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真正的一線城市和中心城市!太空上看一目了然!

再好的資料也沒有下面這些圖最能說明中國乃至世界格局現狀!

這是一張1994年通過衛星航拍的亞洲夜景, 此時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和韓國的亮度明顯強於中國!

而下麵這張則是2013年航拍的圖片, 此時我們可以發現日本的亮度似乎並沒有

提升, 韓國確實改變比較明顯, 但是變化最大的是中國!

再來看一張中國最新航拍的特寫, 請找到你家的位置, 這種方法遠遠比看各地GDP數字更直觀!

如果你覺的不能窺其全貌, 請看下面這張:

下面我們來看看局部。

下麵這是長三角。 毫無疑問長三角是中國第一大財富集中區, 同時也是最均衡的地區!

下面這張是環渤海地區, 也是中國第二大財富集中區。 不過, 北京雖然很耀眼, 但是同周邊地區並不能相互映襯, 集聚效應太明顯。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張圖, 珠三角是中國第三大財富聚集區, 確實非常耀眼。 然而其周邊卻非常暗淡,

廣州和深圳的發展已經對廣東形成虹吸效應, 貧富分化太嚴重。

下面這張這是中國中部地區, 大家覺的武漢、長沙、南昌, 究竟誰才能率領中部崛起?

不過, 中部省份有個明顯特點:那就是是省會一家獨大!水木然認為中部廣大省份必須從自己區域內劃出一個經濟特權, 同省會遙相呼應,這樣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下面這張是中國中原城市群,如果對比鄭州和西安兩個城市,就城區面積來說,西安要強於鄭州,但是鄭州周邊明顯強于西安周邊,說明中國西部待開發地區還是很多!

下面這張是膠東半島,山東的GDP總量僅次於廣東,相對來說分佈還比較均衡,青島和濟南的互相映襯發揮了很大作用。

下面這張是台海地區,臺灣確實比大陸要均衡!

再來看看成都和重慶這對兄弟,成都確實比重慶要強!

這是東北地區,瀋陽顯然是東三省的領頭羊!再依次是長春哈爾濱。

下面這張是中國的西南地區:昆明和貴陽,全靠你們了!

下面這張比較特殊,是紅外線感應!

下面這張是中國的鐵路網:

OK,看完了中國,我們再看看其它地區,下面這張是歐洲,確切的說是西歐。大家自己對比,自己感受,我不再多言!

下面這張是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地區:

下面這張是美國,看來東西部差距也不小!

下麵這張是義大利:

再來看看全球格局吧:

上圖是非洲、歐洲及中東地區

上圖是亞洲

上圖是大洋洲

上圖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上圖是全景!

產業鏈也是一條財富鏈,每一個城市都處於一個節點,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價值和財富。

我們以紡織服裝為例做一個說明:新疆的“棉花”先運到山東,在山東做成“紗線”,山東的“紗線”再運到“江浙”做成面料,這些面料再運到廣東做成“服裝”,然後再貼上各大品牌的標籤,我們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從“棉花”到“紗線”是初級加工,這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從“紗線”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項功能的檢測,而從“面料”到“服裝”則需要設計師的創意注入,然後才能成為一件衣服。最後就是“品牌”運作,經過品牌方不斷的行銷和宣傳,最終成為各類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裝。

大家發現沒有,在這條傳統的產業鏈中,從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東、江浙、廣東,這些區域的經濟水準依次遞增。

這就是定位決定的,你所處的環節越高,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大,以腦力勞動為主,獲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處的環節越低,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低,以體力勞動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產。

從產品角度來說,品牌運作就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比如我們使用的蘋果手機,雖然都是富士康生產的,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它是“中國製造”的,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處。這也是中國經濟的瓶頸,淪為給別人代加工的地步,處於整個世界產業鏈的低端環節。

從商業角度來說,金融才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無論是服裝這樣的快消品,還是服務行業,很多品牌都把總部設立在北京,賺到了錢再送到上海運作(上海股交所)。

中國區域經濟格局就是這樣來的:

新疆—山東—江浙—廣東—北京—上海。

究其本質是這樣的:

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

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有時先天條件更容易決定一個區域的定位,比如幾乎所有的“資源強勢區域”都處於“經濟窪陷區域”。比如內蒙、新疆、山西擁有很多優越的原材料,羊毛、礦產等等自然資源,無論你的養殖、開礦技術做到多麼極致,卻永遠只能處於“資源”這個最低端環節。

而所有的商業模式發展最後,就是錢如何生錢的問題,這就是金融的本質,它位於食物鏈的最高端。

而江浙和廣東往往其實都是土地的貧瘠之處,他們只有從事商業活動的才能維持生活。這就好比一個人天生擁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進取”。而一個人如果生下來“一無所有”,必然會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

我想到了人生

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你生下來就處於某個環節。你的環節定位既跟你的區域有關,也跟你的背景、環境、學識、能力有關。無論你在某個環節做到多麼極致,永遠還只能停留在這個環節。

比如很多人從技術員做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特級工程師,依舊還是技術工人……其實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變現狀是“跳出去”,這需要你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問題。

城市也是如此,一個城市的GDP只是他的外在。這個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麼?它有沒有內在的張力?這一點決定著這個城市的發展。

的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這一點可怕到你所在的區域也可以成為制約你發展的條件。如果沒有互聯網,中國(包括世界)依然會按照既定的秩序運轉,但是互聯網加劇世界的變化,比如杭州就是最典型互聯網時代的大逆襲。

水木然曾在《時代之巔》裡總結過這樣一段話:中國傳統的一線城市格局是北上廣深,即:權力調控中心在北京、金融中心在上海,科技中心在深圳,傳統的商品集散地在廣州。而現在杭州的互聯網不僅衝擊到了廣州的外貿,還會影響上海的金融地位,因此未來杭州的地位一定會凸顯!

放眼四望,未來的社會財富不再只是產品,而是資料和資訊。誰對接了消費者的需求、誰掌握了消費資料、誰就在書寫商務邏輯。

總之,中國的未來依然充滿各種變數,城市格局依然會動盪。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定位決定未來。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這就好比一個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屬於泛泛之輩,你怎麼看好的它的前程?

還有很多城市搖擺不定,今天說自己領先中部崛起,明天喊著要融入長三角,這就好比當你發現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幹時,其實他什麼都幹不好。而當你發現一個什麼都幹不了時,卻總有一方面,是什麼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還沒有發掘到它的潛力!

同省會遙相呼應,這樣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下面這張是中國中原城市群,如果對比鄭州和西安兩個城市,就城區面積來說,西安要強於鄭州,但是鄭州周邊明顯強于西安周邊,說明中國西部待開發地區還是很多!

下面這張是膠東半島,山東的GDP總量僅次於廣東,相對來說分佈還比較均衡,青島和濟南的互相映襯發揮了很大作用。

下面這張是台海地區,臺灣確實比大陸要均衡!

再來看看成都和重慶這對兄弟,成都確實比重慶要強!

這是東北地區,瀋陽顯然是東三省的領頭羊!再依次是長春哈爾濱。

下面這張是中國的西南地區:昆明和貴陽,全靠你們了!

下面這張比較特殊,是紅外線感應!

下面這張是中國的鐵路網:

OK,看完了中國,我們再看看其它地區,下面這張是歐洲,確切的說是西歐。大家自己對比,自己感受,我不再多言!

下面這張是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地區:

下面這張是美國,看來東西部差距也不小!

下麵這張是義大利:

再來看看全球格局吧:

上圖是非洲、歐洲及中東地區

上圖是亞洲

上圖是大洋洲

上圖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上圖是全景!

產業鏈也是一條財富鏈,每一個城市都處於一個節點,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價值和財富。

我們以紡織服裝為例做一個說明:新疆的“棉花”先運到山東,在山東做成“紗線”,山東的“紗線”再運到“江浙”做成面料,這些面料再運到廣東做成“服裝”,然後再貼上各大品牌的標籤,我們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從“棉花”到“紗線”是初級加工,這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從“紗線”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項功能的檢測,而從“面料”到“服裝”則需要設計師的創意注入,然後才能成為一件衣服。最後就是“品牌”運作,經過品牌方不斷的行銷和宣傳,最終成為各類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裝。

大家發現沒有,在這條傳統的產業鏈中,從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東、江浙、廣東,這些區域的經濟水準依次遞增。

這就是定位決定的,你所處的環節越高,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大,以腦力勞動為主,獲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處的環節越低,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低,以體力勞動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產。

從產品角度來說,品牌運作就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比如我們使用的蘋果手機,雖然都是富士康生產的,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它是“中國製造”的,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處。這也是中國經濟的瓶頸,淪為給別人代加工的地步,處於整個世界產業鏈的低端環節。

從商業角度來說,金融才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無論是服裝這樣的快消品,還是服務行業,很多品牌都把總部設立在北京,賺到了錢再送到上海運作(上海股交所)。

中國區域經濟格局就是這樣來的:

新疆—山東—江浙—廣東—北京—上海。

究其本質是這樣的:

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

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有時先天條件更容易決定一個區域的定位,比如幾乎所有的“資源強勢區域”都處於“經濟窪陷區域”。比如內蒙、新疆、山西擁有很多優越的原材料,羊毛、礦產等等自然資源,無論你的養殖、開礦技術做到多麼極致,卻永遠只能處於“資源”這個最低端環節。

而所有的商業模式發展最後,就是錢如何生錢的問題,這就是金融的本質,它位於食物鏈的最高端。

而江浙和廣東往往其實都是土地的貧瘠之處,他們只有從事商業活動的才能維持生活。這就好比一個人天生擁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進取”。而一個人如果生下來“一無所有”,必然會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

我想到了人生

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你生下來就處於某個環節。你的環節定位既跟你的區域有關,也跟你的背景、環境、學識、能力有關。無論你在某個環節做到多麼極致,永遠還只能停留在這個環節。

比如很多人從技術員做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特級工程師,依舊還是技術工人……其實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變現狀是“跳出去”,這需要你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問題。

城市也是如此,一個城市的GDP只是他的外在。這個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麼?它有沒有內在的張力?這一點決定著這個城市的發展。

的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這一點可怕到你所在的區域也可以成為制約你發展的條件。如果沒有互聯網,中國(包括世界)依然會按照既定的秩序運轉,但是互聯網加劇世界的變化,比如杭州就是最典型互聯網時代的大逆襲。

水木然曾在《時代之巔》裡總結過這樣一段話:中國傳統的一線城市格局是北上廣深,即:權力調控中心在北京、金融中心在上海,科技中心在深圳,傳統的商品集散地在廣州。而現在杭州的互聯網不僅衝擊到了廣州的外貿,還會影響上海的金融地位,因此未來杭州的地位一定會凸顯!

放眼四望,未來的社會財富不再只是產品,而是資料和資訊。誰對接了消費者的需求、誰掌握了消費資料、誰就在書寫商務邏輯。

總之,中國的未來依然充滿各種變數,城市格局依然會動盪。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定位決定未來。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這就好比一個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屬於泛泛之輩,你怎麼看好的它的前程?

還有很多城市搖擺不定,今天說自己領先中部崛起,明天喊著要融入長三角,這就好比當你發現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幹時,其實他什麼都幹不好。而當你發現一個什麼都幹不了時,卻總有一方面,是什麼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還沒有發掘到它的潛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