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農機聲音登上世界舞臺

外國美女對中國農機很感興趣

文、圖丨王豔紅

農業機械雜誌社內容總監、《農業工程》雜誌執行主編

在今年的漢諾威農機展上,

“國際農機大會”進駐新興市場是一大亮點。

“國際農機大會”是漢諾威農機展的一個特色論壇, 邀請世界範圍內的專家、學者探討全球農業、農機技術、產品、市場發展現狀, 預測未來發展趨勢。

11月15日, “第3屆國際農機大會”聚焦中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等新興市場, 舉辦了“政治不確定性下的積極展望”的主題論壇。

中國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李偉國受邀出席論壇並作了《推進中國農業機械化更好發展》的專題報告。

李偉國司長作報告

李偉國指出,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 頒佈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規和規章, 制定印發了《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將農機裝備發展列為《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 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舉措。

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00多億元對農民購置農機、開展機械深松整地作業等進行補貼, 對農機生產作業服務經營收入實行稅費減免, 連續實施了“智慧農機裝備”等國家重點研發創新項目以及保護性耕作示範工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等一批重大技術創新和推廣項目,

極大地調動廣大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推動了全國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發展, 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突出亮點。

中國一拖展臺

一是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 裝備結構持續改善。 截至2016年底, 中國農機總動力達到9.7億kW, 比2012年增長20%;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300萬台, 聯合收穫機、插秧機保有量分別達到190萬台和77萬台。 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養殖業、林果業機械穩定增長, 大型、高效和高性能、複式作業機具占比持續提高。

同時, 中國的農機製造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 2016年, 規模以上農機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745億元人民幣,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農機製造大國和使用大國。 今年有110多家中國農機製造企業參加了漢諾威農機展。

二是農機作業水準不斷提升, 全程機械化加快推進。 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為主向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拓展,

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延伸。 2016年, 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5.2%;小麥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 水稻、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 棉油糖等主要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取得實質性進展。

雷沃阿波斯展臺

三是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作業服務效益不斷增長。目前中國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從事農機作業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跨區作業、代耕代種、土地託管、訂單作業、互聯網+農機作業等服務模式不斷創新。2016年,中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達到18.7萬個,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達6.3萬多個;全年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5388億元。農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已經成為中國農村新的產業業態,成為推動農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李偉國強調,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也為中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帶來了新變化,增添了新動能。目前,中國農業生產方式已經實現了從千百年來人畜力為主向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當前,中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日益突出,農業各領域對機械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廣大農民對農機裝備的依賴越來越明顯,“機械化換人”成為破解“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的必然選擇。

東風農機展臺

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中國政府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重點在4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著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圍繞穩定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糧棉油糖及飼草等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加速推進果菜茶、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和丘陵山區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為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一二三產融合提供裝備技術支撐。

二是著力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圍繞提升農機裝備的供給能力,推動農機與農藝融合,以“產業急需、農民急用”為導向,加快研發高效、低耗、智慧農機裝備,加快先進農機裝備和技術的引進,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強化技術集成配套,為規模經營和農業綠色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三是著力抓好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圍繞提高農機服務的供給水準,積極培育專業化、綜合性的農機服務組織,探索完善全程託管、“互聯網+農機”、“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加快形成總量適宜、佈局合理、經濟便捷和專業高效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引領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四是著力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圍繞促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配套,統籌各方力量,積極推進土地整治和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機耕道、場庫棚等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機械裝備的廣泛應用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雷沃阿波斯展臺

力爭到2020年,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大宗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明顯突破,建成500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到2025年,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農產品優勢產區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基本實現,農業全面機械化取得顯著進展。

德邦大為展臺

李偉國最後指出,推進農業機械化更好發展是各國農機人共同追求的偉大事業,也是各國農業部門時刻肩負的重要使命。中國將繼續全方位地加強與各國農業部門和農機企業的技術交流合作,也歡迎更多的國家和企業參與到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共用農業發展成果!

- END -

作業服務效益不斷增長。目前中國的農村出現了一大批從事農機作業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跨區作業、代耕代種、土地託管、訂單作業、互聯網+農機作業等服務模式不斷創新。2016年,中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達到18.7萬個,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達6.3萬多個;全年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5388億元。農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已經成為中國農村新的產業業態,成為推動農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李偉國強調,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也為中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帶來了新變化,增添了新動能。目前,中國農業生產方式已經實現了從千百年來人畜力為主向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當前,中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用工難”“用工貴”問題日益突出,農業各領域對機械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廣大農民對農機裝備的依賴越來越明顯,“機械化換人”成為破解“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的必然選擇。

東風農機展臺

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中國政府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中,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重點在4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著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圍繞穩定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糧棉油糖及飼草等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加速推進果菜茶、養殖業、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和丘陵山區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為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一二三產融合提供裝備技術支撐。

二是著力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圍繞提升農機裝備的供給能力,推動農機與農藝融合,以“產業急需、農民急用”為導向,加快研發高效、低耗、智慧農機裝備,加快先進農機裝備和技術的引進,大力推廣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強化技術集成配套,為規模經營和農業綠色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三是著力抓好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圍繞提高農機服務的供給水準,積極培育專業化、綜合性的農機服務組織,探索完善全程託管、“互聯網+農機”、“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加快形成總量適宜、佈局合理、經濟便捷和專業高效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引領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四是著力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圍繞促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配套,統籌各方力量,積極推進土地整治和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機耕道、場庫棚等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機械裝備的廣泛應用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雷沃阿波斯展臺

力爭到2020年,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主要糧食作物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大宗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明顯突破,建成500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到2025年,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農產品優勢產區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基本實現,農業全面機械化取得顯著進展。

德邦大為展臺

李偉國最後指出,推進農業機械化更好發展是各國農機人共同追求的偉大事業,也是各國農業部門時刻肩負的重要使命。中國將繼續全方位地加強與各國農業部門和農機企業的技術交流合作,也歡迎更多的國家和企業參與到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共用農業發展成果!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