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糧食最低收購價下調,2018年我們如何應對?

國家發改委於10月底公佈了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標準, 這是自 2006年國家出臺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來首次下調價格。 那麼此次下調對未來糧食格局都有哪些影響呢?

冬小麥種植面積基本穩定

由於國家公佈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時, 主產省冬小麥種植已經大面積展開, 再加上不少農民還在觀望, 因此, 國家政策調整對農民種植小麥的意向影響並不大。 農業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 目前全國冬小麥種植已經完成91.2%, 面積基本穩定。

對優質糧影響不大

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保護農民種糧利益的一項措施, 定義在保底政策, 這一政策的調整對於優質糧影響不大。 南陽市興洋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新洋說小麥價格下調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影響, 主要是我們的小麥強級優質佔領市場。

為什麼要下調最低收購價執行標準?

我國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始於2004年, 由於當時糧食總量不足, 供求偏緊, 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出臺了最低收購價政策, 為農民收益托底。 之後, 連續多年提高最低收購價水準, 有效促進了糧食總量增加, 但是也使糧食價格高於市場正常水準。

這個政策發展至今出現了新的形勢新的問題, 目前糧食產品儲備過剩, 這種情況下形成了供和需的不對稱。

調優品種提升產量和品質

從水稻到小麥, 今年最低收購價均做出了調整, 部分農戶已經自找出路, 積極應對。 安徽小崗村新型經營主體應對水稻最低收購價下調政策的做法是, 施用有機肥, 嘗試綠色發展。 河南一新型經營主體表示, 規避收益下降的最好辦法, 就是看市場調品種。 最低收購價是托底政策, 實在是賣不出去了才走的一條路。 咱們農民未來的重點要盯著市場, 盯著優質優價, 盯著龍頭企業對品種的要求上去。

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 種植業進入變革陣痛期。 不僅種植戶積極求變, 國家也要積極應對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杜鷹對下一步小麥、稻穀價格改革提出了兩點建議:進一步完善補貼辦法。 小麥、稻穀改革後的補貼可以考慮與已經整合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補貼掛起鉤來。

按照“保留框架、增加彈性”的思路深化小麥、稻穀價改。 小麥稻穀是口糧, 重要性程度高, 且可替代性差, 生產又高度分散, 把價格放開, 單靠補貼難以穩定生產者預期, 有必要保留價格托底政策。 增加彈性, 就是定價水準應儘量貼近市場, 一般年份以不啟動最低收購價為准。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 糧食收儲企業的改革。 (呱呱三農編輯:趙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