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十九大專題」廣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新部署 建設新時代法治化營商環境

點擊↑“廣州普法”關注微信號

法者, 治之端也。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被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對於經濟社會發展與法治建設之間的關係, 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認為:經濟是硬實力、法治是軟實力。 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品質健康發展的新征程上, 廣州必須更加注重推進新時代以法治為核心的城市軟實力建設, 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早在2015年, 廣州就出臺了建設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3年行動方案, 率先對提升營商環境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今年以來, 廣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將“提升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首要重點改革專案, 市委政法委牽頭制定《提升廣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總體工作方案》, 提出組織開展一個問卷調查、制訂一個政策檔、舉辦一個高端論壇等“八個一”活動。

目前,

廣州總部經濟發展能力居全國前三,

在穗投資的外資企業達2.7萬家,

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20家

把總部或地區總部設在廣州。

今年12月, 《財富》全球論壇將在羊城舉辦。

這一論壇能夠落戶廣州,

充分反映出廣州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

資源集聚能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1法治政府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目前, 廣州已全面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 工商登記實現“全城通辦”, 並同步推行電子營業執照, 在全國率先實現電子營業執照與省、市數位憑證體系的綁定和深度集成。

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曉丹介紹, 企業來穗創業, 首先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 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維護公平交易和自由競爭秩序。

截至目前,

廣州已進行了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面取消,

行政審批效能大幅提高。

實踐中, 廣州大力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3項試點工作, 以強化社會監督, 防範行政機關不作為、亂作為。 至今年4月1日, 廣州39個市直部門全部完成行政執法資料公開, 在國內完成了“首曬”行政執法資料的創舉。

在廣州市政府門戶網站的“2016年度行政執法資料公開”欄目可以看到,

39個市直部門2016年度罰沒總金額超過12.5億元, 哪家單位有多少項行政處罰權、處罰了多少宗、罰了多少錢, 均可在資料中找到答案。

“放得下”也必須“管得住”,

廣州市政府在放權的同時,

也同步加大了對企業、

行業的依法監管,

督促它們依法經商。

目前, 廣州市對在穗企業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物件, 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誠信檔案、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 打造市級公共信用資訊統一對外發佈、查詢和異議受理等信用資訊平臺——“信用廣州網”。

廣州用政府減許可權權和監管改革,

換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釋放:

2016年,

全市新登記各類商事主體比2015年增長22%,

高出全國平均增速8個百分點;

連續四年獲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

2公正司法護佑企業公平競爭有序發展

按規定辦事不求人,按法律經營不怕事,利益受損不怕打官司——我們把總部落戶在廣州,看重的就是這裡的法治環境。

國內某知名電商銷售企業負責人說。

去年,該企業旗下的知名電商平臺被違法者利用,大肆銷售假冒的“茅臺”“五糧液”等名酒,讓平臺與企業陷入信任危機。

荔灣區檢察院查辦該案後,採取行動集中打擊此類犯罪,還就電商平臺售假的防範以及企業的法治建設等向全區電商行業建言獻策,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在司法活動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原則,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曉丹說。

為了給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省首設金融審判庭,

成立全國首個涉“一帶一路”建設案件專業合議庭,

成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

推動成立全國首家破產管理人自治組織

——廣州市破產管理人協會;

廣州海事法院在南沙區成立

廣東自由貿易區巡迴法庭;

廣州仲裁委成立中國南沙國際仲裁中心,

全力助推自貿區經濟社會發展。

產權保護是很多跨國企業非常重視的營商因素。去年以來,廣州市公安機關共偵破各類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侵佔企業利益案件715宗,搗毀制售假窩點323個,查獲假冒偽劣商品案值超過10億元。全市檢察機關積極參與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簡化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手續,積極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11月4日,一場“智慧財產權與世界財富”主題論壇在廣州舉行,全國各地及國外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專家、學者、法官、律師等齊集羊城,探討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熱點問題,充分展示了廣州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和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方面的強大實力。

根據廣東省委政法委委託協力廠商機構開展的2017年上半年民意調查顯示,廣州市群眾安全感、政法工作滿意度、平安創建知曉度分別位列全省第三位、第一位和第二位。2016年9月,廣州市被中央綜治委、公安部、國家發改委確認為全國“雪亮工程”示範城市,成為超大城市中的唯一一個。今年6月底,全國“雪亮工程”建設推進會以視頻直播的形式向全國介紹了運用視頻監控守護城市平安的經驗做法。

平安有序、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護佑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有序發展,

為廣州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注入了充沛的活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佈的

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中,

廣州排名全國第一。

3法治成為每個公民和企業的行為準則

近日,在南沙區商事調解中心,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的雙方,在該中心特邀的香港調解員的調解下,不到2小時就達成調解協定,雙方握手言和。

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是廣州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在這裡,

廣州建立了商事特邀調解制度,

聘任境內外特邀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

建立了線上商事調解中心,

研發自貿區商事調解APP,

構建起自貿區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格局。

廣東省委黨校法學教授、法治廣東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表示,“一個城市,只有市民信法、企業守法、碰到問題找法、解決矛盾靠法,讓法治成為每一個公民和市場主體的行為準則,才能孕育出政通人和、宜居宜業的營商環境。”

為了實現“全民守法”的良好局面,

廣州積極推動法治宣傳與大眾媒體、

現代資訊技術、

法治文化建設同步。

今年9月,一場聲勢浩大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宣傳月”活動在廣州鋪開。在市委政法委牽頭下,該市的涉企行政、司法單位針對本部門依法實施但企業和市民知曉率不高、獲得感不強的優惠政策和便民利企措施進行集中宣傳,通過宣傳承諾倒逼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提升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識和水準。

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是廣州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一大利器。廣州先後組建四個百名專家律師“暖企行動”法律服務團,為企業合併重組、外貿投資、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提供法律支援;廣州市法學會通過“以法興企”文化沙龍,為企業家們搭建與法學專家面對面溝通諮詢法律問題的平臺。

為更好地實現法治引領、規範、保障經濟發展的作用,今年7月,廣州市委政法委制定《關於開展類案發佈工作的實施方案》,組織發動政法及行政執法等部門,梳理分析執法司法大資料,向企業發佈防範法律風險提示。此後,該委聯合相關部門發佈的電子商務活動法律風險的提示、各種詐騙犯罪“套路”的梳理、房屋交易的法律風險等分析報告,在廣州商界引起強烈反響。

此外,

廣州仲裁委員會在國內率先打造網路仲裁平臺,

資料從交易平臺調出並直接推送到仲裁雲平臺上,

從立案、受理到裁決、送達

全部程式都在網上進行,

實現“一鍵仲裁”。

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的形成,

需要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強有力的支撐。

在廣州立白企業集團的各大生產基地,

從辦公場所、生產車間

到園區綠地、廠區道路等,

隨處可見的法治宣傳園地和宣傳欄

讓這裡的員工時刻接受著法治的薰陶。

無處不在的法律服務,其實就是無處不在的法律課堂,只有人人懂法,才能人人守法,只有人人守法,才有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立白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凱旋說。

在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創建中,廣州注重推進企業法治文化的建設,建立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層及管理人員法治培訓制度,做到普法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法治宣傳員(志願者)隊伍,建立人員調解組織和法律援助聯絡員,讓企業員工知法、守法、遇事用法。

拓展閱讀

編輯丨駱猛清

來源 | 法制日報

2016年,

全市新登記各類商事主體比2015年增長22%,

高出全國平均增速8個百分點;

連續四年獲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

2公正司法護佑企業公平競爭有序發展

按規定辦事不求人,按法律經營不怕事,利益受損不怕打官司——我們把總部落戶在廣州,看重的就是這裡的法治環境。

國內某知名電商銷售企業負責人說。

去年,該企業旗下的知名電商平臺被違法者利用,大肆銷售假冒的“茅臺”“五糧液”等名酒,讓平臺與企業陷入信任危機。

荔灣區檢察院查辦該案後,採取行動集中打擊此類犯罪,還就電商平臺售假的防範以及企業的法治建設等向全區電商行業建言獻策,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在司法活動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原則,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曉丹說。

為了給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全省首設金融審判庭,

成立全國首個涉“一帶一路”建設案件專業合議庭,

成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

推動成立全國首家破產管理人自治組織

——廣州市破產管理人協會;

廣州海事法院在南沙區成立

廣東自由貿易區巡迴法庭;

廣州仲裁委成立中國南沙國際仲裁中心,

全力助推自貿區經濟社會發展。

產權保護是很多跨國企業非常重視的營商因素。去年以來,廣州市公安機關共偵破各類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侵佔企業利益案件715宗,搗毀制售假窩點323個,查獲假冒偽劣商品案值超過10億元。全市檢察機關積極參與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簡化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手續,積極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11月4日,一場“智慧財產權與世界財富”主題論壇在廣州舉行,全國各地及國外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專家、學者、法官、律師等齊集羊城,探討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熱點問題,充分展示了廣州在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和智慧財產權法律服務方面的強大實力。

根據廣東省委政法委委託協力廠商機構開展的2017年上半年民意調查顯示,廣州市群眾安全感、政法工作滿意度、平安創建知曉度分別位列全省第三位、第一位和第二位。2016年9月,廣州市被中央綜治委、公安部、國家發改委確認為全國“雪亮工程”示範城市,成為超大城市中的唯一一個。今年6月底,全國“雪亮工程”建設推進會以視頻直播的形式向全國介紹了運用視頻監控守護城市平安的經驗做法。

平安有序、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護佑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有序發展,

為廣州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注入了充沛的活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佈的

2017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中,

廣州排名全國第一。

3法治成為每個公民和企業的行為準則

近日,在南沙區商事調解中心,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的雙方,在該中心特邀的香港調解員的調解下,不到2小時就達成調解協定,雙方握手言和。

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是廣州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在這裡,

廣州建立了商事特邀調解制度,

聘任境內外特邀調解組織和特邀調解員,

建立了線上商事調解中心,

研發自貿區商事調解APP,

構建起自貿區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格局。

廣東省委黨校法學教授、法治廣東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表示,“一個城市,只有市民信法、企業守法、碰到問題找法、解決矛盾靠法,讓法治成為每一個公民和市場主體的行為準則,才能孕育出政通人和、宜居宜業的營商環境。”

為了實現“全民守法”的良好局面,

廣州積極推動法治宣傳與大眾媒體、

現代資訊技術、

法治文化建設同步。

今年9月,一場聲勢浩大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宣傳月”活動在廣州鋪開。在市委政法委牽頭下,該市的涉企行政、司法單位針對本部門依法實施但企業和市民知曉率不高、獲得感不強的優惠政策和便民利企措施進行集中宣傳,通過宣傳承諾倒逼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提升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意識和水準。

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是廣州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一大利器。廣州先後組建四個百名專家律師“暖企行動”法律服務團,為企業合併重組、外貿投資、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提供法律支援;廣州市法學會通過“以法興企”文化沙龍,為企業家們搭建與法學專家面對面溝通諮詢法律問題的平臺。

為更好地實現法治引領、規範、保障經濟發展的作用,今年7月,廣州市委政法委制定《關於開展類案發佈工作的實施方案》,組織發動政法及行政執法等部門,梳理分析執法司法大資料,向企業發佈防範法律風險提示。此後,該委聯合相關部門發佈的電子商務活動法律風險的提示、各種詐騙犯罪“套路”的梳理、房屋交易的法律風險等分析報告,在廣州商界引起強烈反響。

此外,

廣州仲裁委員會在國內率先打造網路仲裁平臺,

資料從交易平臺調出並直接推送到仲裁雲平臺上,

從立案、受理到裁決、送達

全部程式都在網上進行,

實現“一鍵仲裁”。

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的形成,

需要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強有力的支撐。

在廣州立白企業集團的各大生產基地,

從辦公場所、生產車間

到園區綠地、廠區道路等,

隨處可見的法治宣傳園地和宣傳欄

讓這裡的員工時刻接受著法治的薰陶。

無處不在的法律服務,其實就是無處不在的法律課堂,只有人人懂法,才能人人守法,只有人人守法,才有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立白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凱旋說。

在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創建中,廣州注重推進企業法治文化的建設,建立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層及管理人員法治培訓制度,做到普法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法治宣傳員(志願者)隊伍,建立人員調解組織和法律援助聯絡員,讓企業員工知法、守法、遇事用法。

拓展閱讀

編輯丨駱猛清

來源 | 法制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