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智慧製造開始發力,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為加快推進智慧製造, 落實《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要求, 落實貫徹《國家智慧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版)》計畫要求, 上海市標準化協會舉辦了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智慧製造與標準化”國際化研討會。

研討會於2017年11月16日在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舉行, 來自相關政府部門、中外企業等代表共200多人出席。 當前, 上海智慧製造正呈現出政府加強示範引導、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的局面。

智慧製造助推上海智慧發展

2017年1到9月, 上海製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7%, 其中工業機器人增長43.1%, 智慧製造系統集成增長36.8%, 上海智慧製造系統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智慧製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吳春平引用相關統計資料介紹。 她說十三五期間, 上海將圍繞財政、稅收、金融、人才、科技、土地等方面, 完善促進智慧製造發展相關政策, 支撐製造業供應側改革;聚焦“十百千”重點任務,

即培育十家10億級規模智慧系統集成商, 重點行業示範100家智慧工廠, 帶動100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智慧化轉型。

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 目前上海智慧製造業在工廠級、平臺級、系統級、裝備級和關鍵部件都已打造了典型的企業實踐案例,

形成了行業示範應用。 如上海力克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攻克了機器人核心部件—關節減速器;晨訊科技集團上海晨興工廠開展了工廠智慧化升級, 自動化集成度達80%以上, 產品不良率下降5%, 勞動力替代50%以上。

吳春華還透露上海將在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流程型製造等領域進一步面向產業需求, 彌補創新短板, 打造智慧製造新模式。

智慧製造標準發展與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總工徐志磊從產品、生產系統和商業系統三個維度闡述了智慧製造生態系統的概念, 並列舉了產品開發生命週期、生產系統生命週期、製造金字塔(管理系統)、供應鏈迴圈等方面的國際標準, 重點講解了德國工業4.0、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資訊物理系統(CPS, Cyber-physical System)、大資料和雲製造等智慧製造標準的發展。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錶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英介紹了我國智慧工廠通用標準研究制訂情況。

該標準屬於基礎共性技術標準體系, 適用於離散型製造智慧工廠,

包括智慧設計、智慧生產、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等。 以智慧生產為例, 標準研究的重點關鍵要素有:為實現資訊資源互通, 以車間為單元的介面資訊標準化;將企業資源計畫(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廠級生產過程執行系統(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與數位車間連接貫通的服務匯流排建設;以模擬優化、大資料對生產要素和數位車間之間的生產協同等。

機器人產業發展與標準化

機器人是智慧製造的重要支撐。 來自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技術委員會鄭軍奇主任介紹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有關現狀, 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了24萬台, 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了7.2萬台,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量大、企業多、產業分佈廣。 他認為標準是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品質技術的核心,具有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他對中外機器人檢測認證要求作了比較並闡述了檢測認證對標準化的具體需求。據瞭解,2017年5月,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工業與資訊產業部共同印發了《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這是我國機器人領域的第一份頂層設計檔,對於解決機器人標準缺失、滯後、系統性不足等問題起到了推動作用。

庫卡機器人製造(上海)有限公司品質總監高雲介紹了公司研製開發機器人的歷程,並以螺栓裝配過程中的標準化為例,具體闡明了通過扭矩、角度等工藝標準制訂,保證了電扭矩槍自動糾錯,實現了裝配的智慧化。

他認為標準是機器人產業發展和品質技術的核心,具有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他對中外機器人檢測認證要求作了比較並闡述了檢測認證對標準化的具體需求。據瞭解,2017年5月,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工業與資訊產業部共同印發了《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這是我國機器人領域的第一份頂層設計檔,對於解決機器人標準缺失、滯後、系統性不足等問題起到了推動作用。

庫卡機器人製造(上海)有限公司品質總監高雲介紹了公司研製開發機器人的歷程,並以螺栓裝配過程中的標準化為例,具體闡明了通過扭矩、角度等工藝標準制訂,保證了電扭矩槍自動糾錯,實現了裝配的智慧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