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骨節骨科:關於人工全膝關節假體適應證的選擇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矯形外科中發展極為迅速的領域之一, 在歐美每年置換例數令人矚目。 不少人工膝關節置換後 10~15 年存活率已達到甚至超過 90%。

在我國,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廣泛應用和發展還不足 20年。 而且, 我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病例的難度、傳統觀念、患者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比發達國家有更多的困難。 因此, 人工膝關節假體適應證選擇的儘早定型是獲得更好的臨床效果的關鍵。 限制程度不同的人工膝關節假體其臨床適應證、術後療效及併發症均有很大區別, 術前能否根據病人病情選擇適當的人工膝關節假體, 直接影響術後治療效果的好壞。 人工膝關節假體類型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膝關節基本病變、畸形類型與範圍、膝關節主動(肌肉)與被動(韌帶、軟組織)穩定器的品質、患者個體條件, 以及手術者的經驗。

隨著社會老年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患者越來越多, 而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晚期膝關節骨關節炎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得到廣泛推廣。

1.限制性假體是自身穩定性假體, 就是沒有十字韌帶和/或側副韌帶仍能保持關節的穩定。 鉸鏈型膝關節(Hinged knee,HK)是限制性膝關節假體的集中代表。

這個鉸鏈使股骨部件和脛骨部件的關係恒定, 內外翻的角度和兩個部件間的前後位置在製作時都已定型。 旋轉鉸鏈式膝關節(Rorating hinged knee,RHK)與真正的絞鏈式關節不同的是, 此類假體可允許膝關節有少許旋活動。

2.半限制性假體是指在保持一些非韌帶性約束,

而膝關節假體在幾個面上還能旋轉, 從而減少骨-骨粘固劑介面的扭力。 它是界於非限制性和

限制性之間的假體。 半限制性膝關節假體以後穩定型假體和限制性全髁假體為主要代表類型。

後穩定型(PS)或稱後交叉韌帶替代型(CS)假體, 它通過脛骨墊中央的凸起和相應的股骨髁間凹槽替代 PCL 的功能, 避免後方不穩定, 保證

人工股“滾後”, 增加屈膝度, 改善爬梯功能。 手術技術較簡單, 避免了保留後交叉韌帶時要求準確控制後交叉韌帶張力的技術難度。 但不具備內外側方穩定機制。

限制性全髁假體, 具有後方及側方穩定性, 為半限制型假體中最常用者。 特點為切除前後交叉韌帶, 伸膝位元人工股、脛完全匹配一致,

隨屈膝度增加匹配程度減少, 以容許滾、滑等動作。 關節面的匹配使前後位穩定, 接觸面大從而改善負荷的分配。 平臺關節面假體的髁間突起增加對抗側方剪力和抗移位的穩定性。

3.非限制性假體是指假體的兩部件互不連接, 它僅依賴於韌帶的緊張度及假體的表面形態來取得關節穩定。 我們所作的這種假體主要為保留PCL 的髁假體。

人工膝關節的構成:膝關節表面置換假體包括: 股骨髁、脛骨平臺、墊片。股骨髁和脛骨平臺是由鈦合金或鈷鉻合金製成,墊片是高分子聚乙烯製成。膝關節假體通常使用“骨水泥”固定。

各種人工全膝關節假體適應證選擇

1.鉸鏈型膝關節假體

鉸鏈式人工膝關節仍是 TKA 中一種有價值的植入物。選擇單純鉸鏈膝關節假體的長期隨訪結果顯示有較高的鬆動率,一般已不再應用于初期的全膝置換術。不過,對於股四頭肌肌力良好,皮膚與軟組織無感染的創傷性膝關節炎,風濕性膝關節炎,外傷性骨關節缺損,股骨下端或脛骨上端良性腫瘤或惡性程度不太高的腫瘤患者則可考慮作此手術。而對於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翻修的病例,由於其良好的內在穩定性,則多使用此類假體。

典型病例:

患者孫某,男,65歲,禮泉縣人。患者5月7日以“左膝關節內側疼痛3月,加重10天”之主訴入院。入院影像學檢查如圖:

患者臨床診斷為:股骨遠端骨腫瘤,經過科內討論,決定擇期為患者行“左側股骨遠端骨腫瘤瘤段切除定制鉸鏈膝關節置換術,下圖為定制假體設計圖。

李智斌主任主刀為患者完成手術

2.不保留後交叉韌帶膝關節假體

亦稱後穩定型(PS)或稱後交叉韌帶替代型(CS)假體,它通過脛骨墊中央的凸起和相應的股骨髁間凹槽替代後交叉韌帶( PCL) 的功能,避免後方不穩定,保證人工股“滾後”,增加屈膝度,改善爬梯功能,避免了保留後交叉韌帶時要求準確控制後交叉韌帶張力的技術難度。但不具備內外側方穩定機制。

後方穩定假體手術操作較簡單,尤其對於 PCL 功能不全或因膝關節屈曲攣縮無法保留 PCL的病例(例如膝關節畸形較為嚴重或類風濕關節炎者)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其缺點是比 CR 假體更多的切骨量以及過屈時可能導致股骨髁與脛骨假體後緣的撞擊而使關節活動度減小。但最新的設計考慮到早期設計的缺點而進行了一系列改良,使後交叉韌帶替代型假體的臨床應用比例出現增加。

典型病例:

患者孟某,女,68歲,因"右膝關節疼痛伴活動不利10餘年,加重2月"為主訴,門診以"右膝骨性關節炎"入院。

入院影像學檢查

擇期行“右側全膝表面關節置換術”治療,選用半限制性不保留後交叉韌帶假體。

術後影像學檢查示:膝關節力線良好,關節間隙清晰

3.保留後交叉韌帶膝關節假體

對於年輕、關節穩定結構完好的患者可選擇此類保留交叉韌帶的假體,可望獲得更大的關節活動度。但是保留的PCL在膝關節活動過程中可能與假體產生生物力學紊亂,尤其在有屈曲攣縮畸形和 PCL 緊張的病例中,這一紊亂更為突出,因此這型假體在目前臨床應用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保留後交叉韌帶的理論意義超過實際意義,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術者對保留後交叉韌帶要有較豐富的手術經驗。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性,72歲,因"右膝關節疼痛15年,加重半年"為主訴,門診以"右膝骨性關節炎"入院。入院影像學檢查:


擇期行“右膝關節置換術”治療,選用非限制性保留後交叉韌帶假體。

術後影像學檢查示:膝關節力線良好,關節間隙清晰

(陝中大附院 關節骨科)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關節骨科(骨三科)是以骨關節病為主要治療、研究方向,同時在創傷骨科、脊柱骨科具有專業的診療體系,集教、學、研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建設專科。地址:陝西省咸陽市渭陽西路副2號,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樓4樓,關節骨科。

人工膝關節的構成:膝關節表面置換假體包括: 股骨髁、脛骨平臺、墊片。股骨髁和脛骨平臺是由鈦合金或鈷鉻合金製成,墊片是高分子聚乙烯製成。膝關節假體通常使用“骨水泥”固定。

各種人工全膝關節假體適應證選擇

1.鉸鏈型膝關節假體

鉸鏈式人工膝關節仍是 TKA 中一種有價值的植入物。選擇單純鉸鏈膝關節假體的長期隨訪結果顯示有較高的鬆動率,一般已不再應用于初期的全膝置換術。不過,對於股四頭肌肌力良好,皮膚與軟組織無感染的創傷性膝關節炎,風濕性膝關節炎,外傷性骨關節缺損,股骨下端或脛骨上端良性腫瘤或惡性程度不太高的腫瘤患者則可考慮作此手術。而對於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翻修的病例,由於其良好的內在穩定性,則多使用此類假體。

典型病例:

患者孫某,男,65歲,禮泉縣人。患者5月7日以“左膝關節內側疼痛3月,加重10天”之主訴入院。入院影像學檢查如圖:

患者臨床診斷為:股骨遠端骨腫瘤,經過科內討論,決定擇期為患者行“左側股骨遠端骨腫瘤瘤段切除定制鉸鏈膝關節置換術,下圖為定制假體設計圖。

李智斌主任主刀為患者完成手術

2.不保留後交叉韌帶膝關節假體

亦稱後穩定型(PS)或稱後交叉韌帶替代型(CS)假體,它通過脛骨墊中央的凸起和相應的股骨髁間凹槽替代後交叉韌帶( PCL) 的功能,避免後方不穩定,保證人工股“滾後”,增加屈膝度,改善爬梯功能,避免了保留後交叉韌帶時要求準確控制後交叉韌帶張力的技術難度。但不具備內外側方穩定機制。

後方穩定假體手術操作較簡單,尤其對於 PCL 功能不全或因膝關節屈曲攣縮無法保留 PCL的病例(例如膝關節畸形較為嚴重或類風濕關節炎者)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其缺點是比 CR 假體更多的切骨量以及過屈時可能導致股骨髁與脛骨假體後緣的撞擊而使關節活動度減小。但最新的設計考慮到早期設計的缺點而進行了一系列改良,使後交叉韌帶替代型假體的臨床應用比例出現增加。

典型病例:

患者孟某,女,68歲,因"右膝關節疼痛伴活動不利10餘年,加重2月"為主訴,門診以"右膝骨性關節炎"入院。

入院影像學檢查

擇期行“右側全膝表面關節置換術”治療,選用半限制性不保留後交叉韌帶假體。

術後影像學檢查示:膝關節力線良好,關節間隙清晰

3.保留後交叉韌帶膝關節假體

對於年輕、關節穩定結構完好的患者可選擇此類保留交叉韌帶的假體,可望獲得更大的關節活動度。但是保留的PCL在膝關節活動過程中可能與假體產生生物力學紊亂,尤其在有屈曲攣縮畸形和 PCL 緊張的病例中,這一紊亂更為突出,因此這型假體在目前臨床應用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保留後交叉韌帶的理論意義超過實際意義,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於術者對保留後交叉韌帶要有較豐富的手術經驗。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性,72歲,因"右膝關節疼痛15年,加重半年"為主訴,門診以"右膝骨性關節炎"入院。入院影像學檢查:


擇期行“右膝關節置換術”治療,選用非限制性保留後交叉韌帶假體。

術後影像學檢查示:膝關節力線良好,關節間隙清晰

(陝中大附院 關節骨科)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關節骨科(骨三科)是以骨關節病為主要治療、研究方向,同時在創傷骨科、脊柱骨科具有專業的診療體系,集教、學、研為一體的國家級重點建設專科。地址:陝西省咸陽市渭陽西路副2號,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樓4樓,關節骨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