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媒體關注」好民風帶來新變化

導 讀

近年來, 石泉縣委宣傳部包抓曾溪鎮油房灣村後, 該村民風民俗不斷向善向好轉變, 尤其是今年在村上大力推進以“誠、孝、儉、勤、和”為主要內容的新民風建設後, 向“慵懶散”、“等靠要”及“不誠、不孝、不儉、不勤、不和”思想和行為開刀, 既讓民風逐日向好, 又讓村裡發生了新變化。

新民風催生好村風

油坊灣村由原來的油坊、莊房、四新3個村合併而成, 轄6個村民小組, 有人口395戶1307人, 在今年的建檔立卡精准識別後, 還有在冊貧困戶89戶208人。 按照脫貧攻堅預定目標, 在年底要讓8戶23人實現脫貧, 可以說任務艱巨。

今年二三月份, 工作隊進村後發現, 村支部書記李國金為了帶動貧困戶脫貧, 自己墊資1.5萬元流轉了25畝土地, 平整後讓部分貧困戶種植辣椒, 並且免費為他們提供苗子、肥料, 可辣椒苗運來後, 個別貧困戶卻不往地裡栽, 等著讓扶貧工作隊和村組幹部幫忙。

“這一問題的出現, 充分暴露了在貧困戶中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 扶貧先扶志, 如果不把他們的思想問題解決好, 要想讓他們脫貧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扶貧工作隊隊長溫秀順分析說。 於是, 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幹部經過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後, 決定從新民風建設入手, 用好民風來助推脫貧攻堅, 帶動貧困戶脫貧。

在隨後的幾個月裡, 他們通過召開群眾大會、家庭院落會、田間地頭會的方式, 把新民風建設“誠、孝、儉、勤、和”的內容精髓, 以及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出現的不誠、不孝、不勤、不儉、不和的現象一一列舉, 讓廣大群眾意識到新民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宣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召開村民大會, 完善和通過了村規民約, 明確了村民除婚喪嫁娶外, 一律不得擺辦酒席, 隨禮金額不得超過100元, 黨員幹部帶頭執行, 一般戶與貧困戶之間相互監督,

年底對貧困戶實行評星定級;在貧困戶中評選出一批不勤勞、不誠信、不節儉的反面典型, 並對其進行實施懲戒, 讓他們徹底摒棄等靠要的思想。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 不僅讓不誠、不孝、不勤、不儉、不和的現象減少了, ‘慵懶散’的問題也解決了, 村民們不再進行攀比過事了, 也很少有打架鬥毆、扯經鬧畔的事情發生了。”村支書李國金說。

新民風增添新動能

在新民風建設過程中,該村採取道德評議的方式,把在脫貧攻堅中自立自強、不等不靠的貧困戶樹為先進典型,並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在村上進行“紅榜”展示、讓他們在大會上現身說法,以此來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

同時,還評出“最不誠”、“最不孝”、“最不儉”、“最不勤”、“最不和”的典型,進行“黑榜”公示,讓他們受到群眾的譴責,並作為剔出貧困戶的標準。“通過貧困戶身邊典型的帶動示範作用,目前貧困戶們的等靠要思想基本上已經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發展產業的熱情和發家致富的激情。”第一書記何勇祥介紹說。

同時,不斷壯大幫扶力量,讓貧困戶的脫貧工作有人抓。“扶貧工作任務艱巨,單單依靠我們工作隊的8個人和村組幹部的力量遠遠不夠。於是,我們便將村監委會主任、村兩委委員、組長、骨幹黨員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隊序列,成立了脫貧攻堅志願服務隊。

這樣一來,扶貧工作隊就由原來的8個人變成了100多人,有效解決了扶貧工作隊人手少、力量薄弱的問題,形成了貧困戶戶戶有人抓、有人幫的局面。”溫秀順說:“況且,這些村組幹部和骨幹黨員,都是村上的致富能人,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讓他們來帶動貧困戶脫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民風撬動產業興

“民風好了,思想問題解決了,帶來的結果就是貧困戶有了脫貧的決心和信心,村上的產業發展了,貧困戶們的錢袋子更鼓了。”曾溪鎮黨委副書記王小雲這樣評價油房灣村新民風建設帶來的好處。

貧困戶楊早榮之子楊友松患有精神疾病,原來每次見到外人都存在抵觸和敵對情緒,見到幹部一來就往房裡躲,經過幫扶幹部多次談心開導,為他家裡辦實事,和他真心實意交朋友,現在扶貧工作隊到家後,他就熱情地招呼大家到屋裡坐,愉快地和工作隊員交談拉家常,兒子精神狀態的變化,連與他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父親楊早榮都嘖嘖稱奇。

今年,油房灣村建立了辣椒示範點,12戶貧困戶栽了辣椒25畝,群眾有了穩定持續增收的途徑;打造烤煙產業示範點,種植烤煙220畝,有效帶動了貧困戶在烤煙示範點務工實現就業增收。打造了黃花菜產業示範,種植黃花菜200多畝,建成20畝以上的黃花菜家庭農場3戶,讓黃花菜成為全村主導產業。

同時,還帶動群眾和貧困戶養蠶200余張,養豬1000餘頭,養雞1萬餘隻,實現了貧困幫扶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讓8戶23人在年底脫貧有了希望。

也很少有打架鬥毆、扯經鬧畔的事情發生了。”村支書李國金說。

新民風增添新動能

在新民風建設過程中,該村採取道德評議的方式,把在脫貧攻堅中自立自強、不等不靠的貧困戶樹為先進典型,並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在村上進行“紅榜”展示、讓他們在大會上現身說法,以此來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

同時,還評出“最不誠”、“最不孝”、“最不儉”、“最不勤”、“最不和”的典型,進行“黑榜”公示,讓他們受到群眾的譴責,並作為剔出貧困戶的標準。“通過貧困戶身邊典型的帶動示範作用,目前貧困戶們的等靠要思想基本上已經消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發展產業的熱情和發家致富的激情。”第一書記何勇祥介紹說。

同時,不斷壯大幫扶力量,讓貧困戶的脫貧工作有人抓。“扶貧工作任務艱巨,單單依靠我們工作隊的8個人和村組幹部的力量遠遠不夠。於是,我們便將村監委會主任、村兩委委員、組長、骨幹黨員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隊序列,成立了脫貧攻堅志願服務隊。

這樣一來,扶貧工作隊就由原來的8個人變成了100多人,有效解決了扶貧工作隊人手少、力量薄弱的問題,形成了貧困戶戶戶有人抓、有人幫的局面。”溫秀順說:“況且,這些村組幹部和骨幹黨員,都是村上的致富能人,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讓他們來帶動貧困戶脫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民風撬動產業興

“民風好了,思想問題解決了,帶來的結果就是貧困戶有了脫貧的決心和信心,村上的產業發展了,貧困戶們的錢袋子更鼓了。”曾溪鎮黨委副書記王小雲這樣評價油房灣村新民風建設帶來的好處。

貧困戶楊早榮之子楊友松患有精神疾病,原來每次見到外人都存在抵觸和敵對情緒,見到幹部一來就往房裡躲,經過幫扶幹部多次談心開導,為他家裡辦實事,和他真心實意交朋友,現在扶貧工作隊到家後,他就熱情地招呼大家到屋裡坐,愉快地和工作隊員交談拉家常,兒子精神狀態的變化,連與他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父親楊早榮都嘖嘖稱奇。

今年,油房灣村建立了辣椒示範點,12戶貧困戶栽了辣椒25畝,群眾有了穩定持續增收的途徑;打造烤煙產業示範點,種植烤煙220畝,有效帶動了貧困戶在烤煙示範點務工實現就業增收。打造了黃花菜產業示範,種植黃花菜200多畝,建成20畝以上的黃花菜家庭農場3戶,讓黃花菜成為全村主導產業。

同時,還帶動群眾和貧困戶養蠶200余張,養豬1000餘頭,養雞1萬餘隻,實現了貧困幫扶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讓8戶23人在年底脫貧有了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