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高齡老人享天倫之樂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今年的重陽節, 記者在老樂山偶遇李喜婷和妹妹帶著94歲的爺爺賞菊。 置身于車海人流中, 大字不識一個的老人一度由衷地讚歎:“政府真是為咱老百姓著想呀, 連這沒人煙的山溝裡都建得這麼好看, 現在人享福啊!” 聽著爺爺這幸福感滿滿的話語, 想到爺爺曾遭受的苦難, 李喜婷暗下決心:一定讓爺爺在有生之年盡享這盛世繁華。

重陽節, 家人陪李付友老人(前排中)賞菊。

苦命老人多磨難

李喜婷的爺爺叫李付友, 家住確山縣三裡河街道後樓社區宋莊, 1924年初人, 久經戰亂、一生坎坷。

“爺爺幼年沒了父母, 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在那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代, 爺爺的大伯想照顧爺爺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看著孤苦無依的侄子忍饑挨餓於心不忍, 有時會偷偷給爺爺塞點兒窩窩頭。 ” 重陽節的老樂山裝扮得像菊花的海洋, 李喜婷看老人沉浸在花海裡, 很是開心。 在李喜婷的記憶裡, 爺爺是個苦命的老人, 她向記者講述了關於爺爺的故事。

“寒冷的冬天, 爺爺為討口飯吃, 跟著年長的人趟水到信陽討飯, 使得爺爺雙腿落下嚴重風濕。 我小時候就記得爺爺曾不能走路, 後經多方醫治才好。

” 李喜婷說。

“土改前爺爺一直在地主家做長工, 白天幹活, 晚上睡草窩。 爺爺老實厚道, 是幹莊稼活的好把式。 他手巧活細, 編草席、衲鍋蓋、磨油、磨豆腐、做飯、餵牲口樣樣精通。 另一戶長工把女兒許配給了爺爺, 爺爺成了家, 過上了有人疼的日子。 ”李喜婷說:“可是, 父親9歲那年, 一場傷寒奪走了奶奶的生命。 送走奶奶, 爺爺一個30出頭的漢子, 忍著喪妻之痛, 拉扯著大的9歲多、小的2歲多的仨孩子, 缺吃少穿艱難度日。 ”

正如書上所說“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李付友的努力並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李付友的小兒子也不知何故停止了呼吸, 李付友再失一位至親, 五口之家驟降成了三口。

“爺爺含辛茹苦、又當爹又當娘, 把父親和姑姑拉扯成人, 還供父親讀到高小畢業,

自己再也沒有娶親。 ”李喜婷說。

善良老人有好報

好心有好報。 老人心地善良, 他的好心撿回了女兒的一條命。

“當年浮誇風吃食堂, 信陽專區有很多人貧病而死, 確山當時屬信陽管。 那時爺爺在公社食堂做飯, 年幼的姑姑留在家裡。 有天午後, 爺爺正在食堂收拾東西, 聽到有人說有個小孩子在一條溝裡餓暈了。 那時挨餓的人很多, 爺爺趕緊放下手裡的活跑了過去, 竟然發現餓暈的小孩子不是別家的, 而是他的女兒。 爺爺把姑姑抱到食堂, 喂了點麵湯, 算是撿回了姑姑的一條命。 ”李喜婷說:“好心有好報, 要是當初爺爺也像其他人一樣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 對餓得不行的孩子視而不見, 那爺爺現在就只剩我父親一個孩子了。

據李喜婷講, 她的母親是個典型的好兒媳, 對李喜婷爺爺的孝敬可歌可泣。 “爺爺視母親和姑姑一樣親。 後來, 母親小腦萎縮, 心智出現了問題, 有時會惹爺爺生氣, 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母親病了, 對母親的舉動莫名其妙, 爺爺卻總是不讓我們任何人說母親的不是。 後來我們知道是因為母親病了, 我跟爺爺交流時爺爺都會心疼地說, 母親多年來一直孝敬他, 要不是因為生病, 母親絕對不會那樣對他。 母親病逝了, 爺爺躺在床上一聲不吭, 老淚縱橫。 ”

誠信老人愛運動

在李喜婷的記憶裡, 小時候家裡的打麥場都是用剛收完莊稼的地碾壓的, 所以,在打麥場曬過的麥子裡面會有些小石子。 那時候國家還在徵收農業稅和提留統籌款, 農民在夏收後把麥子拉到國家糧庫繳公糧抵任務。“我們家每次繳公糧爺爺不僅會選籽粒飽滿的麥子,還要把麥子裡的小石了一粒粒撿出來。有一次,鄰居在一旁勸我爺爺,反正是繳公糧,又不是自己吃,費那勁幹啥?爺爺對他說,越是繳公糧越不能摻雜,越得弄乾淨,不能投機取巧坑國家。”李喜婷告訴記者,爺爺交代她們做人一定要誠信,真心待人,不弄虛作假,占小便宜吃大虧。

生命在於運動。“爺爺雖已94歲高齡,還時常幹農活。他經常幫父親磨豆腐,到園子裡種菜,到地裡看莊稼長勢。河邊他開荒種上西瓜,地頭他點上芋頭,靠溝的地邊種上香椿。等到成熟時,全村的人都能嘗到鮮。我們經常在星期天回老家看望爺爺,爺爺總是把家裡收拾得很乾淨,不給我們添麻煩。他常說,別操我的心,我自己啥都能做。” 李喜婷告訴記者:“爺爺一生不抽煙不喝酒,飲食起居規律,不忙時一定早睡早起,菜肴一律是時令的,蒸饃、麵湯是爺爺的最愛,每天早晨兩個雞蛋,隔三差五吃頓紅燒肉。父親每年都有半年時間會磨豆腐,只要磨豆腐,爺爺每天必喝豆汁。不磨豆腐時爺爺每天都會喝一次豆奶、芝麻糊之類的營養品。爺爺常說‘稀飯多喝強似吃藥’‘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白菜保平安’。”

“爺爺一般不吃涼東西,水果也總是熱熱再吃。爺爺還有扳雙腳拉筋的習慣,早飯後爺爺會到莊稼地裡轉一圈,回來看看電視,困了就休息一會兒,晚飯後也得溜達一會兒,看著電視泡泡腳,一般八九點鐘就上床睡覺了。”李喜婷說。

採訪劄記

知足者常樂

□王瑩

知足常樂是至理名言。李付友是一位農民,沒有退休老人的保障、沒有城市老人的環境、沒有錦衣玉食,可他的快樂和幸福寫在臉上: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身心安康的康寧之樂、福壽綿長的長壽之樂、寬厚仁善的好德之樂……老人逢人就述說他的幸福:過去的大地主都沒有他現在過得好,沒見過沒聽過的東西都吃過了,叫不上名字的衣服也穿身上了,毛主席站過的天安門城樓也看過了,想聽戲有戲匣子、想看戲有彩電,出門有車坐、北京上海一天都能跑一遍,幹活有機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農民種地不繳公糧還給錢,自己活的年歲大政府還給養老錢……

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老人經歷了太多苦難,終於雲開霧散、苦盡甘來。從舊社會落下病痛,到新中國除掉病根;從饑寒交迫到豐衣足食,從四處流浪到安居樂業;從孤家寡人到全家20多口……老人成了他們那一代的幸運兒。新中國給苦命的老人帶來了好運,老人整天精神矍鑠、合不攏嘴。

老人的心態出奇地好,天天樂呵呵地秀他的幸福生活。好時代的好政策加上老人的好習慣,成就了老人健康的身體,越老越精神,耳不聾、眼不花、吃得香、睡得好。老人說他能活到100歲,好領政府的百歲老人津貼,也好在電視上炫自己的幸運和幸福。

老人的壽辰馬上就要到了,李喜婷和家人們已經開始張羅著給老人辦一個轟轟烈烈的宴會,想必老人到時候一定會特別開心。老人平凡的一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豐功偉績,可老人用自己的經歷,見證了祖國從戰火紛飛、滿目瘡痍、一窮二白到國泰民安、山河秀美、全面小康的歷史變遷。

農民在夏收後把麥子拉到國家糧庫繳公糧抵任務。“我們家每次繳公糧爺爺不僅會選籽粒飽滿的麥子,還要把麥子裡的小石了一粒粒撿出來。有一次,鄰居在一旁勸我爺爺,反正是繳公糧,又不是自己吃,費那勁幹啥?爺爺對他說,越是繳公糧越不能摻雜,越得弄乾淨,不能投機取巧坑國家。”李喜婷告訴記者,爺爺交代她們做人一定要誠信,真心待人,不弄虛作假,占小便宜吃大虧。

生命在於運動。“爺爺雖已94歲高齡,還時常幹農活。他經常幫父親磨豆腐,到園子裡種菜,到地裡看莊稼長勢。河邊他開荒種上西瓜,地頭他點上芋頭,靠溝的地邊種上香椿。等到成熟時,全村的人都能嘗到鮮。我們經常在星期天回老家看望爺爺,爺爺總是把家裡收拾得很乾淨,不給我們添麻煩。他常說,別操我的心,我自己啥都能做。” 李喜婷告訴記者:“爺爺一生不抽煙不喝酒,飲食起居規律,不忙時一定早睡早起,菜肴一律是時令的,蒸饃、麵湯是爺爺的最愛,每天早晨兩個雞蛋,隔三差五吃頓紅燒肉。父親每年都有半年時間會磨豆腐,只要磨豆腐,爺爺每天必喝豆汁。不磨豆腐時爺爺每天都會喝一次豆奶、芝麻糊之類的營養品。爺爺常說‘稀飯多喝強似吃藥’‘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蘿蔔白菜保平安’。”

“爺爺一般不吃涼東西,水果也總是熱熱再吃。爺爺還有扳雙腳拉筋的習慣,早飯後爺爺會到莊稼地裡轉一圈,回來看看電視,困了就休息一會兒,晚飯後也得溜達一會兒,看著電視泡泡腳,一般八九點鐘就上床睡覺了。”李喜婷說。

採訪劄記

知足者常樂

□王瑩

知足常樂是至理名言。李付友是一位農民,沒有退休老人的保障、沒有城市老人的環境、沒有錦衣玉食,可他的快樂和幸福寫在臉上: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身心安康的康寧之樂、福壽綿長的長壽之樂、寬厚仁善的好德之樂……老人逢人就述說他的幸福:過去的大地主都沒有他現在過得好,沒見過沒聽過的東西都吃過了,叫不上名字的衣服也穿身上了,毛主席站過的天安門城樓也看過了,想聽戲有戲匣子、想看戲有彩電,出門有車坐、北京上海一天都能跑一遍,幹活有機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農民種地不繳公糧還給錢,自己活的年歲大政府還給養老錢……

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老人經歷了太多苦難,終於雲開霧散、苦盡甘來。從舊社會落下病痛,到新中國除掉病根;從饑寒交迫到豐衣足食,從四處流浪到安居樂業;從孤家寡人到全家20多口……老人成了他們那一代的幸運兒。新中國給苦命的老人帶來了好運,老人整天精神矍鑠、合不攏嘴。

老人的心態出奇地好,天天樂呵呵地秀他的幸福生活。好時代的好政策加上老人的好習慣,成就了老人健康的身體,越老越精神,耳不聾、眼不花、吃得香、睡得好。老人說他能活到100歲,好領政府的百歲老人津貼,也好在電視上炫自己的幸運和幸福。

老人的壽辰馬上就要到了,李喜婷和家人們已經開始張羅著給老人辦一個轟轟烈烈的宴會,想必老人到時候一定會特別開心。老人平凡的一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豐功偉績,可老人用自己的經歷,見證了祖國從戰火紛飛、滿目瘡痍、一窮二白到國泰民安、山河秀美、全面小康的歷史變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