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商打不敗誘惑,沒有哪個階層能逃過淪為韭菜的命運!

作者 | 路口大爺

來源 | JIC投資觀察(ID:JICTIMES)

01

韭菜很難逃避被收割的命運

在中國這片財富沃土上, 短短幾年間就創造了一大批上市即創億萬富翁的造富神話,

也催生了一大批韭菜。 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韭菜種植園。

收割韭菜是論“茬”的。 “七虧二平一賺錢”被稱為中國股市鐵律, 淳樸善良的小散大多逃不開被套的命。 前有先烈虧本離場, 後有新生力量火線加入, 前仆後繼。 收割的鐮刀極少走空。

不過, 韭菜早已不止於股市裡的小散。 在過去三年, 我們迎來了一個浮華喧囂的金融盛世, 盛世總是與壞賬並存的, 於是投資爛帳、跑路也比比皆是, 財富焦慮感向社會各階層迅速蔓延。 只要你開始對資產、未來有所慮、有所懼, 並付諸行動, 那就有可能變成韭菜。 當然, 即便不行動, 還是逃不過韭菜的命, 只不過收割者變成了時間。

2017年11月17日, 央行官網發佈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明確提出要打破剛性兌付, 出現兌付困難時, 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也就是說, 以後中國將要進入真正的“風險自擔”的時代, 即便正規理財, 國家不會再想盡辦法替投資者擺平, 投資邏輯已然生變。 可以預見, 由於此前的亂象, 中國將迎來一個信用違約時代, 這是一次系統性矯正, 投資者的陣痛才剛剛到來。

其實, 韭菜早就被收割著, 不分貴賤。 不管是金字塔頂端的富豪, 還是游離底層的社會初涉者, 只要你焦慮地、或者貪婪地渴求財富的成倍增長, 總有一個局專為你而來, 黑洞般吞噬你的血汗錢。

沒有一個階層能逃過花樣百出的收割工具。

02

私募股權收割明星

這幾年, 不少明星都擼起袖子, 雄赳赳氣昂昂加入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投資潮中。 顯然, 股權、上市比起辛苦拍戲、走穴更有著翻手雲雨的魔力。

與其說是明星們對自己的智商和能力非常自信, 不如說是他們相信這個時代, 相信長期籠罩在身上的光環對粉絲的吸引力。 於是, 明明可以靠顏值、靠演技,

偏偏還要拼才華。 比如任泉、胡海泉、章子怡都紛紛成立或加入VC基金。

明星之中, 謹慎點的知道自個兒缺乏專業投資知識, 會選擇小額跟投投資機構, 一旦有一個成了, 明星和專案都能名利雙收。

相信資本也講感情的, 會直接把錢扔給了賈躍亭,

於是, 最終也難免跟著窒息一把。

丈夫破產之後複出拍戲的劉濤。 4年拍下30多部戲, 辛苦攢下血汗錢, 去了趟長江商學院學習, 結果被牽進樂視生態化反的局中, 在樂視投入鉅款。 不少人都在為她可惜, 早知道把這些錢拿去買北京的房子, 現在也不會血本無歸。

娘娘一家也在樂視上扔下不少錢,如今賈躍亭一句無力履約,明星們砸下的真金白銀都打了水漂。憑藉樂視前兩年畫下的大餅、媒體的造勢以及妻子甘薇在娛樂圈的人脈,有媒體統計,賈躍亭前後至少圈下小幾十位明星入股:

媒體公開報導過的就有張藝謀、郭敬明、孫紅雷、黃曉明、李小璐、劉濤、秦嵐、陳赫、賈乃亮、霍思燕等人;樂視體育有11名明星入股,包括劉濤、孫紅雷、賈乃亮、周迅、王寶強等人。

雖然我們也不能從賈躍亭一個例子來證明,這些明星的投資眼光待考,畢竟投進樂視的除了明星,也有專業的投資機構。但是,私募股權投資本身就不適合個體散戶的操作,更別說是金融知識幾乎空白的明星富豪們。

也許是看到這兩年趙薇等玩資本大賺一把,明星們似乎對私募股權存在誤解,認為憑藉自己這樣的大IP,也可以找到一個來錢容易的投資管道。

殊不知,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比起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風險更大,資訊更不透明,而且還不一定是高回報。職業投資人尚且要多方考證專案資訊,費心控制風險,偏偏明星們藝高人膽大,錢多任性,自信可以在資本市場遊刃有餘。

高級韭菜,自然是要頂配的騙局,入了賈躍亭這位影帝的局,也算得其所。

03

“風口”收割中產

誰是中國最苦逼的人群?當然是稅靠他繳,父母、孩子靠他養,房子靠他買,素有社會脊樑之稱的中產。生活所迫,一有風吹草動,最是惶惶不安。

中產內部的階層保衛戰是這幾年最狂熱的局部戰爭,從北京社區裡分隔商品房與保障房的圍欄、上海相親角裡的婚姻價目表到成都學區房間的教育資源爭奪,故事越是荒誕,越能感受這個階層的焦慮。

收割中產,就得狠狠地戳他們的痛點,瞭解中產最渴求的夢想:打破階層壁壘。

中產們多是知識份子,站在互聯網的前沿,掌握最新的資訊,對財富的風口比平常人更為敏感,不會被小兒科騙局所套。

那就直接在“風口”上設局,因為中產們已經達成共識:只有站在風口之上一搏,才可能掌握巨額的財富,在向上的通道上一路無阻。

這些騙局往往都會套用金融風口上的高端概念——披著”區塊鏈“、“量子鏈”、“ICO”、”數位貨幣“等高科技外衣,用一些山寨幣、虛頭巴腦的項目偽裝成金融新工具,忽悠一眾中產在監管空白區游離。

炒幣者這兩年錯過瘋漲的比特幣、乙太坊,心中懊悔,急求新品種代幣投資趕上這波財富趨勢,甚至很多參與者明知有泡沫還為之,逃不過“一定可以憑著自己的機智聰明在泡沫之前逃出騙局”的心理。

有人深懂中產的心理,所以,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就來了。

號稱“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在今年7月份李先生推出一無白皮書二無成文規劃三無技術創新的Press.One區塊鏈項目,據說李笑來是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專案,但是他覺得白皮書寫了也沒幾個人看得懂,所以懶得寫了。除了他和他的合夥人薛蠻子,沒有人真的明白這個融資項目是要做什麼。

追尋著他要去實現財富自由的虔誠信仰者可不理會這些。李笑來成功眾籌到2億美元,這次ICO(首次幣發行,類似於股市首次公開募股IPO)令局外人目瞪口呆,好一場瘋狂逐利的資本遊戲。

2017年9月,ICO遭遇強監管,風口浪尖上的李笑來終於迎來信任危機,他是天使還是騙子,韭菜們不禁發出了疑問。

區塊鏈、數字貨幣目前的確具有十分美好的應用前景和想像空間,但不是每一株不會看代碼、不懂白皮書、也搞不懂高新技術領域投資邏輯的韭菜都能撈到一把。自以為是賭局,卻沒想這是收割者做局等你來,專收割高智商人群的智商稅。當年被山寨幣維卡幣收割的韭菜大概已經忘了痛,所以說,韭菜的記憶只有7秒。

04

P2P收割金融小白

還有一種騙局專門設給有錢沒處使的高淨值人群。

手握一大筆積蓄的金融小白和大爺大媽們對“理財”一知半解,卻也積極參與投資大潮。收割這茬韭菜,只需要掌握一個技巧:包裝。怎麼高大上怎麼唬人,就怎麼包裝。

被央視報導過一聽就是了不得,那就花錢上央視認證一個;網紅經濟學家們這年頭最吃香,那就無論如何讓郎教授、宋老師搭把手;把辦公地點設在地價最貴、地標性的寫字樓裡;將投資者的閒錢貸給生產者,P2P是回應國家“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口號;公司有國企持股或注資 ……

總之,只要有足夠的權威月臺,足夠的信用背書,足夠高端的概念包裝,就不怕這茬韭菜不長上來。

再用上幾句簡單粗暴、誘惑性與欺騙性極強的宣傳語——“年化收益高達25%至32%。一萬塊錢一天可以拿到9塊錢的利息,利息每天到賬,本金30天后可以隨時取出來”,這一聽,韭菜可不就以為遇上一個穩賺不虧的大機會。

擁有三尺不爛金舌的教授告訴小白和大媽們,“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最重要的目的是通過交易所掌控資源控制定價權……以商業收儲手段輔助國家戰略儲備,藏資源於民。”“定價權”、“戰略儲備“,多高大上的概念,還有昆明政府做東,鐵定包贏。

2015年泛亞騙局收割了整整20多個省份22萬人430億元。韭菜的絕望是月臺專家們不能想像的,2015年為泛亞站過台的宋先生被打,2017年8月份,泛亞的受害群眾在浙江台州圍堵郎教授,並將其扭送至派出所。

2015年e租寶的P2P網貸騙局同樣善於包裝所謂的“借款項目“,讓小白們誤以為借款方是一家需要資金擴大生產的重點企業,自己可以坐收高回報利息。沒想到,2015年12月10日,上過央視的e租寶轟然倒塌,卷走90萬株韭菜的747億資金。

P2P平臺在這三年跑路的跑路,破產的破產,動輒就是上百億的民間資產。一樣是P2P網貸,在國外能夠良好的運行,但是為什麼在中國就成了一個個的龐氏騙局?說到底還是征信體系。投資者無從知道錢去了哪裡,借貸的企業靠不靠譜,信用對於急功近利的金融小白而言毫無概念。

央視曝光了近400個傳銷騙局,時至今日,無數被傳銷式P2P龐氏騙局套牢的韭菜還在四處奔波維權。在普惠金融、互聯網興起的五六線縣城,還有無數鄉親傻乎乎地成為下一波韭菜。

05

現金貸收割社會初涉者

這幾年,該割的韭菜一茬也沒有被放過,現在,終於輪到韭菜根了。

如果說上面這些“局“收割韭菜們現在口袋裡的錢,那麼現金貸所收割的,則是小韭菜們未來的錢。

最近,因為趣店、拍拍貸兩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紐交所敲響了鐘聲,關於現金貸的輿論爭議就未平息。這是對年輕人未來潛力的一場巨型風投,有人為這雙雙超百億人民幣估值的暴力資本市場狂歡;這也是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希望的高利貸黑洞,有人深陷以貸養貸的沼澤中,甚至用死抵債。

這些被現金貸收割的小韭菜是待在象牙塔的大學生,或者在初涉社會本該安安分分先奮鬥三五年的初級白領、藍領,多數沒有足夠的信用額度使用信用卡。在消費升級狂潮和欲望的裹挾下,他們對未來和消費毫無計畫,卻充滿渴望,非常容易受到誘惑,網貸成為唯一的管道。

網貸平臺的錢來得非常容易,幾乎不用審查,僅憑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從多家平臺借出錢來,還不起一家的錢,則借新還舊,以貸養貸,擼到一筆新款跟打遊戲通關一樣,成就感十足。以為撈到了錢,卻沒想過應該怎麼還。

據南都報導,一個24歲的北京小姑娘小井就因為高息現金貸在一個月前與死亡擦肩而過。小井愛貓成癡,今年2月份以來在賣貓夫婦的推薦下不斷使用網貸平臺借錢買貓,最終擼了81只貓,身背70萬鉅款。每天被催債電話轟炸,加上重度抑鬱的折磨,這位姑娘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所幸最後搶救及時。

現金貸前身“校園貸”曾被爆出用“裸貸”威脅大學生,手握借款人的身份證資訊、家庭資訊以及不雅視頻,暴力催收,稚嫩的年輕人不敢不還。

死亡,是現金貸的底線。人死債清,才有了”嗜血現金貸”之稱。

這樣的財富悲劇是怎麼釀成的?在一個叫“現金俠”的網貸平臺,逾期1天收取20元滯納金,聽上去不過是一杯奶茶的錢,但是一筆1000元的借款,逾期50天還款金額就得翻倍。

這波韭菜割得多狠,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現金貸產品平均利息160%,最高甚至達800%。現金貸公司完全可以不關心風控,甚至有媒體爆出,“一家知名的大型平臺,最開始的壞賬率接近50%,居然每個月還可以掙3千萬”。

今年,現金貸行業面臨生死劫,監管的大刀懸於頭頂遲遲未落,似乎正選擇著合適的時機,把現金貸從瘋狂和失控邊緣拉回。

這個局帶給小韭菜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樣的教訓顯然並不夠深刻。有人期待監管一刀切,開始謀劃著怎麼從多家現金貸公司裡騙錢。

06

結語

老一輩人回憶20年前遇到的騙局,現在看來都是小騙小鬧,“仙人跳”、“象棋攤”、碰瓷、抽獎中寶馬,無非是用簡單的那幾個套路騙你口袋裡那點小錢。

如今中國人的錢包鼓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起來了,騙子不僅更多,智商也更高,小騙局成了複雜大騙局。

叢林社會,算計人生,收割者從都不會對韭菜溫柔,坑也無處不在,我們永遠不知道會在哪兒出岔,一動貪念,一腳踏空。

慶倖的是,今年,史上最嚴金融監管風暴來襲,私募股權基金、ICO、P2P、現金貸的監管政策逐步落地,利用監管套利、殘暴收割全民韭菜將逐漸成為過去式。

但韭菜永遠需要記得,步入統一監管時代,國家也不會再為你兜底,管你投了假P2P還是買了假理財,輸贏自負。今後韭菜的安全生存法則也不會發生改變——提高智商,控制過分的貪婪,才能走在康莊大道上。

現在也不會血本無歸。

娘娘一家也在樂視上扔下不少錢,如今賈躍亭一句無力履約,明星們砸下的真金白銀都打了水漂。憑藉樂視前兩年畫下的大餅、媒體的造勢以及妻子甘薇在娛樂圈的人脈,有媒體統計,賈躍亭前後至少圈下小幾十位明星入股:

媒體公開報導過的就有張藝謀、郭敬明、孫紅雷、黃曉明、李小璐、劉濤、秦嵐、陳赫、賈乃亮、霍思燕等人;樂視體育有11名明星入股,包括劉濤、孫紅雷、賈乃亮、周迅、王寶強等人。

雖然我們也不能從賈躍亭一個例子來證明,這些明星的投資眼光待考,畢竟投進樂視的除了明星,也有專業的投資機構。但是,私募股權投資本身就不適合個體散戶的操作,更別說是金融知識幾乎空白的明星富豪們。

也許是看到這兩年趙薇等玩資本大賺一把,明星們似乎對私募股權存在誤解,認為憑藉自己這樣的大IP,也可以找到一個來錢容易的投資管道。

殊不知,一級市場的私募股權比起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風險更大,資訊更不透明,而且還不一定是高回報。職業投資人尚且要多方考證專案資訊,費心控制風險,偏偏明星們藝高人膽大,錢多任性,自信可以在資本市場遊刃有餘。

高級韭菜,自然是要頂配的騙局,入了賈躍亭這位影帝的局,也算得其所。

03

“風口”收割中產

誰是中國最苦逼的人群?當然是稅靠他繳,父母、孩子靠他養,房子靠他買,素有社會脊樑之稱的中產。生活所迫,一有風吹草動,最是惶惶不安。

中產內部的階層保衛戰是這幾年最狂熱的局部戰爭,從北京社區裡分隔商品房與保障房的圍欄、上海相親角裡的婚姻價目表到成都學區房間的教育資源爭奪,故事越是荒誕,越能感受這個階層的焦慮。

收割中產,就得狠狠地戳他們的痛點,瞭解中產最渴求的夢想:打破階層壁壘。

中產們多是知識份子,站在互聯網的前沿,掌握最新的資訊,對財富的風口比平常人更為敏感,不會被小兒科騙局所套。

那就直接在“風口”上設局,因為中產們已經達成共識:只有站在風口之上一搏,才可能掌握巨額的財富,在向上的通道上一路無阻。

這些騙局往往都會套用金融風口上的高端概念——披著”區塊鏈“、“量子鏈”、“ICO”、”數位貨幣“等高科技外衣,用一些山寨幣、虛頭巴腦的項目偽裝成金融新工具,忽悠一眾中產在監管空白區游離。

炒幣者這兩年錯過瘋漲的比特幣、乙太坊,心中懊悔,急求新品種代幣投資趕上這波財富趨勢,甚至很多參與者明知有泡沫還為之,逃不過“一定可以憑著自己的機智聰明在泡沫之前逃出騙局”的心理。

有人深懂中產的心理,所以,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就來了。

號稱“中國比特幣首富”的李笑來在今年7月份李先生推出一無白皮書二無成文規劃三無技術創新的Press.One區塊鏈項目,據說李笑來是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內容分發專案,但是他覺得白皮書寫了也沒幾個人看得懂,所以懶得寫了。除了他和他的合夥人薛蠻子,沒有人真的明白這個融資項目是要做什麼。

追尋著他要去實現財富自由的虔誠信仰者可不理會這些。李笑來成功眾籌到2億美元,這次ICO(首次幣發行,類似於股市首次公開募股IPO)令局外人目瞪口呆,好一場瘋狂逐利的資本遊戲。

2017年9月,ICO遭遇強監管,風口浪尖上的李笑來終於迎來信任危機,他是天使還是騙子,韭菜們不禁發出了疑問。

區塊鏈、數字貨幣目前的確具有十分美好的應用前景和想像空間,但不是每一株不會看代碼、不懂白皮書、也搞不懂高新技術領域投資邏輯的韭菜都能撈到一把。自以為是賭局,卻沒想這是收割者做局等你來,專收割高智商人群的智商稅。當年被山寨幣維卡幣收割的韭菜大概已經忘了痛,所以說,韭菜的記憶只有7秒。

04

P2P收割金融小白

還有一種騙局專門設給有錢沒處使的高淨值人群。

手握一大筆積蓄的金融小白和大爺大媽們對“理財”一知半解,卻也積極參與投資大潮。收割這茬韭菜,只需要掌握一個技巧:包裝。怎麼高大上怎麼唬人,就怎麼包裝。

被央視報導過一聽就是了不得,那就花錢上央視認證一個;網紅經濟學家們這年頭最吃香,那就無論如何讓郎教授、宋老師搭把手;把辦公地點設在地價最貴、地標性的寫字樓裡;將投資者的閒錢貸給生產者,P2P是回應國家“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口號;公司有國企持股或注資 ……

總之,只要有足夠的權威月臺,足夠的信用背書,足夠高端的概念包裝,就不怕這茬韭菜不長上來。

再用上幾句簡單粗暴、誘惑性與欺騙性極強的宣傳語——“年化收益高達25%至32%。一萬塊錢一天可以拿到9塊錢的利息,利息每天到賬,本金30天后可以隨時取出來”,這一聽,韭菜可不就以為遇上一個穩賺不虧的大機會。

擁有三尺不爛金舌的教授告訴小白和大媽們,“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最重要的目的是通過交易所掌控資源控制定價權……以商業收儲手段輔助國家戰略儲備,藏資源於民。”“定價權”、“戰略儲備“,多高大上的概念,還有昆明政府做東,鐵定包贏。

2015年泛亞騙局收割了整整20多個省份22萬人430億元。韭菜的絕望是月臺專家們不能想像的,2015年為泛亞站過台的宋先生被打,2017年8月份,泛亞的受害群眾在浙江台州圍堵郎教授,並將其扭送至派出所。

2015年e租寶的P2P網貸騙局同樣善於包裝所謂的“借款項目“,讓小白們誤以為借款方是一家需要資金擴大生產的重點企業,自己可以坐收高回報利息。沒想到,2015年12月10日,上過央視的e租寶轟然倒塌,卷走90萬株韭菜的747億資金。

P2P平臺在這三年跑路的跑路,破產的破產,動輒就是上百億的民間資產。一樣是P2P網貸,在國外能夠良好的運行,但是為什麼在中國就成了一個個的龐氏騙局?說到底還是征信體系。投資者無從知道錢去了哪裡,借貸的企業靠不靠譜,信用對於急功近利的金融小白而言毫無概念。

央視曝光了近400個傳銷騙局,時至今日,無數被傳銷式P2P龐氏騙局套牢的韭菜還在四處奔波維權。在普惠金融、互聯網興起的五六線縣城,還有無數鄉親傻乎乎地成為下一波韭菜。

05

現金貸收割社會初涉者

這幾年,該割的韭菜一茬也沒有被放過,現在,終於輪到韭菜根了。

如果說上面這些“局“收割韭菜們現在口袋裡的錢,那麼現金貸所收割的,則是小韭菜們未來的錢。

最近,因為趣店、拍拍貸兩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紐交所敲響了鐘聲,關於現金貸的輿論爭議就未平息。這是對年輕人未來潛力的一場巨型風投,有人為這雙雙超百億人民幣估值的暴力資本市場狂歡;這也是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希望的高利貸黑洞,有人深陷以貸養貸的沼澤中,甚至用死抵債。

這些被現金貸收割的小韭菜是待在象牙塔的大學生,或者在初涉社會本該安安分分先奮鬥三五年的初級白領、藍領,多數沒有足夠的信用額度使用信用卡。在消費升級狂潮和欲望的裹挾下,他們對未來和消費毫無計畫,卻充滿渴望,非常容易受到誘惑,網貸成為唯一的管道。

網貸平臺的錢來得非常容易,幾乎不用審查,僅憑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從多家平臺借出錢來,還不起一家的錢,則借新還舊,以貸養貸,擼到一筆新款跟打遊戲通關一樣,成就感十足。以為撈到了錢,卻沒想過應該怎麼還。

據南都報導,一個24歲的北京小姑娘小井就因為高息現金貸在一個月前與死亡擦肩而過。小井愛貓成癡,今年2月份以來在賣貓夫婦的推薦下不斷使用網貸平臺借錢買貓,最終擼了81只貓,身背70萬鉅款。每天被催債電話轟炸,加上重度抑鬱的折磨,這位姑娘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所幸最後搶救及時。

現金貸前身“校園貸”曾被爆出用“裸貸”威脅大學生,手握借款人的身份證資訊、家庭資訊以及不雅視頻,暴力催收,稚嫩的年輕人不敢不還。

死亡,是現金貸的底線。人死債清,才有了”嗜血現金貸”之稱。

這樣的財富悲劇是怎麼釀成的?在一個叫“現金俠”的網貸平臺,逾期1天收取20元滯納金,聽上去不過是一杯奶茶的錢,但是一筆1000元的借款,逾期50天還款金額就得翻倍。

這波韭菜割得多狠,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現金貸產品平均利息160%,最高甚至達800%。現金貸公司完全可以不關心風控,甚至有媒體爆出,“一家知名的大型平臺,最開始的壞賬率接近50%,居然每個月還可以掙3千萬”。

今年,現金貸行業面臨生死劫,監管的大刀懸於頭頂遲遲未落,似乎正選擇著合適的時機,把現金貸從瘋狂和失控邊緣拉回。

這個局帶給小韭菜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對於一些人而言,這樣的教訓顯然並不夠深刻。有人期待監管一刀切,開始謀劃著怎麼從多家現金貸公司裡騙錢。

06

結語

老一輩人回憶20年前遇到的騙局,現在看來都是小騙小鬧,“仙人跳”、“象棋攤”、碰瓷、抽獎中寶馬,無非是用簡單的那幾個套路騙你口袋裡那點小錢。

如今中國人的錢包鼓了,互聯網金融發展起來了,騙子不僅更多,智商也更高,小騙局成了複雜大騙局。

叢林社會,算計人生,收割者從都不會對韭菜溫柔,坑也無處不在,我們永遠不知道會在哪兒出岔,一動貪念,一腳踏空。

慶倖的是,今年,史上最嚴金融監管風暴來襲,私募股權基金、ICO、P2P、現金貸的監管政策逐步落地,利用監管套利、殘暴收割全民韭菜將逐漸成為過去式。

但韭菜永遠需要記得,步入統一監管時代,國家也不會再為你兜底,管你投了假P2P還是買了假理財,輸贏自負。今後韭菜的安全生存法則也不會發生改變——提高智商,控制過分的貪婪,才能走在康莊大道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