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一流高校訪談」創造力成為傳媒高校人才選拔標準

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

頻率:FM107.3; AM1026

首播:17:30-- 19:00

重播:7:00-- 7:30

· 導語 ·

一流, 是一種態度和方向

是它追求卓越、精確把握發展路徑

一流, 是一種責任和擔當

是它肩負希望、挑起國家民族脊樑

2017年我國首批137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正式確認公佈。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985”工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 這些高校將如何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雙一流”建設對於學校內涵式發展和學生升學就業帶來哪些影響?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雙一流”高校系列訪談節目——“雙一流”新征程, 與您共繪高等教育新圖景。

第1站:中國傳媒大學

對話校長胡正榮

雙一流學科建設——新聞學專業

綜合素質成為新聞傳播學專業人才選拔標準

胡正榮:現在在校生基本都應該90後、95後, 但實際上今年已經開始有00後了。 嚴格意義上來講00後是典型的網路原住民, 應該說他們是典型的數字一代。 對他們這一代的期許不是新媒體的能力強弱, 我反而覺得對這一代人的期許是它的一個綜合和基本素質的好與壞。 比方說你的社會責任感、道德意識、潛在的團隊精神, 潛在的創新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

不跨界, 不合作是無法生存的。

社會急需複合型、交叉型人才

胡正榮:從明年開始新聞學專業, 包括很多傳統的專業, 都要在課程體系上做一個調整。 堅持“本來、外來和未來”。 基本技能還是要堅守, 例如新聞學專業來的“采、編、評、播、寫”、 “作”, 這些能力都是必須具備的。 在這些課程體系之外, 要加進去更多的新的課程體系。 學校下一步要開更多的輔修和雙學位。 假設數學底子好的同學去輔修一個大資料, 這樣你自己就是一個複合型人才。 比方說你去輔修的一個法學, 你新聞跟法學的輔修或者新聞跟經濟學的輔修, 或者新聞跟大資料的輔修, 其實是上自己慢慢成長的一個複合型的人才。 未來複合型、交叉型人才肯定會成為社會的高需求。

舉幾個專業的例子:

【資料新聞】當時做的時候也兩眼一摸黑, 到底怎麼辦?後來就把兩部分老師組合在一起, 一部分老師很懂資料, 不太動新聞。 一部分老師很懂新聞, 但不懂資料。 但是把兩塊知識至少在早期是強加給學生了學生實際上通過這種訓練,

有了資料意識又有新聞意識, 我把兩者的手段和技術服務於最新的這種新聞的呈現平臺, 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資料可持化的新聞呈現平臺。 最後實驗了幾年很成功。 我們第一屆學生是從大三招的, 是在校的二年紀學生從大三進入到這個班學。 結果到了大三下半學期到大四上半學期的時候, 這幫學生都被定完了。 可見, 專業要更新, 社會需要這樣的人, 我們就要大力去培養這樣的人。 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的一個實驗, 前兩年是個實驗。 這個實驗呢被證明是可行的, 而且是被證明是符合國家經濟、社會、媒體事業發展的。 所以我們現在就大力地在推進這個。

【數字娛樂】很多人認為是我們培養玩電競的人, 不是。我們是培養第一設計電競產品的,這個需要高精尖創意思維的。同時要對電競行業、產業做市場分析,做研判。因為這是需要管理人才的。電競選手不缺,缺的是電競的產品,缺的是電競這個行業的產業規劃、行業評估,以及產業管理。

雙一流學科建設——戲劇與影視學

戲劇與影視的人才需求量可能不比新聞傳播小 甚至更大

胡正榮:因為戲劇影視學它服務的面向是整個文化行業。它有戲劇、有文藝、網路文學、電影、電視、視覺傳播(網路微視頻、短視頻)。網綜、網劇這些都屬於大的學科範圍內的。現在很容幸進入到“雙一流”,但是任務非常大。一是競爭對手很強,二是行業變化太快,所以這個學科的建設任務非常重。我們在一流學科建設當中,給這個學科在六大塊裡面創新。比方說在中國特色的戲劇影視學,比方說在藝術和技術的交叉領域,給了一塊領域讓他們去拓展。比方說叫做數位技術和藝術呈現,你到底怎麼個方式去呈現現在的藝術。互聯網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是體驗,是交互。因此,戲劇與影視的人才需求量可能不比新聞傳播小。甚至更大。

創造力成為人才選拔標準

胡正榮: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創造。一塊是教師,教師的學科創新創導能力,一塊是學生。當然這個學生也包括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在考核的時候我就要看這個學生創造潛質和創新潛質怎麼樣。

互聯網時代 戲劇影視學的學科、專業、課程結構都將創新

胡正榮:戲劇影視學整個學科體系就需要創新。首先是學科機構的調整。原來的劃分是戲劇、戲曲、電影、電視。可是我們現在互聯網出來之後,文藝是不是要研究的?網路文學是不是要研究的?網路上面的各種藝術業態是不是要研究的?網路藝術是不是要研究?所以我的學科結構就要調整。

第二專業結構的調整。傳媒大學在這一點我覺得與時俱進,一直坐在國內的前沿。我們戲劇影視學很多專業在全國都是首創。比方,數媒體藝術、遊戲、動漫,這都是在國內最前沿的。下一步我們還要發展,包括今年新開辦的一個專業數字娛樂,在中央國家有一個叫“十三五”的新型戰略性產業裡面,是把數字創意產業,作為五大產業之一在發展的,所以學科結構得調整,專業結構給調整,課程得創新。

中國傳媒大學的“雙一流”學科建設還有哪些特色?專業與人才培養會呈現哪些新的模式?有志於報考中國傳媒大學的同學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教育面對面RBC將會繼續為您講述!

節目預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1月23號(本週四)17:30--19:00《教育面對面》“雙一流”新征程——“雙一流”高校校長訪談之胡正榮,敬請關注!

不是。我們是培養第一設計電競產品的,這個需要高精尖創意思維的。同時要對電競行業、產業做市場分析,做研判。因為這是需要管理人才的。電競選手不缺,缺的是電競的產品,缺的是電競這個行業的產業規劃、行業評估,以及產業管理。

雙一流學科建設——戲劇與影視學

戲劇與影視的人才需求量可能不比新聞傳播小 甚至更大

胡正榮:因為戲劇影視學它服務的面向是整個文化行業。它有戲劇、有文藝、網路文學、電影、電視、視覺傳播(網路微視頻、短視頻)。網綜、網劇這些都屬於大的學科範圍內的。現在很容幸進入到“雙一流”,但是任務非常大。一是競爭對手很強,二是行業變化太快,所以這個學科的建設任務非常重。我們在一流學科建設當中,給這個學科在六大塊裡面創新。比方說在中國特色的戲劇影視學,比方說在藝術和技術的交叉領域,給了一塊領域讓他們去拓展。比方說叫做數位技術和藝術呈現,你到底怎麼個方式去呈現現在的藝術。互聯網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是體驗,是交互。因此,戲劇與影視的人才需求量可能不比新聞傳播小。甚至更大。

創造力成為人才選拔標準

胡正榮: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創造。一塊是教師,教師的學科創新創導能力,一塊是學生。當然這個學生也包括報考中國傳媒大學學生,在考核的時候我就要看這個學生創造潛質和創新潛質怎麼樣。

互聯網時代 戲劇影視學的學科、專業、課程結構都將創新

胡正榮:戲劇影視學整個學科體系就需要創新。首先是學科機構的調整。原來的劃分是戲劇、戲曲、電影、電視。可是我們現在互聯網出來之後,文藝是不是要研究的?網路文學是不是要研究的?網路上面的各種藝術業態是不是要研究的?網路藝術是不是要研究?所以我的學科結構就要調整。

第二專業結構的調整。傳媒大學在這一點我覺得與時俱進,一直坐在國內的前沿。我們戲劇影視學很多專業在全國都是首創。比方,數媒體藝術、遊戲、動漫,這都是在國內最前沿的。下一步我們還要發展,包括今年新開辦的一個專業數字娛樂,在中央國家有一個叫“十三五”的新型戰略性產業裡面,是把數字創意產業,作為五大產業之一在發展的,所以學科結構得調整,專業結構給調整,課程得創新。

中國傳媒大學的“雙一流”學科建設還有哪些特色?專業與人才培養會呈現哪些新的模式?有志於報考中國傳媒大學的同學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教育面對面RBC將會繼續為您講述!

節目預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1月23號(本週四)17:30--19:00《教育面對面》“雙一流”新征程——“雙一流”高校校長訪談之胡正榮,敬請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