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寶雞:用文化力量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新華網西安11月21日電(高夢月 風帆 孫海濤)近年來, 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培育、引導在脫貧攻堅進程中, 漸漸凸顯先導作用。 陝西省寶雞市圍繞“扶志、扶智、扶德 ”開展“三扶”工作, 做活文化文章, 讓文化扶貧成為精准扶貧的加速器。

從扶貧政策宣講到手把手地指導, 從文化下鄉到“智慧農村”建設, 從技能培訓到幫扶創業, 從“文化+扶貧”到“互聯網+”資訊平臺建設……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措施, 讓困難群眾“口袋”和“腦袋”實現共同富裕。

扶志 ——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喊啥喊, 叫啥叫, 如今吃喝不用愁, 政府送來米和油, 日子這樣也湊合……”

眉縣張載廣場的戲臺上, 新編秦腔戲《狗剩脫貧》正在上演。 最終, 懶漢“狗剩”終於覺醒, 通過幹部幫扶立志脫貧,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秦腔劇、歌曲、小品……眾多的藝術形式, 目標直指“扶志”。 寶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鮮萍說:“我們開展下鄉文藝展演活動, 就是要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 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講給貧困群眾, 讓他們樹立脫貧的志氣。 ”

除此之外, 寶雞市還創新扶貧手段, 在全市宣傳思想文化系統開展了“進基層社區、講中國故事”活動。 幾年來, 千余名宣傳幹部走遍了全市各個角落, 開展宣講活動上萬場, 聽眾超過百萬人次。 與此同時, 他們充分發揮媒體作用, 通過報紙、電視、手機、壁報等各種形式, 向群眾宣傳脫貧方法,

介紹脫貧故事, 幫助貧困人口樹立脫貧之志。

前不久, 在千陽縣王家莊村文化廣場上, 39歲的貧困戶楊居成向鄉親們講述了自己的脫貧故事。 楊居成腿有殘疾, 家境困難。 去年, 村上給他家爭取了300只土雞, 他和媳婦學習養殖技術, 還經常向養過雞的人討經驗。 年底土雞出售後, 一次就掙了7000多元。 他的講述引起了鄉親們的強烈共鳴, 也激發了更多人的致富熱情。

點點滴滴, 潤物無聲。 近年來, 寶雞市通過各種管道和手段, 樹起群眾身邊的脫貧典型200多個。 全市上下開展文明家庭創建, 評選身邊好人、創業能手、致富標兵, 樹立先進典型, 讓群眾學有榜樣、做有標杆。 現在, 以吃低保、戴“貧困帽”為榮的貧困戶大大減少,

越來越多群眾從思想上拔了“窮根”, 全市上下形成了積極上進的“脫貧文化”。

扶智—— 讓更多人掌握致富“金鑰匙”

為了讓更多群眾儘快摘下“窮帽”, 寶雞市把培養貧困人口的致富技能和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作為文化扶貧的重要切入點, 多措並舉, 變“輸血”為“造血”, 讓更多的貧困勞動力端起新“飯碗”。

寶雞歷史積澱深厚, 刺繡、剪紙、泥塑、社火、文物周邊產品等文化產業蜚聲海內外。 寶雞市充分發揮這一產業優勢, 組織貧困戶組建合作社、社火隊、服務隊、鑼鼓隊等, 讓農民變成了演藝人員和產業工人, 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 讓貧困戶也賺起了“文化錢”。

在寶雞西部山區, “旅遊+”讓當地350多名貧困群眾依託大水川景區, 實現了脫貧。 他們有的辦起了農家樂,

有的當上了景區員工, 有的成了周邊飯店的老闆或者服務員。 在眉縣齊鎮官亭村, 貧困戶李曉江憑著互聯網電商, 將10餘噸獼猴桃賣進了京津滬, 日子大變樣。 “雙十一”期間, 寶雞上千貧困戶搭上“互聯網+”的便車, 僅面皮一項, 就賣出了1300多萬元。

為了幫助更多貧困家庭掌握實用技術, 近年來, 寶雞市把針對貧困勞動力的培訓作為“扶智”的主要手段, 廣泛開展了烹飪、美容、刺繡、家政、酒店管理等專業技能培訓。 截至目前, 已舉辦各類專場培訓762場次, 技能培訓7984人, 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7840人。

同時, 寶雞市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基礎工程。 農家書屋遍及全市 1700多個行政村, 每天借閱各種圖書的群眾絡繹不絕。

眉縣橫渠鎮豆家堡村是遠近聞名的紅提葡萄種植村, 村上的農家書屋就建在葡萄示範田旁邊, 村民歇腳的功夫, 都要上書屋翻看圖書資料。 隴縣依託“智慧農村”平臺, 組織種植、養殖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錄製視頻資料, 給群眾送去 “資訊大餐”, 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

扶德——移風易俗樹社會新風

“官靠印, 虎靠山, 蓋房子靠力氣, 奔日子靠德行……”這是一首在寶雞鄉村廣為流傳的民謠。 在脫貧攻堅進程中, 寶雞市把“扶德”作為文化扶貧的重要舉措, 培育追求上進、自強不息的社會新風。

在岐山縣, 一場由職業農民主講的進村組宣講活動正在進行, 宣講員講到“品德是人最大的財富, 品德好, 你的朋友就多, 機會就多……”時, 現場掌聲雷動。 為了讓道德觀念更加入腦入心,寶雞市廣泛開展了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村組、進單位道德宣講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到各個角落。目前,“六進”宣講活動已經進行了上千場。

圍繞一個“德”字,寶雞市在文化扶貧中,廣泛開展了道德模範、“最美寶雞人”、“感動寶雞人物”、“百名孝子”,以及“十佳服務明星”等各具特色的評選表彰活動,一大批典型人物接連湧現。寶雞還通過“紅白理事會”、修訂“村規民約”、建設村史館等方式,有力地推動了鄉村群眾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僅2016年,寶雞市通過大力宣傳引導,開展陋習專項整治,就遏制了400多起鋪張浪費事件,為群眾減負6000多萬元。

在寶雞市文化扶貧戰役中,數十場“情暖冬日”大型扶貧活動在各個貧困縣區先後上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各類扶貧活動,讓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知榮辱、求奮進,形成健康文明、衛生乾淨、樂善好施、鄰里和睦的民風村風,進而培育自尊自強、好學上進、明理誠信、孝老敬親的現代村民。

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扶貧措施,不僅讓群眾盡享文化樂趣,更增強其生活信心。僅2016年,寶雞就退出貧困村24個,實現38583戶145447人脫貧。群眾思想轉變加上政府政策扶持,寶雞脫貧攻堅中的“文化味”將更突出、更香甜。

為了讓道德觀念更加入腦入心,寶雞市廣泛開展了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村組、進單位道德宣講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到各個角落。目前,“六進”宣講活動已經進行了上千場。

圍繞一個“德”字,寶雞市在文化扶貧中,廣泛開展了道德模範、“最美寶雞人”、“感動寶雞人物”、“百名孝子”,以及“十佳服務明星”等各具特色的評選表彰活動,一大批典型人物接連湧現。寶雞還通過“紅白理事會”、修訂“村規民約”、建設村史館等方式,有力地推動了鄉村群眾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僅2016年,寶雞市通過大力宣傳引導,開展陋習專項整治,就遏制了400多起鋪張浪費事件,為群眾減負6000多萬元。

在寶雞市文化扶貧戰役中,數十場“情暖冬日”大型扶貧活動在各個貧困縣區先後上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各類扶貧活動,讓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知榮辱、求奮進,形成健康文明、衛生乾淨、樂善好施、鄰里和睦的民風村風,進而培育自尊自強、好學上進、明理誠信、孝老敬親的現代村民。

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扶貧措施,不僅讓群眾盡享文化樂趣,更增強其生活信心。僅2016年,寶雞就退出貧困村24個,實現38583戶145447人脫貧。群眾思想轉變加上政府政策扶持,寶雞脫貧攻堅中的“文化味”將更突出、更香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