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六千噸護衛艦配萬噸防空驅逐艦才是最佳搭檔,瀕海戰鬥艦遲早要爛

軍情瞭望台第597期 頭條獨家 在過去的二十年內, 美海軍一直在摸索未來護衛艦的發展方向, 但過了二十年一直沒搞清楚。 從2001至2002年提出瀕海戰鬥艦方案之後,

直到今天, 瀕海戰鬥艦也還是那個模樣,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我們看看2002年落實的瀕海戰鬥艦任務需求, 側重瀕海地區反水面作戰、水雷對抗作戰、反潛作戰、偵察、特種作戰支持等。 高速化是瀕海戰鬥艦的亮點之一。

不過在導彈武器遍地開花的時代, 高速也不是一個出路, 跑得再快, 也不跑不過導彈。 在摸索二十多年後, 美軍發現, 自己對護衛艦的概念就是一竅不通, 從佩里級開始, 到今天的瀕海戰鬥艦, 屢屢提出與世界護衛艦發展相悖的思路, 甚至連護衛艦都不會造了。 當前的護衛艦已經向多用途化發展, 在瀕海戰鬥艦專案之後, 美軍認為瀕海戰鬥艦無法解決問題, 還是需要一種多用途護衛艦撐場面。

伯克級的噸位超過9000噸, 而且還可能向更大的方向發展, 因為日本的愛宕級和韓國的KDXIII型驅逐艦都超過了萬噸。 驅逐艦巡洋艦化已經是個趨勢, 攜帶更多的導彈和更大的雷達, 不僅能夠防空, 還可以反導, 驅逐艦防空反導的特點將是未來數十年內的發展方向。

那麼護衛艦噸位要進一步放大, 達到6000噸級, 多用途化更加明顯, 搭載小型相控陣雷達, 防空、反艦、反潛樣樣精通。

如果按照俄羅斯海軍的觀點, 6000噸級的護衛艦還需要能夠發射巡航導彈, 對地也沒有問題。 於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六千噸護衛艦配萬噸防空驅逐艦才是最佳搭檔, 美軍發展的瀕海戰鬥艦遲早要爛尾。 目前美海軍正在與西班牙、挪威造船廠接觸, 試圖用歐洲的技術建造護衛艦, 排水量在5000至6000噸, 搭載小型宙斯盾。

隨著驅逐艦噸位上漲, 傳統的巡洋艦已經不復存在, 因為導彈垂直化發射後巡洋艦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萬噸級艦身無非就是為了搭載龐大的雷達和反艦導彈, 反艦導彈已經小型化, 即便是超音速的反艦導彈都可以做到通用垂發。 雷達也相控陣化, 基洛夫級這樣的巡洋艦已經沒有後續艦的可能, 光榮級也是類似, 不會有後續新建造的同型艦出現。 如果俄羅斯海軍要造驅逐艦, 那必然是萬噸級的防空驅逐艦, 還能反導,

畢竟這樣的性價比才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