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愛輝區黨建領路“老邊疆”煥發新活力

 愛輝區緊緊圍繞實施“創邊疆特色黨建、促黑河全面振興”的戰略部署, 結合邊疆民族地區實際, 堅持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域出發, 不斷夯實黨建基礎, 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堅強堡壘、維護邊疆安寧的堅固基石, “老邊疆”煥發了新的活力。

創新黨建載體, 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 積極探索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新方式方法, 實施貼近群眾需求、務實管用的黨建活動載體, 激發基層黨建工作新活力。 開展以創建邊疆民族黨建新氣象、創建軍地共建新業績, 黨員亮身份、亮承諾,

爭當“富民先鋒”、“為民先鋒”、“服務先鋒”、“興業先鋒”為主要內容的“雙創雙亮四先鋒”活動。 黨建活動載體開展以來, 全區共設立黨員先鋒崗1800多個, 3000余名黨員幹部做承諾、亮身份, 實施掛牌上崗, 比作風、比業績, 湧現出100多個明星示範視窗, 600餘名為民服務標兵。 各級領導幹部在基層建立黨建聯繫點157個, 聯繫貧困戶800余戶, 記“民情日記”千餘冊, 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錘煉了幹部的作風, 改變了黨員幹部的為民服務意識。

弘揚民族文化, 拓展邊疆黨建活動實踐內涵。 通過組織少數民族黨員群眾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民族文化活動, 加大民族文化保護和宣傳力度, 積極構建富有特色的邊疆民族文化, 促進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設立非遺專案保護專項資金, 舉辦培訓班, 培養接續人才。 積極動員黨員、群眾對民族文化進行挖掘和整理, 發揮少數民族老黨員“傳、幫、帶”作用, 鼓勵年輕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向國家級、省級傳承人拜師學藝, 結成民族文化傳承對子, 壯大民族文化傳承隊伍, 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邀請達斡爾族學會成員進行民族語言、歌舞授課。 新生鄂倫春族學校每週開設一節民族語言課, 開展麅皮、樺皮、剪紙等手工技藝傳授的課外活動, 讓少數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注重少數民族文藝團體、文藝人才培養, 組建刺爾濱鄂倫春族藝術團等3個少數民族藝術團體, 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內涵, 開展系列惠民文化活動,
創作一批讓廣大黨員群眾看得懂、聽得進、學得會、用得上的文藝作品。 成功舉辦鄂倫春族古倫木遝節、璦琿歷史文化論壇、紀念達斡爾族南遷360周年“庫木勒節”、璦琿“上元節”系列活動, 邊疆民族文化實現彙聚交融。

培育特色經濟, 在產業發展中發揮黨組織作用。 充分發揮產業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黨員幹部, 特別是產業帶頭人的能人優勢, 把專業大戶、能人黨員和農戶組織起來, 根據發展機械化、科技化、規模化、合作化建設目標, 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 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依託沿江和土地肥沃的優勢, 開展場區合作共建, 全鄉一半以上農民從土地中擺脫出來, 成為遠近聞名的農場模式化栽培示範鄉鎮。

籌資2700萬元, 出臺十余項扶持政策, 在外三道溝村、大烏斯力村相繼組建了勇勝、嘉興兩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 其中外三道溝村實現整村“帶地入社”, 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截至目前, 全區3個民族鄉、24個民族村在工商部門註冊專業合作社50個, 占全區合作組織23%, 吸納社員1554戶, 合作社種植面積達9.5萬畝。 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鄉村黨員帶頭調結構、帶頭闖市場的作用, 在種植養殖技術上進行“傳、幫、帶”, 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現代農業。 四嘉子滿族鄉地處城市近郊, 扶持發展綠色、健康、無公害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 培育近郊現代農業觀光園區, 打造成沿311省道, 輻射黑龍江下游縣市的節點型鄉鎮,
該鄉菇、黏玉米、西瓜等無公害經濟作物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成為遠近聞名的“菇之鄉”;新生鄂倫春族鄉以“支部+公司+農戶”模式, 發展特色經濟, 引進黑龍江省牧嵐牧業有限公司投資落戶新生村, 鼓勵其他散戶加入公司進行規模飼養。 目前, 牧嵐牧業新建圈舍2000平方米, 預計年末育肥牛存欄達到150頭。

來源/黑河市人民政府網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