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用藥增加“好膽固醇”保護不了心血管

美國當地時間 11 月 15 日, 《美國醫學會心血管雜誌》發表的一項最新國際合作研究結果證實, 既往藥物研發中, 試圖通過阻斷膽固醇酯轉運蛋白(一種影響人體膽固醇代謝的關鍵蛋白質)的活性來升高“好膽固醇”水準, 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的設想難以實現。 換句話說, 通過藥物降低膽固醇酯轉運蛋白活性提升“好膽固醇”水準, 對心血管並無保護作用。 據悉, 這一結論基於在中國進行的一項涉及 15 萬名成年人的前瞻性遺傳學研究得出。

血液中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膽固醇:一類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另一類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被認為是“好膽固醇”。 目前已證實, 通過他汀類等降脂藥物降低“壞膽固醇”水準, 可顯著降低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論文作者之一、牛津大學終身教授陳錚鳴說, 提高“好膽固醇”水準的辦法眾多, 其中一個是阻斷或抑制膽固醇酯轉運蛋白的活性。 然而, 從遺傳學角度證明, 這個藥物靶點和疾病之間並無因果關係。

來自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協作, 分析了已知可影響膽固醇酯轉運蛋白活性的多個基因位點變異與不同疾病的關聯。 在 10 年的隨訪中, 調查對象中新發冠心病 5000 餘例、腦卒中 1.9 萬例。 分析發現, 膽固醇酯轉運蛋白基因位點變異顯著升高“好膽固醇”水準,

但不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如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然而, 膽固醇酯轉運蛋白基因位點變異與眼病的發生風險卻有關聯, 提示抑制膽固醇酯轉運蛋白可能會導致眼病發生。 這一發現與既往在東亞和西方人群中所報導的眼病遺傳學研究結果相一致。

陳錚鳴表示, 在啟動大規模藥物研發及臨床試驗前, 可利用人群遺傳學方法先行預測研究, 預測新藥的治療效果與副作用, 進而有效降低研發費用、提高研發成功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