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慢步“東溪古鎮”讓心靈找到歸宿

圖為遊客在古鎮鹽碼頭合影留念

東溪, 原名萬壽場, 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設丹溪縣, 1992年, 在此拍攝的著名電視劇《傻兒師長》家喻戶曉。

出生炮哥人家的傻兒自幼不喜讀書, 嚮往劫富濟貧, 給大家展現了成為英雄的另外一條道路......而劇情中的傻兒樊鵬舉就從這裡出川, 由此東溪開始出名。

東溪古鎮萬天宮內景

“漸漸地忘記|忘記了時間|我只要沿著記憶的路線|到最深處|縱然那只是瞬間……”初冬的早晨,

在沒有車水馬龍和熙熙攘攘的東溪古鎮上漫步, 讓人不經意間想起了胡歌的那一曲《忘記時間》, 沉默著走了有多遙遠, 抬起頭驀然間才發現, 一直倒退, 倒退到原點。

去往古鎮風雨廊橋的路上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 使其城市人每天奔走在繁忙的工作和競爭壓力下,

已經讓人們忘記了來時的路。 而此刻, 隻身拐進東溪古鎮的小巷時, 卻發現每一次古鎮之旅都埋藏著深深的期待, 最能打動心扉的是在不經意間和你擦肩而過的那一刻, 留下或深或淺的記號, 總讓人難忘。

古鎮上平橋處

初冬, 沒有深冬神聖莊嚴,也不如金秋給人以收穫的喜悅, 然而它卻承載著別有的另外一份美麗。 踩在川黔古鹽道上, 你才發現這條古道是用大大小小、寬厚不一的條石鋪成。 歲月滄桑, 路人的腳板將原本粗糙不平的條石磨得光光溜溜。 顯然, 古道離心靈的歸宿更近了一步。

古鎮千年古鹽道

現在人為打造的古鎮太多, 不過都幾乎如同一轍, “土不土, 洋不洋”, 原來本色已經一去不返。 東溪古鎮建鎮1300多年, 建場2200多年, 其歷史之悠久、環境之獨特, 素有“川東第一山水古鎮”的美譽!讓影視藝術工作者和美院師生都能在這裡找到創作的靈感。

古鎮麻鄉約民信局

東溪古鎮相比其它古鎮而言,東溪古鎮的巴蜀文化元素要保留得更多一些,這裡還是“綦江農民”版畫的發源地。翻開歷史,1913年劉伯承還曾率部到東溪剿過匪,打響了他軍旅生涯的第一槍;1926年,重慶地委書記楊闇公組織開展了震動全川的“東溪米案”;賀龍也曾經三臨東溪,到太平橋“撫我孑遺”碑前憑弔曹天泉。古鎮故事不但動人,而且也很精彩!

古鎮麻鄉約民信局內景

但對於我個人而言,還是“東溪抗戰文化一條街”更吸引我一些。東溪抗戰文化一條街當時被命名為“中正路”,始建於1938年3月,位於東溪岩口灣至萬壽橋,沿210國道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全長1500多米。要是遇上趕場天,你還可以在這裡採購到很多當地特產,比如東溪劉氏黑鴨、東溪豆腐乳、東溪花生,這裡無疑更能吸引那些吃貨們。

古鎮街景一角(抗戰文化一條街)

當然,東溪的“麻鄉約民信局”也是古鎮的一大亮點。麻鄉約民信局位於古鎮書院丁字路口處,是當時西南地區最古老的運輸局。說不定到那一天,他們會幫你寄出思念,也許是給你的親朋,也許僅僅是給你自己,就在這一瞬間卻實現了自己與自己,過去與現在對話的可能性。

古鎮鹽碼頭起岸處

初冬的天空總是灰濛濛,在人來人往的古鎮上,過往的小巷中多了一絲寧靜。而就在那一天,我在“東溪古鎮”給遠方的你寫下了一張明信片:記得有約在古鎮的“風雨廊橋”上,就讓我們順流而下至古鎮鹽碼頭,去看黃葛洞瀑布,還有太平橋下——我在東溪古鎮等你!

古鎮麻鄉約民信局

東溪古鎮相比其它古鎮而言,東溪古鎮的巴蜀文化元素要保留得更多一些,這裡還是“綦江農民”版畫的發源地。翻開歷史,1913年劉伯承還曾率部到東溪剿過匪,打響了他軍旅生涯的第一槍;1926年,重慶地委書記楊闇公組織開展了震動全川的“東溪米案”;賀龍也曾經三臨東溪,到太平橋“撫我孑遺”碑前憑弔曹天泉。古鎮故事不但動人,而且也很精彩!

古鎮麻鄉約民信局內景

但對於我個人而言,還是“東溪抗戰文化一條街”更吸引我一些。東溪抗戰文化一條街當時被命名為“中正路”,始建於1938年3月,位於東溪岩口灣至萬壽橋,沿210國道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全長1500多米。要是遇上趕場天,你還可以在這裡採購到很多當地特產,比如東溪劉氏黑鴨、東溪豆腐乳、東溪花生,這裡無疑更能吸引那些吃貨們。

古鎮街景一角(抗戰文化一條街)

當然,東溪的“麻鄉約民信局”也是古鎮的一大亮點。麻鄉約民信局位於古鎮書院丁字路口處,是當時西南地區最古老的運輸局。說不定到那一天,他們會幫你寄出思念,也許是給你的親朋,也許僅僅是給你自己,就在這一瞬間卻實現了自己與自己,過去與現在對話的可能性。

古鎮鹽碼頭起岸處

初冬的天空總是灰濛濛,在人來人往的古鎮上,過往的小巷中多了一絲寧靜。而就在那一天,我在“東溪古鎮”給遠方的你寫下了一張明信片:記得有約在古鎮的“風雨廊橋”上,就讓我們順流而下至古鎮鹽碼頭,去看黃葛洞瀑布,還有太平橋下——我在東溪古鎮等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