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菁菁讀書會|在這沒有選擇的年代,充滿秘密的年代

話說上回菁菁讀書會會員推薦中, 最後一位推薦者提到, 當他閱讀完他所推薦的《根西島文學與土豆皮餡餅俱樂部》以後, 直接自己建立了一個線下讀書俱樂部, 因為書中那個在納粹眼皮子底下開展的讀書俱樂部讓他深受感動, 他暗想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裡, 書仍然能夠拯救靈魂……當然, 拯救靈魂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得先從拯救自己開始, 他——@嗷嗷的清風用一間堆滿了書的房間、幾位志趣相投的書友, 以及滿心對文學的熱愛, 開始了上班工作、上學校學習、回家讀書的拯救靈魂之路。 而來到菁菁的讀書會,

在這條the road not taken, 他將發現更多的同路人。

本期菁菁讀書會會員推薦, 由@嗷嗷的清風包場推薦幾本私藏好書:

《路西法效應》

(The Lucifer Effect: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心理學與生活》

( Psychology and Life)

在強有力的系統及情境力量的支配下, 普通的人, 即使是好人也可能會被誘惑加入並做出惡行。 我門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英雄, 我們都等待著一個情境出現, 好可以證明自己身上有些“好東西。 ”

1971年, 津巴多受聘擔任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 他在那裡進行了著名的 斯坦福監獄實驗, 隨意指派24名師範學院學生在位於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內的模擬監獄內充當“囚犯”和“看守”(其中6名大學生分別作為囚犯和看守的候補, 沒有參加實驗)。

這些學生很快就進入所扮演的角色,

“看守”顯示出虐待狂病態人格, 而“囚犯”顯示出極端被動和沮喪。 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 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 通向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的情形。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 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 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 為了防止傷害擴大, 原計劃進行兩周的實驗進行了一周就不得不提前終止。

實驗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們對於權威的服從。

津巴多和認知心理學教授理查·格裡格合作編寫了心理學教材《心理學與生活》

津巴多運用監獄虐囚案件中獲得的知識寫了一本關於監獄與監獄實驗之間的聯繫的新書

《路西法效應》探討平凡人如何能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英雄。

推薦觀賞順序:電影-《路西法效應》-《心理學與生活》

電影資訊:

死亡實驗 Das Experiment (2001)

導演: 奧利弗·西斯貝格

主演: 莫里茨·布萊布特羅伊 / 克利斯蒂安·貝克爾 / 奧列佛·斯托科斯基 / 沃坦·維爾克·梅林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書籍信息: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美]菲力浦·津巴多 (Philip G.Zimbardo)著

孫佩妏 & 陳雅馨 譯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心理學與生活》

[美]理查·格裡格 (Richard J. Gerrig)& [美]菲力浦·津巴多 (Philip G.Zimbardo) 著

王壘 &王甦 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龍頭鳳尾》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杜月笙對他說,"發財立品,有個先後順序,並不是立品發財,但如果發了財卻仍不肯做些立品的事兒,便是不值得饒恕的壞傢伙了。"

這是個為了活著沒有選擇的年代,是充滿秘密的年代,如果想活下去,你就要有秘密。

《龍頭鳳尾》已被杜琪峰導演買下版權, 計畫搬上銀幕,小說主人公,廣東鄉下仔陸北才,偷渡到香港求生存,經歷青幫、軍統、汪偽、英、日間暗戰,上位成香港洪門孫興社龍頭“南爺”,並與英國殖民官員張迪臣發生一段“斷背”畸戀——故事的語言、情節,主人公性格,都帶著極強的香港特性。

大歷史裡,1936年,這一年的中國大陸,魯迅在上海去世;老舍起筆創作《駱駝祥子》;共產黨從聯蔣抗日到逼蔣抗日,西安事變發生;毛澤東填下《沁園春·雪》……對香港來說,1936年,是夾在港英政府、中國內亂與日本侵華的夾縫裡的人心惶然。幫英國的是鬼佬走狗,屈服于日本威脅的是漢奸,幫中國兩黨的呢?也不得善終。香港人在不能自主的感情中,沉默地,迎接未來。

初讀龍頭鳳尾,你一定作嘔反胃,小說共326頁,真正要講述的要從197頁開始,前邊都是鋪墊,如果你看過 張國榮的春光乍泄 的話,那本書一定會你追憶起張國榮,痛苦真實掙扎解脫,如果他依舊活著,我想主演非他莫屬,

“永不能見,平素音容成隔世;別無複面,有緣遇合蔔他生。”

書籍信息:

《龍頭鳳尾》

馬家輝 著

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人類簡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一本反思的盛宴,更像一本哲學,以歷史根據的哲學審視。

作者站在眾多學科理論之下的綜合論述,諸多新意的觀點並客觀分析,而作者的主觀設想多是以懷疑質問的態度與讀者分享。

我總結了六點顛覆我個人觀念的思維與大家分享:

1:人屬物種的起源已知至少六種,而僅存一種的原因分析(例如:貓,獅子,豹,虎同屬而不同種。解析唯一僅存的人種譯為“智人”,通過編織共同的虛構故事統治世界。)

2:農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天人合一的古人從此被命運束縛,階級由此演化。)

3:統治集體意識(信仰,宗教,國家,文化,金錢等)的本質和發展。

4:科技革命的起源: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

5:資本主義對人類與世界的影響。

6:歷史的本質:從不存在必然性。(歷史是研究人的思維,而不是預測未來的。)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瞭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

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最後談談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進步的過程既是毀滅自我(朝聞道夕死可矣),改變對於個人充滿未知的恐懼,科學是懷疑已知的一切,探索真理從不僅是學習,而是知行合一,承認無知是發展真理的唯一源泉。

對於知識的正確或者錯誤是求索,而不是評判,這本書亦是如此。

書籍信息:

《人類簡史》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作者)

林俊宏 (譯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未來簡史》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續接上部人類簡史,以更嚴謹的哲學方式科學預測未來。從目前社會的根本問題:人類的階級、戰爭、情感、生存方式切入,提出認識自我的意義與方式。

普世價值由何定義?不同世界觀念下的思維方式。

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分支衍化對世界的影響。

資訊是主導未來的一切,是知識是獲取權力的唯一途徑。

權力的獲得方式從資訊佔有演變成必要的刪選的進化過程。

作者預測未來是資訊演化的演算法時代。

這本書比上本看的累的多,大部分都是哲學方式闡述,有系統的按照特定方式敘述,讓人乏累確顯縝密。系統說明推演未來的方式以及過程。簡單點說就是本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及生存方向。

書籍信息:

《未來簡史》

[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作者)

林俊宏 (譯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常識》

(Common Sense)

無人不曉美國獨立戰爭,但知道潘恩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他寫鼓動北美獨立的小冊子【常識】的人,可能更少。其實潘恩是個英國人,他跑到自己國家殖民地鼓動獨立,是有超越性的,雖然形跡可疑,有叛國嫌疑。但他的母國在形迫勢緊之下,也具有了某種超越性。

愛國不能空洞的愛,國家的建立應該有道德基礎,政治也分正義與非正義,否則就走形,國家建立的基礎就變成瓦解自己的毒素。不分是非地愛國,你就是假的,偽的。

書籍信息:

《常識》

[美]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 (作者)

蔣漫 (譯者)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The Drowned and The savd)

在二戰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裏他成功的活了下來,但他承受不起時間的審判,沒錯他是受害者也是倖存者,他是無辜的,但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有誰真正的無辜嗎?你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大多數處在人生的灰色地帶,正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德國法西斯發生在自由的大陸上,溝通的自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正如健康,只有失去它的人才能意識到它真正的價值。由於缺乏溝通的活力,人們之間的討論枯萎了,對他人觀點的忽視變得猖獗,強加給他人的觀點卻獲得成功。偏執容易導致審查制度,而審查制度促使了對他人意見的忽略,因此偏執本身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死板而嚴酷的怪圈。

納粹的種族大屠殺是一個至關重要、意料不到的事件,任何人都沒有預見到這一事件的發生。它的發生違背了所有的預言。它發生在歐洲,讓人無法相信的是,整整一代文明的德國人,誕生於那熱烈的文明之花,卻追隨一個小丑。然而他們卻遵從阿道夫•希特勒的指示,歌唱他的頌歌,直到釀成一場巨大的災難。它發生了,所以還會發生:這正是本書要傾訴的中心要旨。普裡莫•萊維 寫完本書,三年後自殺身亡,他對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的評價為

“最糟的人倖存下來,也就是說,那些最適應環境的人;而那些最優秀的人都死了。”

書籍信息: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意] 普裡莫·萊維 著

楊晨光 譯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圖文編輯:普光子)

▼點此→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中讀』APP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杜月笙對他說,"發財立品,有個先後順序,並不是立品發財,但如果發了財卻仍不肯做些立品的事兒,便是不值得饒恕的壞傢伙了。"

這是個為了活著沒有選擇的年代,是充滿秘密的年代,如果想活下去,你就要有秘密。

《龍頭鳳尾》已被杜琪峰導演買下版權, 計畫搬上銀幕,小說主人公,廣東鄉下仔陸北才,偷渡到香港求生存,經歷青幫、軍統、汪偽、英、日間暗戰,上位成香港洪門孫興社龍頭“南爺”,並與英國殖民官員張迪臣發生一段“斷背”畸戀——故事的語言、情節,主人公性格,都帶著極強的香港特性。

大歷史裡,1936年,這一年的中國大陸,魯迅在上海去世;老舍起筆創作《駱駝祥子》;共產黨從聯蔣抗日到逼蔣抗日,西安事變發生;毛澤東填下《沁園春·雪》……對香港來說,1936年,是夾在港英政府、中國內亂與日本侵華的夾縫裡的人心惶然。幫英國的是鬼佬走狗,屈服于日本威脅的是漢奸,幫中國兩黨的呢?也不得善終。香港人在不能自主的感情中,沉默地,迎接未來。

初讀龍頭鳳尾,你一定作嘔反胃,小說共326頁,真正要講述的要從197頁開始,前邊都是鋪墊,如果你看過 張國榮的春光乍泄 的話,那本書一定會你追憶起張國榮,痛苦真實掙扎解脫,如果他依舊活著,我想主演非他莫屬,

“永不能見,平素音容成隔世;別無複面,有緣遇合蔔他生。”

書籍信息:

《龍頭鳳尾》

馬家輝 著

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人類簡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一本反思的盛宴,更像一本哲學,以歷史根據的哲學審視。

作者站在眾多學科理論之下的綜合論述,諸多新意的觀點並客觀分析,而作者的主觀設想多是以懷疑質問的態度與讀者分享。

我總結了六點顛覆我個人觀念的思維與大家分享:

1:人屬物種的起源已知至少六種,而僅存一種的原因分析(例如:貓,獅子,豹,虎同屬而不同種。解析唯一僅存的人種譯為“智人”,通過編織共同的虛構故事統治世界。)

2:農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騙局。(天人合一的古人從此被命運束縛,階級由此演化。)

3:統治集體意識(信仰,宗教,國家,文化,金錢等)的本質和發展。

4:科技革命的起源: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

5:資本主義對人類與世界的影響。

6:歷史的本質:從不存在必然性。(歷史是研究人的思維,而不是預測未來的。)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瞭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

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最後談談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進步的過程既是毀滅自我(朝聞道夕死可矣),改變對於個人充滿未知的恐懼,科學是懷疑已知的一切,探索真理從不僅是學習,而是知行合一,承認無知是發展真理的唯一源泉。

對於知識的正確或者錯誤是求索,而不是評判,這本書亦是如此。

書籍信息:

《人類簡史》

[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作者)

林俊宏 (譯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未來簡史》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續接上部人類簡史,以更嚴謹的哲學方式科學預測未來。從目前社會的根本問題:人類的階級、戰爭、情感、生存方式切入,提出認識自我的意義與方式。

普世價值由何定義?不同世界觀念下的思維方式。

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分支衍化對世界的影響。

資訊是主導未來的一切,是知識是獲取權力的唯一途徑。

權力的獲得方式從資訊佔有演變成必要的刪選的進化過程。

作者預測未來是資訊演化的演算法時代。

這本書比上本看的累的多,大部分都是哲學方式闡述,有系統的按照特定方式敘述,讓人乏累確顯縝密。系統說明推演未來的方式以及過程。簡單點說就是本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及生存方向。

書籍信息:

《未來簡史》

[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 (作者)

林俊宏 (譯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常識》

(Common Sense)

無人不曉美國獨立戰爭,但知道潘恩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他寫鼓動北美獨立的小冊子【常識】的人,可能更少。其實潘恩是個英國人,他跑到自己國家殖民地鼓動獨立,是有超越性的,雖然形跡可疑,有叛國嫌疑。但他的母國在形迫勢緊之下,也具有了某種超越性。

愛國不能空洞的愛,國家的建立應該有道德基礎,政治也分正義與非正義,否則就走形,國家建立的基礎就變成瓦解自己的毒素。不分是非地愛國,你就是假的,偽的。

書籍信息:

《常識》

[美]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 (作者)

蔣漫 (譯者)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The Drowned and The savd)

在二戰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裏他成功的活了下來,但他承受不起時間的審判,沒錯他是受害者也是倖存者,他是無辜的,但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有誰真正的無辜嗎?你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大多數處在人生的灰色地帶,正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德國法西斯發生在自由的大陸上,溝通的自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正如健康,只有失去它的人才能意識到它真正的價值。由於缺乏溝通的活力,人們之間的討論枯萎了,對他人觀點的忽視變得猖獗,強加給他人的觀點卻獲得成功。偏執容易導致審查制度,而審查制度促使了對他人意見的忽略,因此偏執本身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死板而嚴酷的怪圈。

納粹的種族大屠殺是一個至關重要、意料不到的事件,任何人都沒有預見到這一事件的發生。它的發生違背了所有的預言。它發生在歐洲,讓人無法相信的是,整整一代文明的德國人,誕生於那熱烈的文明之花,卻追隨一個小丑。然而他們卻遵從阿道夫•希特勒的指示,歌唱他的頌歌,直到釀成一場巨大的災難。它發生了,所以還會發生:這正是本書要傾訴的中心要旨。普裡莫•萊維 寫完本書,三年後自殺身亡,他對於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者的評價為

“最糟的人倖存下來,也就是說,那些最適應環境的人;而那些最優秀的人都死了。”

書籍信息:

《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意] 普裡莫·萊維 著

楊晨光 譯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圖文編輯:普光子)

▼點此→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中讀』APP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