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乒男雙竟然沒資格入圍總決賽 蔡振華當年正是靠男雙讓國乒崛起

11月20日, 國際乒聯公佈了2017年度巡迴總決賽的參賽資格名單。 其中單打項目中, 國乒男隊4人入圍:許昕、樊振東、林高遠、方博;女隊5人入圍:朱雨玲、陳夢、王曼昱、顧玉婷、陳幸同。 女雙項目中, 朱雨玲、陳夢戰得一席。 男雙項目的8個席位中, 竟然沒有國乒隊員入圍。 男雙的缺失, 是否會成為國乒男隊滑鐵盧的開始呢?

在許多人看來, 同樣是奪取金牌, 金牌的含量也是有區別的:團體大於單打, 單打重於雙打, 雙打重於混雙……在這樣的邏輯下, 不但是球迷和教練, 甚至連隊員本身也會更為看重團體和單打項目。 甚至有人認為, 作為國乒隊員實力大大超過國外選手, 隨便兩人組合在一起, 雙打奪金是板上定釘的事情。 但結果呢?這一次, 國乒男雙連入圍巡迴賽總決賽的資格都丟掉了。

重視程度的不夠是導致國乒男雙在近半年來表現不佳的根本原因。 同樣是許昕、樊振東組合的男雙, 就在6月的杜塞而多夫世乒賽中獲得了男雙冠軍, 卻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中國公開賽中, 便敗給了日本組合張本智和、木造勇人。 而且在德國公開賽中, 又再一次敗給了對方。 這其中的原因非常簡單, 為了迎戰世乒賽, 許昕、樊振東會抽出專門的時間進行雙打配合訓練,

而對於公開賽等級的比賽, 隊員們僅會在開賽前訓練配合一下, 甚至連備戰準備都無法與單打相比。 在比賽中敗陣, 便成為了一種必然。 而這也側面證明了, 國乒如果沒有扎實的訓練, 和嚴密的賽前備戰, 冠軍並非垂手可得, 要知道“千里之堤, 潰於蟻穴”。

而男雙的成敗也極可能影響國乒男隊未來的走向。 就在90年代初期, 國乒也曾陷入低谷, 臨危受命出任國乒男隊主教練的蔡振華便分析了當時的形勢, 果斷地將男雙作為突破口, 人才的選拔也是以雙打為重, 兼顧單打。 訓練比重上的分配, 也是拿70%的時間練雙打, 30%的時間練單打, 終於走出了一條以雙打帶動單打的新路子, 後來的成績證明, 這條路是正確的。 壟斷國際乒壇的國乒現在反倒忘記了這一曾經的“法寶”。 而來勢洶洶的日本隊, 卻在努力嘗試著國乒的這條“成功之道”。 男雙的不利局面, 能否喚醒國乒隊員和教練的危機意識?值得觀察, 但至少當下, 國乒“地表最強”的這個稱號已經開始受到了質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