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郯城縣紅花鎮推進張莊村土地增減掛工作見實效

近日, 記者走進土地增減掛鉤試點村郯城縣紅花鎮張莊村, 整村搬遷安置的忙碌場面盡收眼底, 村內拆遷機械馬達轟鳴。 村外搬遷車輛來回穿梭。 儘管是寒冷十月, 駐村幹部與搬遷群眾卻忙得不亦樂乎, 呈現一派車輪滾滾搬遷忙, 機械轟鳴大拆除的火熱場面。

張莊村坐落在沭河東岸, 是一個擁有359戶1064口人的中等村。 高空俯視, 該村位置偏居一隅, 地勢東高西低, 新舊平頂樓房建築標準差距較大, 品質不一, 村莊規劃散亂, 村記憶體有大量老宅、空宅, ... ...村民搬遷欲望強烈。

排兵佈陣 整裝待發

張莊村土地增減掛鉤試點工作,

是紅花鎮奪標樹點工程, 整村搬遷涉及拆除樓房19棟、平頂房205棟、普通瓦房124棟、老年房11所, 土地增減掛總面積210畝14.59萬平米, 工作量大面廣、任務艱巨。 面對現實, 該鎮制定出臺了《紅花鎮張莊村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公告》和具體的實施方案, 把拆遷區域分塊、分戶, 責任到人。 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 現場指揮工作開展, 跟進工作進度, 其他班子成員謀全策、盡全心、出全力, 抽調的280餘名鎮村幹部整裝待發。

陽光拆遷 順應民意

“把好事辦實, 把實事辦好, 要讓100%的群眾滿意”。 怎樣才能讓張莊村100%的群眾滿意, 都住上新房, 該鎮黨政班子進行了認真分析, 利用上級審批的土地增減掛指標, 於2017年3月啟動了整村搬遷安置新農村建設工程。

首先組織搬遷安置村黨員幹部和部分群眾代表赴先進鄉鎮實地考察, 讓幹部群眾親眼目睹和感受實施土地增減掛鉤, 建設新農村的好處。 同時通過徵求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達成整村搬遷共識。 邀請市縣房屋評估部門進村入戶, 對拆遷農戶的房屋、林木等進行拍照、丈量、登記、核價, 確立補償標準, 與農戶簽訂補償協議。 並承諾“依法拆遷、和諧拆遷、文明拆遷”, 堅決執行“四公開”制度, 即公開搬遷政策、公開房屋面積、公開補償標準與補償金額、公開分房制度, 做到“一個政策、一套班子、一個標準、一個口徑”, 切實增強拆遷工作透明度。

和諧搬遷 溫暖民心

拆遷難, 難拆遷!幾乎所有的項目建設者都在內心裡呐喊!而在紅花鎮黨政一班人看來,

之所以拆遷難, 難就難在沒把項目建設後帶來的好處向百姓講清楚, 沒把百姓的利益處理好。 如果把“理”講到位, 把“利”處理到位, 把“情”用到位, 老百姓則是新農村建設最有力量的支持者。 為此, 該鎮出臺了具體的拆遷安置補償標準, 並對不願入住樓房的老年人, 提前協調過渡房。 對少部分戀土難移, 不願搬遷的群眾, 工作人員都能做到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主動幫助搬遷戶收拾傢俱、收曬秋糧等, 用真情實意感動他們, 使得個別搬遷戶由拒絕搬遷變為主動配合, 從而為土地增減掛工作順利推進爭取了時間。

截止目前, 張莊村土地增減掛項目已累計完成拆遷340戶, 占總拆遷戶數的98%, 1400余萬元搬遷安置補償金全部發放到位,

搬遷拆除工作全面告捷。 這一切, 只用了20天!“張莊村整村搬遷安置工作之所以進展快、效果好, 主要得益于鎮村幹部思想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沒有老百姓的全力配合, 沒有我們這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 張莊拆遷的‘硬骨頭’ 是啃不下來的。 ”該鎮黨委書記盧忠志有感而發。

張莊舊村——昨日還是沉睡的村莊, 今天已是轟轟烈烈的拆遷現場!

張莊新區——昨日還是寂靜的荒野, 今天已是塔吊起舞的建築工地!

目前, 距離舊村1公里總建築面積3.5萬平米, 可安置230戶村民, 1棟“5+1”層、4棟“7+1”層居民樓拔地而起, 5000平米沿街樓築建工程在寒氣逼人的隆冬時節正倒排工期, 節點推進。 居住區內配套建設1600平米幼稚園、1500平米社區服務中心以及規劃設計1200平米的市民廣場初具雛形。

老年安置區6排整齊劃一獨家獨院的老年住宅房已裝修完畢, 全村48戶70歲以上的老年人喜遷新居近在咫尺。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是張莊村拆遷改造, 讓這裡的老百姓將儘早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也正是因為舊村改造, 改出了張莊村新農村建設的一片新天地。 張莊土地增減掛鉤示範工程正展現出勃勃的盎然生機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劉科玲 張岩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