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千古奇冤:竊蛋龍孵蛋的故事

你是不是對標題裡的“千古奇冤”感到奇怪呢?恐龍能有什麼冤屈呢?有, 對我們今天的主角——嗜角竊蛋龍來說, 它的名字就是古生物學歷史上的一樁著名冤案。 科學隊長今天的故事, 就要從烈日炎炎的蒙古戈壁說起, 聊一聊湮沒在黃沙裡的竊蛋龍。

竊蛋龍的骨架模型

這是一副不完整的骨架, 竊蛋龍頭骨長度大約占到整個身體的十分之一。 雖然竊蛋龍是一種相對小型的恐龍, 但它們卻具有不可小覷的力量哦。 科學家發現的化石證據表明, 它們能夠用胃石磨碎植物, 而有力的喙狀嘴也可以咬碎附近的軟體動物, 比如蛤蜊和螺類。

葬火龍(一種竊蛋龍類)守護巢穴中的蛋的化石

看, 葬火龍正小心守護著巢穴裡的這些蛋呢, 多麼盡責的家長呀!古生物學家們給這件化石取了一個親切的昵稱, “大媽媽”。

竊蛋龍的蛋化石

保存相對完好的恐龍蛋清晰可見。 為竊蛋龍“正名”的關鍵性證據, 就是在1993年從恐龍蛋裡發現的。 原以為是原角龍的蛋化石, 裡面竟然是竊蛋龍類的胚胎呀!

嗜角竊蛋龍頭部的復原圖。

嗜角竊蛋龍有著堅硬的喙, 也就是十分強有力的嘴, 讓它們咬碎蛤蜊堅硬的外殼, 吃到肥美的肉。 看起來是不是很像鳥類呢?其實呀, 它們和生活在現代的鳥類是遠親, 竊蛋龍也會孵化和保護自己的蛋。

葬火龍(一種竊蛋龍類)的蛋化石

經研究考證, 這個蛋化石中的幼龍胚胎是屬於葬火龍, 也就是竊蛋龍的一種。 在背負了“竊蛋”名聲數十載後, 竊蛋龍終於被“平冤”。

※ 快把有趣的節目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