,放聲大哭起來。桑桑雖然沒有死,但桑桑覺得他已死過一回了……

桑桑久久地坐在(油麻地小學的)屋脊上。

桑桑已經考上了中學。桑喬因為工作出色,已被任命到縣城邊上一所中學任校長。桑桑以及桑桑的家,又要隨著父親去另一個陌生的地方。

桑桑去了艾地,已向奶奶作了告別。桑桑向蔣一輪、溫幼菊、杜小康、細馬、禿鶴、阿恕……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孩子們,也一一作了告別。

桑桑無法告別的,只有紙月。但桑桑覺得,他無論走到哪兒,紙月都能看到他。

桑桑望著這一幢一幢草房子,淚水朦朧之中,它們連成了一大片金色。

鴿子們似乎知道了它們的主人將于明天一早丟下它們永遠地離去,而在空中盤旋不止。最後,它們首尾相銜,仿佛組成了一隻巨大的白色花環,圍繞著桑桑忽高忽低地旋轉著。

桑桑的耳邊,是好聽的鴿羽劃過空氣發出的聲響。他的眼前不住地閃現著金屬一樣的白光。

一九六二年八月的這個上午,油麻地的許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轉著的白色花環……

去遠方。那時,我家很窮,幾乎一貧如洗,我甚至連一隻隨行的箱子都沒有。那時的世界物質高度匱乏。他拿出了一塊珍藏了許多年的木材(那塊木材他留著幹什麼用的,我至今也不清楚,只覺得他好像有一個預感:他的兒子要上路,他的兒子得有只箱子),請木匠給我做了一隻漂漂亮亮的箱子。箱子做成後,是他親自刷的油,刷了好幾遍油。那箱子裝了我的書本,裝了我的各種物件,也裝了一段永生永世難以忘懷的人生,與我一起離開了父親、家人、村莊和那邊風景獨特的田野。我是坐輪船離開的。至今我還記得父親站在岸上送別的樣子,那時已經是秋天了,水上到處飄著落葉。當時心裡很難過。但我知道,分離,告別——告別無處不在,也不必難過,該難過的只怕是無處告別。

父親對我要求嚴格

父親是一個對我要求十分嚴格的父親,我吃過他的巴掌,甚至吃過他的棍棒。但我不會像今天的孩子去記仇,因為那時候的輿論沒有教會我們去記仇,而是恰恰相反。如今回頭檢點自己,依然會心悅誠服地說:該打,不打完蛋!是父親將我打到了正道上。時代不同了,對打的定義早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的個人感受,無可宣揚。當然,在父親的教育韜略中,棍棒並非是日常選項,也不是主要選項,只是到了非棍棒不可時,才使用,用一回是一回。當然,父親根本影響了我人生的,肯定不是棍棒,甚至不是言傳,而是無時不在的身教。與人為善、扶危濟困、寬容大度、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積極向上……這一切,也許我並沒有全部做到,但父親教給了我。

也就是在最後一次棍棒之後不久,在我頸部已經存在了好幾個月的腫塊,被城裡醫院診斷為不治之症。是父親帶我去的醫院。記得有好幾個醫生十分仔細地摸了我脖子上那個腫塊。他們的表情都很沉重。後來,他們笑著讓我到外面走廊的椅子上坐著,單留下了父親。回家一路,父親對我格外呵護。到家時,路過鄰居二媽家。二媽問爸爸:“校長,寶寶的病沒事吧?”我父親是一個很強大的人,但在那一刻,他終於崩潰了,他拼命想克制住自己,但最終還是失聲哭泣起來。我沒有害怕,但我已經知道,我將會有可能告別父親、母親、奶奶、妹妹、老師、同學去另一個世界。在那一段時間裡,我得到的愛是成倍增長,無邊無際的。越是這樣,我就越知道我要走了。那些日子,我經常沉浸在告別這個世界的想像中。還想像著我離去之後父親他們的會怎樣難過,怎樣悲傷。接下來,就是父親不顧一切地帶著我四處求醫。當人們總是看到他背著我走出家門,又背著我回來時,人們會發現在父親的心中其實還有比他個人的榮譽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他的兒子。他要傾其所有,阻止我與他、與這個世界的告別。最後,他帶著我去了上海,寄居一個人家。不久,腫塊化膿破裂了。上海華亭醫院的一個老醫生很有把握地告訴父親,這個腫塊只是淋巴結核,會好的。父親得知這一結論,又一次淚流滿面。經歷了這一次虛擬的告別,我更深刻地感知到了悲憫,愛與生死的含義。

告別父親

1996年10月17日,那天臨近中午,我的大妹夫從鹽城打來一個電話。他力圖想保持鎮定,但還是聽得出來,他當時的緊張。電話裡,他說:爸爸的心臟病爆發了,一直處在劇烈疼痛中,現在正在鎮上醫院搶救。他問我,要不要讓城裡醫院來急救車,如果這樣又擔憂路上顛簸,會不會加劇病情的惡化,等我作出決定。我也許犯了我一生中最不可饒恕的錯誤,我最終作出決定:請鎮上醫院竭盡全力搶救我的父親。我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不久前我回過一趟老家,那條通往縣城的公路全程整修,一路坑坑窪窪,車輛行駛極其艱難。這樣的顛簸,對於一個心臟病人而言,是極其危險的。我一面立即收拾行裝,馬上回家,一邊不時瞭解搶救情況。半個多小時候,大妹夫又打來電話,說父親要和我說話。電話中,我很難聽出父親的痛苦,只是聲音不大。他說他會沒有事的,不要急著往家趕,你寫你的東西。他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是:人家都說你家文軒是個大孝子。大約過了三十分鐘,我馬上就要拉開門出發時,電話鈴響了,我拿起電話,聽的是一片哭聲。大妹夫告訴我:爸爸他走了。

這不是告別,是訣別。是所有告別中最無法讓人接受的告別。

告慰父親

在得知自己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第一時間,當我將電話打給妹妹時,她說,我們已經買好了鮮花,正準備去鄉下的墓地。對於一次從此陰陽兩界、兩處茫茫的訣別,活著的人能夠讓自己安心的大概就是能夠遵循逝去者一生的心願,好好地活著,完成甚至擴展他的心願,以告慰亡靈。

春去春又來,秋來秋又去。在告別中,大自然完成了季節的輪回。其實,天下文章,大大小小,做的無非是一篇篇告別的文章。我是寫小說的,總還知道,文學寫了百年千年,寫的也就生死離別。想明白了,死去的讓他們安息,活著的就好好活著,你心安,亡者也心安。

最後,曹文軒先生為遠在天堂的父親朗讀《草房子》片段。

桑桑已經沒有和父親合用一床被子睡覺的記憶了,或者說,這種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桑桑借著燈光,看到了父親的一雙大腳。他覺得父親的大腳很好看,就想自己長大了,一雙腳肯定也會像父親的大腳一樣很好看。但,就在他想到自己長大時,不知為什麼鼻頭酸了一下,眼淚下來了。

父親拉滅了燈。

桑桑困了,不一會就睡著了。但睡得不深。他隱隱約約地覺得父親在用手撫摸著他的腳。父親的手,一會在他的腳面上來回地輕撫著,一會在輕輕地捏著他的腳趾頭。到了後來,就用手一把抓住他的腳,一松一緊地捏著。

桑桑終於睡熟。他醒來時,覺得被窩裡就只有他一個人。他微微抬起頭來,看見父親正坐在視窗抽煙。天還未亮。黑暗中,煙蒂一亮一亮地照著父親的面孔,那是一張愁鬱的面孔……

就在桑桑臨近考初中之前,他脖子上的腫塊居然奇跡般地消失了。這天早晨,桑喬手托獵槍,朝天空扣動了扳機。

桑喬在打了七槍之後,把獵槍交給了桑桑:“再打七槍!”

桑桑抓起那支發燙的獵槍,在父親的幫助下,將槍口高高地對著天空。

當十四聲槍響之後,桑桑看著天空飄起的那一片淡藍色的硝煙,放聲大哭起來。桑桑雖然沒有死,但桑桑覺得他已死過一回了……

桑桑久久地坐在(油麻地小學的)屋脊上。

桑桑已經考上了中學。桑喬因為工作出色,已被任命到縣城邊上一所中學任校長。桑桑以及桑桑的家,又要隨著父親去另一個陌生的地方。

桑桑去了艾地,已向奶奶作了告別。桑桑向蔣一輪、溫幼菊、杜小康、細馬、禿鶴、阿恕……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孩子們,也一一作了告別。

桑桑無法告別的,只有紙月。但桑桑覺得,他無論走到哪兒,紙月都能看到他。

桑桑望著這一幢一幢草房子,淚水朦朧之中,它們連成了一大片金色。

鴿子們似乎知道了它們的主人將于明天一早丟下它們永遠地離去,而在空中盤旋不止。最後,它們首尾相銜,仿佛組成了一隻巨大的白色花環,圍繞著桑桑忽高忽低地旋轉著。

桑桑的耳邊,是好聽的鴿羽劃過空氣發出的聲響。他的眼前不住地閃現著金屬一樣的白光。

一九六二年八月的這個上午,油麻地的許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轉著的白色花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