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你以為鬥魚只會直播?它已經默默翻新了玩法……

鬥魚創始人兼CEO陳少傑、個人主播(如最常見的“吃播”“美妝直播”)。

據協力廠商資料採擷和整合行銷機構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上半年中國線上直播行業研究報告》顯示,

線上直播行業使用者更偏向於關注“網紅”、明星、素人直播。

鬥魚相關人士告訴《支點》記者, 鬥魚目前每天產出各類內容超過10萬小時, 日活躍用戶近3000萬, 累計有10億條彈幕被鬥魚玩家發送。

與此同時, 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問題。 大量由主播自主生成的內容造成了監管困難, “低俗化”似乎成了直播行業的“原罪”, 博眼球、博出位來抓眼球、賺快錢的現象屢見不鮮。

艾媒諮詢研究顯示, 77.1%的線民認為線上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 90.2%的線民認為線上直播平臺的整體價值觀導向為一般或偏低。

2016年底, 國家頒佈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系列政策法規, 在資質、運營各方面都設立了門檻。

今年5月24日,

文化部公佈了9158、嗶哩嗶哩、美播、聚星直播、一直播、秀吧、土豪直播等15家直播平臺被罰款的告示, 花椒、火山等10家平臺受到行政處罰。

同時, 在網路主播實名制的規定下, 已處理表演者31371人次、解約表演者547人。

在鬥魚看來, 政策介入本身就是引導行業向良性可持續發展的信號, 引導資源向合規、核心玩家聚攏。 在行業競爭趨烈、監管漸嚴的狀況下, 鬥魚也越發注重平臺內容的監控。

上述人士告訴《支點》記者, 鬥魚是業內最早採用實名制的平臺, 最初實名制方式是舉著身份證拍照, 而目前已經升級到具備活體識別的人面識別技術。

不僅主播實名制, 使用者發彈幕也需要實名認證, 如果發一些低俗內容會被禁止。 運營人員會定期向主播進行內容直播的規範化指導,

並採用類似駕照管理的主播扣分機制。

“主播有12分扣分制, 違規就扣分, 若分扣完就被封殺掉了。 ”上述人士說, 為強化監管, 鬥魚一直致力於圖像識別技術的研發, 並將違規資訊寫入識別規則。

除技術手段, 鬥魚還有人工手段作為補充, 500多人的內容審核團隊, 24小時無間隙監控所有直播間播出內容。

《支點》記者在鬥魚武漢總部走訪時, 便看到了同時有7塊顯示幕的監控間。

2017鬥魚嘉年華活動現場。

10億基金打造全國首個直播平臺產業集群

鬥魚的決策層如此判斷:“如果說去年是網路直播元年, 那麼今年將是洗牌之年。 ”

事實也印證了這一論斷, 自直播風口興起以來, 一批直播平臺已經暫停服務或倒閉, 也有多家直播平臺被收購。

洗牌背後的邏輯很簡單, 直播是場燒錢的生意, 行業普遍未能實現盈利。 在此狀況下, 排名靠前的玩家會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強大, 並對其他的平臺造成碾壓, 最終形成寡頭格局才能結束行業燒錢現狀。

艾媒諮詢線上直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

2017年線上直播使用者規模將達到3.92億, 但用戶增長率卻將由2016年的60.6%下降至26.5%。

人口紅利消失後, 直播行業首先面臨的是用戶流失問題。

一個主播對多個用戶的交流機制並不是穩固的社交關係, 彈幕交流模式也沒有真正將使用者聯繫起來, 其直接後果是用戶流失。

此前有媒體統計, 直播平臺次日留存率約為30%, 一周留存率甚至滑落至個位數。 這就意味著, 100個觀看直播平臺的用戶, 7日後只剩幾個人還留在平臺。

根據企鵝智酷發佈的《2017中國網路視頻直播行業趨勢報告》顯示, 直播使用者月人均使用時長由去年下半年的峰值203分鐘, 下降至今年初的182分鐘。

在人口紅利下降的狀況下, 與鬥魚為代表的獨立直播平臺不同, 依託於社交媒體的直播平臺優勢開始凸顯。

這種模式裡,社交平臺與直播平臺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共生關係。而對獨立的直播平臺而言,如何完善社交則是下一階段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前一階段的直播主打“顏值經濟”,但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主播靠曬臉露身材、直播吃頓飯就能獲取粉絲及打賞的時代已經不再。

為了創造更多的使用場景留住使用者,“直播+”模式成為行業趨勢。

所謂“直播+”即在垂直領域深耕,為用戶提供更精細化的內容。如“直播+時尚”直播紐約時裝周新品發佈會,“直播+電商”由淘寶店主用直播的方式向粉絲介紹每一件衣服的詳情和穿搭方法,“直播+新聞”直播新聞事件或人物專訪等。

而遊戲直播起家的鬥魚除了把“直播+遊戲”作為第一大品類外,也積極拓展更多元的分類可能,是國內最早提出“直播+”戰略的直播平臺。

事實上,鬥魚也做得很好,從科技、財經、教育、公益,到戶外、娛樂、綜藝、電商,再到“直播+非遺”“直播+正能量”,可謂行業資源最多、綜合性最強的直播平臺。

但鬥魚的版圖也不止於直播。鬥魚將成立一支規模在10億元左右的基金,在武漢打造全國首個直播平臺產業集群,用互聯網連結實體經濟。

在鬥魚的規劃裡,相關的文創產業都會獲得扶持,包括“網紅”培訓、電競賽事、大資料、直播電商等,最終形成一個產業鏈集群。

也許正如一年前張文明說的那樣,鬥魚的未來就是“直播一切”。

依託於社交媒體的直播平臺優勢開始凸顯。

這種模式裡,社交平臺與直播平臺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共生關係。而對獨立的直播平臺而言,如何完善社交則是下一階段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前一階段的直播主打“顏值經濟”,但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主播靠曬臉露身材、直播吃頓飯就能獲取粉絲及打賞的時代已經不再。

為了創造更多的使用場景留住使用者,“直播+”模式成為行業趨勢。

所謂“直播+”即在垂直領域深耕,為用戶提供更精細化的內容。如“直播+時尚”直播紐約時裝周新品發佈會,“直播+電商”由淘寶店主用直播的方式向粉絲介紹每一件衣服的詳情和穿搭方法,“直播+新聞”直播新聞事件或人物專訪等。

而遊戲直播起家的鬥魚除了把“直播+遊戲”作為第一大品類外,也積極拓展更多元的分類可能,是國內最早提出“直播+”戰略的直播平臺。

事實上,鬥魚也做得很好,從科技、財經、教育、公益,到戶外、娛樂、綜藝、電商,再到“直播+非遺”“直播+正能量”,可謂行業資源最多、綜合性最強的直播平臺。

但鬥魚的版圖也不止於直播。鬥魚將成立一支規模在10億元左右的基金,在武漢打造全國首個直播平臺產業集群,用互聯網連結實體經濟。

在鬥魚的規劃裡,相關的文創產業都會獲得扶持,包括“網紅”培訓、電競賽事、大資料、直播電商等,最終形成一個產業鏈集群。

也許正如一年前張文明說的那樣,鬥魚的未來就是“直播一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