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九華古街,一街的梵音在僧與俗之間迴響

一條古街, 香霧繚繞, 梵音迴響, 廟宇林立, 店鋪繁華, 一街的僧與俗, 擦肩而過, 一聲阿彌陀佛, 一個頷首微笑。 九華古街以它特有的符號走進我的心扉。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冬天的白日總是很短, 遊覽完九華山的花台景區, 已近日暮。 本以為可以收工回市內吃晚飯了, 可是導遊帶著我們直奔九華古街。 跟在導遊的屁股後面, 心裡還在嘀咕, 不就是一條古街嗎,

幹嘛非要去, 無非就是讓我們購物而已。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即使心有不滿, 還是乖乖的跟在後面走, 畢竟團隊只有五個人, 不能任性的隨意離隊。 華燈初上的時候, 來到古街, 靜立於街頭, 只一眼, 便心生喜歡。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古街, 這裡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街區, 而是一個與佛教文化共生共融, 禪農並重的古街。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走進古街, 只見黛瓦、天井、木雕、馬頭牆、石板路, 一派婉約的徽派景象;黃牆、寺院、白牆、民居、店鋪, 一街僧俗共融的獨特風情。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上有多座寺院, 導遊說第一個要去的一定是地藏菩薩的肉身寶殿。 踏著夕陽的餘暉來到肉身寶殿,只見寶殿周圍古木參天,紅牆森嚴,宮殿式建築巍峨雄壯。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入殿需登八十一級臺階。站在臺階之下,舉目仰望,可見南門廳上方有兩塊橫額。上額書“肉身寶殿”四字,下額書“東南第一山”五字。在“東南第一山”的左側,掛有“九華聖境”牌匾,為康熙御筆,右側掛有乾隆御筆的“芬陀普教”。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走進寶殿,看著地藏菩薩的塑像,真的很想拍下這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菩薩,可是被這裡的師傅告知不能給菩薩拍照,只能在心裡默默參拜。其實我覺得,把佛拍好並弘揚出去,也是一種功德。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到了寺院關門的時間,匆匆的出了寶殿,來到院裡,只見僧人正點起香爐裡的蠟燭。禪鐘唱晚,燭光閃爍,多少樓臺漸隱於這一刻的靜謐中。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離開肉身寶典,來到了通慧庵。這個始建于清初的通慧庵坐東朝西,由大小5坐民居式殿宇組成。通高10米,磚木結構,硬山頂。裡面供奉著中國唯一的女性真身仁義師太。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通慧庵四周古木參天,曲徑通幽。大殿及其以北為“通慧禪林”,山門朝北。在大殿北側新建觀音殿,是一個民居式的建築,裡面供俸7米高觀音塑像。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站在通慧庵遠望,星星點點的燈火在古街裡閃亮。夜色漸濃,寺廟的梵音悠悠嫋嫋地在古街的上空環繞。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古街的中央,有一化城廣場,廣場中原有一娘娘塔,是為紀念金地藏母親的修建的,如今只剩用石條壘成的”娘娘塔”基。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廣場四周的九華老街,青石板鋪就路面,泛著光亮,兩側的徽派建築白牆褐瓦,古色古韻。這些臨街的建築大都是商鋪,商品琳琅滿目,品種眾多,其中不少為佛教用品。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走在古街上,總能看到僧人的身影,或腳步匆匆,或在寺院裡忙碌。而這些遊客中,很多都是前來參拜的香客,從她們眼神中流露的那份虔誠和身上散發出的香火味道,就能讀懂佛教聖山的涵義,就能品出九華古街獨特的味道。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九華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慕容暄 更新:2017.11.20

踏著夕陽的餘暉來到肉身寶殿,只見寶殿周圍古木參天,紅牆森嚴,宮殿式建築巍峨雄壯。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入殿需登八十一級臺階。站在臺階之下,舉目仰望,可見南門廳上方有兩塊橫額。上額書“肉身寶殿”四字,下額書“東南第一山”五字。在“東南第一山”的左側,掛有“九華聖境”牌匾,為康熙御筆,右側掛有乾隆御筆的“芬陀普教”。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走進寶殿,看著地藏菩薩的塑像,真的很想拍下這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菩薩,可是被這裡的師傅告知不能給菩薩拍照,只能在心裡默默參拜。其實我覺得,把佛拍好並弘揚出去,也是一種功德。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到了寺院關門的時間,匆匆的出了寶殿,來到院裡,只見僧人正點起香爐裡的蠟燭。禪鐘唱晚,燭光閃爍,多少樓臺漸隱於這一刻的靜謐中。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離開肉身寶典,來到了通慧庵。這個始建于清初的通慧庵坐東朝西,由大小5坐民居式殿宇組成。通高10米,磚木結構,硬山頂。裡面供奉著中國唯一的女性真身仁義師太。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通慧庵四周古木參天,曲徑通幽。大殿及其以北為“通慧禪林”,山門朝北。在大殿北側新建觀音殿,是一個民居式的建築,裡面供俸7米高觀音塑像。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站在通慧庵遠望,星星點點的燈火在古街裡閃亮。夜色漸濃,寺廟的梵音悠悠嫋嫋地在古街的上空環繞。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古街的中央,有一化城廣場,廣場中原有一娘娘塔,是為紀念金地藏母親的修建的,如今只剩用石條壘成的”娘娘塔”基。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廣場四周的九華老街,青石板鋪就路面,泛著光亮,兩側的徽派建築白牆褐瓦,古色古韻。這些臨街的建築大都是商鋪,商品琳琅滿目,品種眾多,其中不少為佛教用品。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走在古街上,總能看到僧人的身影,或腳步匆匆,或在寺院裡忙碌。而這些遊客中,很多都是前來參拜的香客,從她們眼神中流露的那份虔誠和身上散發出的香火味道,就能讀懂佛教聖山的涵義,就能品出九華古街獨特的味道。

九華古街 攝影:慕容暄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九華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慕容暄 更新:2017.11.2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