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清華陳楠:電影海報的藝術價值

設計師應該成為時代審美的引領者, 也有責任突出文化性, 避免庸俗與無聊。

01、海報與海報設計

要給出藝術設計的標準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其實, 今天我們對於“設計”“工藝美術”這些專業概念的界定也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答案, 主要原因是現代設計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許多概念都在不斷地豐富甚至變化, 比如“平面設計”的專業描述就隨著互聯網與新媒體的出現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成為今天的“視覺傳達設計”。

海報設計的評價標準問題也是同理。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 “海報”也有很多名字:“招貼畫”“宣傳畫”等,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畫”在其中的地位, 比如全國美展的專業類別裡“招貼畫”一直是一個獨立的類別的, 繪畫的手法表現風格與表現宣傳主題的創意是主要的評判要點。

現在海報設計一般分為商業海報與文化海報。 從專業的角度, 我們稱文化類的為“海報”、稱商業性的為可張貼“廣告”。 文化類海報以設計師的觀念、視角解讀文化、政治、社會問題等主題, 表現手法比較偏向個性化與獨立性;而商業廣告中的海報的設計主要功能是推銷商業產品或推廣品牌概念, 其評判標準就會側重商業推廣的效果。

02、電影海報:文化性與商業性的結合

電影海報是介於文化海報與商業廣告之間的、比較特殊的海報設計類別。

我們可以回看西方戲劇海報設計的傳統:設計師一般不會直接把劇照或現場表演的寫實情景作為海報畫面表現的主體, 因為很難用一張圖片描繪複雜的戲劇內容。 設計師會抓住戲劇的核心思想與調性, 通過創意地選擇符號語言的組合搭建畫面與字體設計。

▲首都劇場外《喜劇的憂傷》海報

說其介於商業與文化之間, 是因為戲劇本身具有的文學性、思想性較強, 本身就是一種表演藝術, 如設計《哈姆雷特》的海報一定會設計對於人性、生死等哲學問題的思考。 而商業性也是其重要的維度, 因為商業演出的票房需求與影響力的推廣, 都決定了海報設計不能以設計師主觀意志為唯一維度;突出著名明星的肖像、展示戲劇中最精彩最有價值的內容等都是海報設計需要考慮的。 比如《圖蘭朵》的海報設計, 面對東西方觀眾心目中不同的歷史印象,

設計的結果會有很大不同。

▲歌劇《圖蘭朵》海報。上為1926年米蘭首演版,下為2017年陝西大劇院版。

電影海報與戲劇海報一樣,是介於文化性與商業性之間的特殊設計類別。因此,電影海報的設計要求設計師既要以主觀的鮮明態度表現電影主題的思想內涵與調性,又要從市場商業觀眾的角度加以考慮,比如明星的面孔與電影裡最精彩的特效瞬間等。

說到文化性與商業性的結合,這裡我舉一個自己設計的例子。

▲2013年NBA中國賽紀念品

在設計NBA中國賽的文創產品這一案例中,我採用被拆除的地板雕刻成收藏版紀念品。一開始計畫雕刻NBA所有隊徽,經過調研後發現與其指向性分散不如突出一個重要符號,後來主題圖案變成科比的頭像,最終取得了文化性與市場性的成功。我想,設計應該注重市場商業性,畢竟“解決問題”是設計最重要的關鍵字;但設計師也應該成為時代審美的引領者,同時因為我們直接塑造了媒體的審美,所以我們也有責任突出文化性、避免庸俗與無聊這些娛樂的負面產物。

《太陽照常升起》《黃金時代》等電影海報設計作品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我也挺喜歡這些設計,至少在國內是很不錯的作品。我注意到設計者黃海有學習平面設計和在4A廣告公司工作的經歷,他的作品恰恰是這兩個經歷較好的結合。

▲《太陽照常升起》(上)和《黃金時代》(下)海報。

就表現手法而言,首先他的海報設計構圖、字體創意是我們很熟悉的平面構成的傳統設計方案,比如“肌理”“重構”“特異”“透疊”“對比與均衡”等等,方法都是傳統平面設計的經典方法,黃海運用得比較到位——從這一點看,我認為這些傳統的設計訓練課程應該保留(許多學校已經取消了“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等基礎課程)。另一點是黃海對於圖片的運用較為巧妙,這應該歸功於廣告公司設計經驗的積累。

當然前面兩點都是具體的表現手法上的問題,在電影主題思想與風格調性把握上的成功就要看設計師的個人修養與對文本的理解能力——設計師不僅僅是一個為人做嫁衣的角色,更應該理解傳達的內容實施有效的視覺溝通。電影海報的設計需要個人風格的融入。黃海的海報就是他自己的風格,我們很難找到一個一樣的設計風格(只不過因為前面說過的電影海報本身具有的市場性商業性導致電影海報設計必須有商業廣告設計的部分)。

▲電影《一代宗師》(上)和《我在故宮修文物》(下)海報,設計者黃海。

03、中國傳統文化與設計

在東方文化特質(如含蓄內斂、講求以形寫神)的影響下,相比世界其他文化,中國文化在設計中的優勢是一個重要話題。我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設計思想的研究,以及其與時尚當下的結合推廣。我們今天的服飾、尺度、度量、等等各種標準其實都是西方制定的,我們應該思考屬於東方的思想、符號與審美特質。

另外,我們也不能孤立的看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是一個不斷融合進步的文化,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漢唐的包容開放也有宋明的文人精神,有空靈的文人畫也有裝飾性的民間藝術……外民族的藝術不斷融入其中;海報設計應該也一樣。這個來自西方的新設計門類隨著中國電影的進步應該會找到體現中國文化審美的表現語言。

▲被稱為“香港電影海報教父”的阮大勇在工作中

04、從海報設計看我國設計教育的問題

結合電影海報的藝術價值和設計導向問題,我也想談談目前中國設計學科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有以下四點。

第一,海報這種以張貼為主要形式的藝術設計形式受到城市發展與媒體進化的巨大影響:除了某些報刊亭與集中張貼處,城市的各個角落幾乎都不允許張貼海報(西方保留了張貼海報的傳統,無論是地鐵車站、圍牆還是其特有的廣告柱)。這種現象會影響這個專業的發展,它會向互聯網廣告和手機廣告等媒體靠攏,海報原有的習慣的尺度、印刷、排版設計等會隨之改變。

第二,國內的藝術設計專業現在無論是碩士博士教育還是本科專科教育比較追求文化性設計的教與學,沒有給商業設計與實踐足夠重視的地位。所以專業教育對於設計思維與文化性其實還是越來越重視的,但對設計的專業性、商業性等就顯得不夠重視。比如,相較於好操作的手繪練習,國內在商業攝影與影像處理方面幾乎沒有比較專業的訓練。這導致學生的大量作品幾乎不涉及圖像而只用圖形,運用圖像圖片的表現能力就不如手繪插畫。

第三,脫離設計實踐也導致學生設計中缺少對社會性與傳達效果的考慮。

第四,新一代設計師知識積累都還比較薄弱,讀書與雜學知識點普遍較少,所以導致設計觀念、創意與表現手法比較單一、容易跟風。

針對上述問題,如何完善我國設計學科的教育,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簡介

陳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長聘副教授,設計學博士,平面設計系統開發研究所所長、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歌劇《圖蘭朵》海報。上為1926年米蘭首演版,下為2017年陝西大劇院版。

電影海報與戲劇海報一樣,是介於文化性與商業性之間的特殊設計類別。因此,電影海報的設計要求設計師既要以主觀的鮮明態度表現電影主題的思想內涵與調性,又要從市場商業觀眾的角度加以考慮,比如明星的面孔與電影裡最精彩的特效瞬間等。

說到文化性與商業性的結合,這裡我舉一個自己設計的例子。

▲2013年NBA中國賽紀念品

在設計NBA中國賽的文創產品這一案例中,我採用被拆除的地板雕刻成收藏版紀念品。一開始計畫雕刻NBA所有隊徽,經過調研後發現與其指向性分散不如突出一個重要符號,後來主題圖案變成科比的頭像,最終取得了文化性與市場性的成功。我想,設計應該注重市場商業性,畢竟“解決問題”是設計最重要的關鍵字;但設計師也應該成為時代審美的引領者,同時因為我們直接塑造了媒體的審美,所以我們也有責任突出文化性、避免庸俗與無聊這些娛樂的負面產物。

《太陽照常升起》《黃金時代》等電影海報設計作品在網路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我也挺喜歡這些設計,至少在國內是很不錯的作品。我注意到設計者黃海有學習平面設計和在4A廣告公司工作的經歷,他的作品恰恰是這兩個經歷較好的結合。

▲《太陽照常升起》(上)和《黃金時代》(下)海報。

就表現手法而言,首先他的海報設計構圖、字體創意是我們很熟悉的平面構成的傳統設計方案,比如“肌理”“重構”“特異”“透疊”“對比與均衡”等等,方法都是傳統平面設計的經典方法,黃海運用得比較到位——從這一點看,我認為這些傳統的設計訓練課程應該保留(許多學校已經取消了“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等基礎課程)。另一點是黃海對於圖片的運用較為巧妙,這應該歸功於廣告公司設計經驗的積累。

當然前面兩點都是具體的表現手法上的問題,在電影主題思想與風格調性把握上的成功就要看設計師的個人修養與對文本的理解能力——設計師不僅僅是一個為人做嫁衣的角色,更應該理解傳達的內容實施有效的視覺溝通。電影海報的設計需要個人風格的融入。黃海的海報就是他自己的風格,我們很難找到一個一樣的設計風格(只不過因為前面說過的電影海報本身具有的市場性商業性導致電影海報設計必須有商業廣告設計的部分)。

▲電影《一代宗師》(上)和《我在故宮修文物》(下)海報,設計者黃海。

03、中國傳統文化與設計

在東方文化特質(如含蓄內斂、講求以形寫神)的影響下,相比世界其他文化,中國文化在設計中的優勢是一個重要話題。我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設計思想的研究,以及其與時尚當下的結合推廣。我們今天的服飾、尺度、度量、等等各種標準其實都是西方制定的,我們應該思考屬於東方的思想、符號與審美特質。

另外,我們也不能孤立的看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是一個不斷融合進步的文化,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漢唐的包容開放也有宋明的文人精神,有空靈的文人畫也有裝飾性的民間藝術……外民族的藝術不斷融入其中;海報設計應該也一樣。這個來自西方的新設計門類隨著中國電影的進步應該會找到體現中國文化審美的表現語言。

▲被稱為“香港電影海報教父”的阮大勇在工作中

04、從海報設計看我國設計教育的問題

結合電影海報的藝術價值和設計導向問題,我也想談談目前中國設計學科的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有以下四點。

第一,海報這種以張貼為主要形式的藝術設計形式受到城市發展與媒體進化的巨大影響:除了某些報刊亭與集中張貼處,城市的各個角落幾乎都不允許張貼海報(西方保留了張貼海報的傳統,無論是地鐵車站、圍牆還是其特有的廣告柱)。這種現象會影響這個專業的發展,它會向互聯網廣告和手機廣告等媒體靠攏,海報原有的習慣的尺度、印刷、排版設計等會隨之改變。

第二,國內的藝術設計專業現在無論是碩士博士教育還是本科專科教育比較追求文化性設計的教與學,沒有給商業設計與實踐足夠重視的地位。所以專業教育對於設計思維與文化性其實還是越來越重視的,但對設計的專業性、商業性等就顯得不夠重視。比如,相較於好操作的手繪練習,國內在商業攝影與影像處理方面幾乎沒有比較專業的訓練。這導致學生的大量作品幾乎不涉及圖像而只用圖形,運用圖像圖片的表現能力就不如手繪插畫。

第三,脫離設計實踐也導致學生設計中缺少對社會性與傳達效果的考慮。

第四,新一代設計師知識積累都還比較薄弱,讀書與雜學知識點普遍較少,所以導致設計觀念、創意與表現手法比較單一、容易跟風。

針對上述問題,如何完善我國設計學科的教育,還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簡介

陳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長聘副教授,設計學博士,平面設計系統開發研究所所長、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