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十五屆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開幕

2017-11-20 13:19

11月17日上午9點, 第十五屆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開幕式暨南海觀音開光二十周年慶典、翡翠觀音安奉開光儀式在南海觀音大佛廣場舉行。

本屆觀音文化節以“自在人生慈悲情懷”為主題, 為期3天, 共有普陀山觀音論壇、一山一甯禪師圓寂700周年紀念法會、“僧眾禮佛頂、萬信齊朝拜”法會等7項主體活動, 以及一山一甯禪師文獻資料展、“妙音觀世音” 梵音唱誦會、“心燈心願”觀音燈會等3項配套活動。

值此南海觀音開光2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 在延續傳燈、祈福、朝拜等經典活動的基礎上,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 更好地向世界全面展現普陀山的勝境聖跡、禪意境界、歷史文化和佛國風情, 進一步彰顯普陀山觀音文化在舟山群島新區和美麗中國建設中的利樂作用。

開幕式上, 諸山長老共同主持南海觀音開光二十周年慶典, 並為翡翠觀音安奉開光灑淨,

懇祈三寶加被, 龍天護持, 世間和樂, 正法久住。

令人驚歎的是, 早上8點多, 天還是陰雨綿綿, 接近開幕式開始, 雨漸漸停止, 天空出現了陽光。 當開光儀式開始的時候, 陽光越發明媚起來。

1997年農曆九月二十九, 普陀山南海觀音銅像建成開光。 聖像總高33米, 頂戴彌陀, 左手執法輪, 右手結無畏印, 足承金蓮, 端莊慈祥。 南海觀音立像處, 正是當年慧鍔留不肯去觀音之新羅礁上首———龍灣崗墩, 這座南海觀音銅像已成為普陀山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燈燈相傳, 光光互照。 11月17日晚上6點, 盛大的“點亮心燈”傳燈祈願法會在普濟禪寺舉行。 晚上7點, 普陀山眾位高僧大德取普濟禪寺圓通大殿的長明燈火種, 共同點亮蓮花燈。 伴隨著觀音聖號, 千餘名僧眾和信眾手捧象徵著光明和智慧的蓮花燈, 圍著佛像、寶殿和海印池, 緩緩前行、虔誠祈願, 與沿路的蓮花燈、海印池中“盛開”的各式佛燈交相輝映, 形成一道轉動的蓮燈心海。

普陀山觀音論壇於17日14時在寶陀講寺普門講堂舉行, 國內高僧大德齊聚一堂研討觀音文化,

交流探討各自的研究心得和觀音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 一山一甯禪師圓寂700周年祈願法會於11月18日上午9時在普濟禪寺圓通殿舉行, 共同追憶禪師在弘布佛法方面的傑出成就以及在推進中日兩國佛教文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僧眾禮佛頂、萬信齊朝拜”法會於11月19日上午7時在法雨寺和佛頂山舉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為全山各大寺院執事、僧尼、居士及香遊客做慈悲開示, 並帶領廣大僧眾、信眾, 從法雨寺沿香雲古道, 朝拜至佛頂山。

“觀音過此不肯去, 海上神山湧普陀”。 2003年11月16日上午, 首屆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在普陀山拉開帷幕。 這是四大佛教名山中首個弘揚佛教文化的旅遊節慶活動,

也是我國首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的節慶活動。 南海觀音文化節承載著全世界佛教信徒對觀音菩薩的信仰和對普陀山的深情, 是每年一屆的佛教文化盛宴, 通過挖掘、展示觀音文化的歷史內涵, 突出觀音文化與生命自然的性靈相通、辯證關係, 體現佛教的普世價值、平等價值, 提升信眾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進一步擴大普陀山在國內外旅遊市場的知名度、美譽度。

多年來, 普陀山始終宣導節儉、簡樸的辦節理念, 堅持“小現場、大媒體”, 堅持傳承發展、不斷創新, 其中“點亮心燈”傳燈祈願法會、“佛頂頂佛”朝拜法會、“心燈心願”佛燈藝術展示、觀音文化論壇等活動已成為觀音文化節的經典項目, 凸顯出觀音文化節深厚的文化性、廣泛的參與性和品牌的經典性,觀音文化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得到不斷提升,節慶品牌對旅遊產業的拉動力、影響力得到不斷強化。

2015年下半年普陀山、朱家尖兩地實行一體化管理運行以來,始終堅持“加減結合、動靜相輔”的融合式發展思路,兩地的發展定位進一步具體化,普陀山打造成為精緻、清淨的“世界佛教觀音文化聖地”,朱家尖全面承接普陀山的輻射效應,著力打造成為動感、時尚的“國際海島休閒度假勝地”,使遊客能在普陀山找到淨化和自在、在朱家尖感到活力和快樂,發揮了最大的協同效應和互補效應,達到了“1+1大於2”的預期目標。“這兩年,外來遊客越來越多,景點人氣旺,民宿、飯店、酒店生意越來越好。”“遊客到普陀山拜佛,到朱家尖吃海鮮、玩沙灘。阿拉普陀山、朱家尖兩地老百姓都得到了實惠。”

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普陀山朱家尖景區旅遊接待人次達1527.63萬人次,同比增長15.8%,旅遊經濟收入達116.96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普陀山景區接待78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1%。通過“觀音文化節、國際沙雕節、東海音樂節”三大品牌文化節慶的舉辦,“航空產業園、觀音文化園、海洋主題公園、文化演繹博覽園、健康養生園”等五大產業園區的打造,“自在普陀山,美麗朱家尖” 旅遊“金名片”越擦越亮、品牌效應進一步彰顯,旅遊週期不斷拉長,兩地的內在凝聚力和外在吸引力全面提升。

凸顯出觀音文化節深厚的文化性、廣泛的參與性和品牌的經典性,觀音文化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得到不斷提升,節慶品牌對旅遊產業的拉動力、影響力得到不斷強化。

2015年下半年普陀山、朱家尖兩地實行一體化管理運行以來,始終堅持“加減結合、動靜相輔”的融合式發展思路,兩地的發展定位進一步具體化,普陀山打造成為精緻、清淨的“世界佛教觀音文化聖地”,朱家尖全面承接普陀山的輻射效應,著力打造成為動感、時尚的“國際海島休閒度假勝地”,使遊客能在普陀山找到淨化和自在、在朱家尖感到活力和快樂,發揮了最大的協同效應和互補效應,達到了“1+1大於2”的預期目標。“這兩年,外來遊客越來越多,景點人氣旺,民宿、飯店、酒店生意越來越好。”“遊客到普陀山拜佛,到朱家尖吃海鮮、玩沙灘。阿拉普陀山、朱家尖兩地老百姓都得到了實惠。”

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普陀山朱家尖景區旅遊接待人次達1527.63萬人次,同比增長15.8%,旅遊經濟收入達116.96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普陀山景區接待788.5萬人次,同比增長14.1%。通過“觀音文化節、國際沙雕節、東海音樂節”三大品牌文化節慶的舉辦,“航空產業園、觀音文化園、海洋主題公園、文化演繹博覽園、健康養生園”等五大產業園區的打造,“自在普陀山,美麗朱家尖” 旅遊“金名片”越擦越亮、品牌效應進一步彰顯,旅遊週期不斷拉長,兩地的內在凝聚力和外在吸引力全面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