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甘南州科技創新助推現代農牧業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州實施了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唐古特大黃GAP種植及產業化開發》專案,採用“科研+基地+企業+專業合作社”的聯營模式,建設唐古特大黃GAP研究基地100畝,生產性試驗總面積達到2000畝,畝產值從500—600元提高到1000—1500元,產量1000噸。 完成唐古特大黃規範化種植技術示範推廣任務1160畝……

數位枯燥卻具有說服力:“十二五”期間,甘南州共取得科技成果59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級科技進步獎5項、州級科技進步獎28項。 爭取國家科技計畫8項,落實資金1397萬元;組織實施甘肅省列科技計畫專案79項,落實科技經費2298萬元;下達甘南州列科技計畫專案43項,下達科技三項費299萬元……這些重大科技項目有效促進了現代農牧業生產方式轉變、資源利用效率及經濟效益提高。

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工作助力甘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之一。 如今,科技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在廣袤的甘南草原發動了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建立特色種植養殖基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州實施了甘肅省民生計畫《瀕危藏藥材規範化種植技術示範推廣》項目,完成種植推廣任務2917畝,其中:唐古特大黃規範化種植技術示範應用910畝;柴胡套種規範化種植技術應用820畝;地膜當歸規範化種植技術示範應用866畝;秦艽規範化種植技術示範應用50畝;羌活規範化種植示範應用199畝;藏木香規範化種植技術示範應用52畝;獨一味規範化種植技術示範應用20畝。

建成一個藏藥材深加工、倉儲基地,並投入使用,成立了一個瀕危藏藥資源研究中心。

在合作市卡加道鄉開展了歐拉型藏羊異地純繁示範基地建設,建立6個示範戶,投放歐拉羊種公羊和種母羊56只,純種繁育取得了顯著效果。

2016年,將《高原羊肚菌冬季種植技術示範推廣》和《青稞良種推廣》兩個民生實事列入年度州政府為民辦實事中,扎實完成了兩個民生實事專案工作任務。 全州共示範種植羊肚菌495座棚,產出效益612.6萬元。 “青稞良種推廣”專案在全州適宜區域推廣種植以甘青4號、黃青1號、黃青2號為主的青稞良種,建設青稞良種繁育基地1.6萬畝,青稞生產基地15.1萬畝,產出效益為6072萬元。

增強科技創新內生動力

從幫“資”到幫“智”,甘南把培育、引進創新人才作為科技進步的智力支撐,堅持產學研結合,增強科技創新內生動力。 選派科技特派員,根據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重點抓好產業示範基地建設。 通過多種形式建立了科技示範典型,增強了對所在鄉村、農戶發展的輻射帶動力。

截至目前,全州共選派州、縣、鄉科技特派員1410人次,分佈在全州323個村、9個合作社、2個示範園和企業;推廣科技開發專案129項,組建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18個,培育科技示範戶178個,推廣先進技術251項,引進優良品種389個。 同時,逐步形成了“基地+農牧戶+協會+市場”“示範農牧戶+一般農牧戶”等藏羊、犛牛、青稞、藏藥材特色產業發展模式。

科技特派員先後承擔實施省、州列科技重大專項“甘南犛牛藏羊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及健康養殖技術集成示範”、青稞繁育推廣等科技專案26項,發展壯大了特色產業。

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近年來,我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科技創新智力支撐能力。 依託省級科技計畫,大力推廣“人才+專案+基地”培養模式,建立柔性引才造才機制,科技人才遍地開花。

根據“三區”人才支持計畫,四年時間裡,從各縣市、科研推廣單位共選派“三區”人才351名。 在進駐農牧村、園區(場)期間,開展各種科技服務活動,及時解決農牧民生產技術問題。 其中引進、推廣犛牛藏羊養殖技術、青稞、藏藥材、蔬菜栽培先進技術32項,引進推廣優良新品種56個。

扎實開展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活動。

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主要是面向農牧民、科技特派員和科技致富能手開展短期技術、技能培訓,打造一支素質較高、服務能力較強的科技特派員隊伍,為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我州每年培訓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1300多人次、農牧村黨員1000多人次、農牧民技術骨幹3000多人次;完成農牧民培訓5.5萬人次以上。

行走在甘南廣袤的大地上,科技監測的大山河海,智慧生態的草原牲畜,被光伏點亮的農家牧戶,無處不張揚著科技驅動的魅力,閃耀著科技之火的光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