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校青椒2017年CSC攻博申請經驗

自塵埃落定, 便一直想就個人的體驗寫點什麼, 以供後來人參考。 但苦於抽身乏術, 偶爾提筆, 又不知從何說起。 昨日終於借航班延誤之機, 由頭至尾思考了一遍, 胡亂的寥寥幾筆, 如有語句不通, 請見諒。

大凡經驗, 都受制於個人背景的影響, 所以我先簡要介紹一下:本科雙非, 歐洲碩士, 二本高校執教5年, 中級職稱, SCI、核心數篇, 廳局級課題2項、高教學會課題1項。 研究方向是醫學類別, 關聯“人口與健康”資助方向。

材料解讀

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人人都會說的道理, 其實做到真心不易。 在此, 我想講兩個方面:第一是材料的基本要求;第二是對於材料的理解。

首先是基本要求, 國家留學基金委(以下簡稱CSC)每年都會在官網公佈具體的通告。 那麼你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符合自己的項目, 仔細閱讀。 一個建議:仔細閱讀與你相關的公告兩到三遍, 把與自己相關的資訊進行標注。 在中國, 對於所有的行政部門的公告, 必然是經過工作人員反復的斟酌和思量的, 基本都是“不可增減一字”。 同時, 所有條件要求, 也都明文規定並有詳細說明(這一點, 大家在語言要求中可略見一二)。

第二是材料的理解, 在此我舉個例子。 在《2017年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選派辦法》第二章中, 出現了兩次“重點支持”。 其一為“重點支持留學人員前往教育、科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實驗室等機構”;其二為“重點支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通過國內外導師間已有的科研合作專案/協定赴國外學習”。

通俗一點說, 你要選擇一個公認的發達國家, 有點名氣的大學或科研機構。 儘管我非常相信專業和學校無關, 但是實際上美國常春藤的OFFER會在同等條件的比較中, 佔有更大的優勢。 再者, 對於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而言, 國內導師在國外有較好的科研網路, 那麼相對而言, 會更加占優。

書寫材料

寫材料其實是一個大話題, 對於不參加學費申請的人來說, 基本就是靠你的材料來決定你的申請成敗。 其實我覺得CSC已經考慮了很多, 比如在個人業績方面, 有論文、專利發明和獲獎三個選項。

一般情況, 作為一個准科研工作者, 論文是證明你研究成果的最優選項。 如果你的專業不是以發表論文見長, 那麼至少你參與一兩個專利發明。 如果你既沒有論文也沒有專利, 那也要從獲獎方面說明你是一個擅於學習的人。 或者從參與科研經歷, 體現你是一個樂於科研的人。 這些, 很重要。

專業、課題國內外研究情況和水準。 簡單來說, 這就是一個所謂精華版的研究計畫。 換句話說, 是你整個研究思路的體現, 即Researcher基於什麼樣的paradigm, 進行什麼樣的design, 採用什麼樣的method、通過什麼樣的procedure, 依靠什麼樣的resources, 解決什麼樣的questions, 從而達到什麼樣的aims。 既要體現“小”, 即問題的精准性和方案的可行性;也要體現“大”, 即對於實際問題的意義。

很多人曾擔心評審專家是否本專業人士。 我的想法是, 大凡可以參與評審的專家, 應當都是行業翹楚, 他們不一定非常知曉你的學科, 但是他們肯定擁有更豐富的科研經驗和敏銳的科研觸覺。 並且, 對於科研思路的理解, 相近的行業基本都是類似的。 以上是一點不成熟的個人看法,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你必須非常努力

對於很多人來說, CSC真的是個非常好的專案。 對於一些國內外發展水準差距大, 或者難以獲得國外全獎的專業來說, 它提供了一個管道。 同時, 國外相當多的高校都非常支援中國學生申請CSC專案, 幾乎所有合作高校都有相應的申請版塊, 這些年的發展使它得到了更多的海外重視。

在這個申請當中,

我非常不同意諸如“碰碰運氣”、“嘗試一下”的想法。 如果你非常努力, 只是說說而已, 那就另當別論。 但如果你明明知道自身某些短板, 而依然不去補充或者在其他地方加以完善, 那我覺得你首先是在浪費時間, 其次你是在消耗自己的鬥志。 雖然有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我的理解是“謀事”的人需要不斷努力增加“成事”的可能性, 克服不利因素, 發揮自身優勢。 這樣的話, 你不僅會在過程中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 並且也會在日後上榜之時, 分外感謝當初那個努力的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