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90後美女拒絕給領導訂盒飯?

如今, 關於年輕一代的討論, 除了“自由”, 還有“自我”。

最近有關90後、95後的話題層出不窮, 從“中年油膩”、“90後開始脫髮”再到“第一批95後已經離婚了”,

群嘲的標籤似乎愈演愈烈。 但這並不影響年輕一代繼續“我行我素”, 因為他們的世界可比這些硬塞的標籤有趣鮮活得多。

有資料調查顯示

“我”, 是90後提及率最高的一個字, 在社交媒體日常表達中, 出現頻率比80後要高出約8%。 ”相比於80後, 90後有著更強烈地表達自我、展現自我的欲望。

而中國青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長鄧希泉認為, 90後的“自我表現”特徵, 是進入相對豐裕社會必然出現的社會事實。 他們身上崇尚多元化、個性化的精神, 正是“自我表現”意識從覺醒到張揚的過程。

拒絕迎合不跟風, 小眾才是大愛

近年來, 90後消費觀是一個較為惹眼的話題。

作為比較獨立有主見的一代,

90後更偏重于做人群中最精緻的那個。

小眾癌精緻病晚期患者Vivian表示,

“別看大牌包包經典、耐用又百搭, 但如果沒有一款小眾包來標榜自己的好品位, 哪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年輕人類。 ”購物沒點小癖好, 都顯得不夠酷。

在對“90後消費習慣”分析中也發現, “在購物的選擇上, 77.3%的90後會注重自己是否喜歡, 40.5%會關注價格高低, 31.9%會受到朋友推薦的影響。 ”廣告促銷並不會受到他們的青睞。

他們會更多的以自己個人偏好作為購物出發點, 大眾喜不喜歡不重要, 價格高低也是次要, 自己喜歡才是最好。

追求深度自我, 展示自己的獨一無二

在《大時代小世界——中國90後青年生活形態報告》中提到, “90後嚮往的, 是發現自己天賦, 圍繞興趣愛好展開生活, 做一個自我認可的不普通的普通人。 ”

如今,

也有越來越多的90後,

把興趣愛好變成充滿個人味道的標籤。

1993年生的姑娘Lina, 工作中是個文靜的程式猿, 笑起來軟萌靦腆。 誰能想到, 下班後的她還是一個受到幾萬粉絲追捧的古風歌手和coser, 更是經常受邀參加音樂歌會的演出。

相較於四平八穩的70、80前輩, 90後的追求顯得更加鮮活多彩。 他們以自我為中心, 敢於SHOW出自我, 展示著自己的與眾不同, 以致容易讓很多按部就班的70、80後將他們定義為“變異體”。

精緻的自我規劃者, 更重自我價值實現

“遇到90後, 我十幾年的管理經驗要清零了!”經常看到有人提問, 如何管理現在的90後、95後。 步入職場年輕一代, 總給人一種任性、自我的感覺。 還記得之前“70後讓90後訂盒飯被拒”的事情, 曾引起了“幾代人”的廣泛討論。

北大劉德寰小組在研究90後時認為

“精緻的自我規劃者”是他們的首要標誌。

生長在物質生活比較豐富的時代, 同時又是第一批互聯網原住民, 90後才不care 你是不是領導, 不在規劃內的果斷拒絕, “盲目聽從”可不在他們的字典裡。

想要和他們打成一片,

固有的管理已經不太好使, 多聽聽年輕的聲音和態度才是關鍵。

有人說, 90後是回歸自我的第一代。 今年大熱的freestyle或許就是對他們最好的說明。 相比於70、80後, 90後愛自由, 更活得自我。 他們為新時代的生活增添了無限可能, 也走進職場發光發熱。 如今在前人眼中“任性”的他們, 已經用行動成為“勇敢”、“獨立”、“創新”的代言人。

你眼中的年輕一代是怎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