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地西泮(安定)的臨床其他用途

冶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用地西泮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 這與地西泮抑制中腦網狀結構神經元放電及直接抑制神經突觸有關。

方法: 1.眶上孔封閉: 用長3cm 的5.5號針頭刺入眶上孔約5 mm,緩慢注入地西泮2.5 mg, 再注入維生素B1 25mg 與維生素B12 50mg 混合液。 2.眶下孔封閉: 用長約3cm 的5.5號針頭刺入眶下孔約1cm,注射2%普魯卡因0.5ml, 停5分鐘後緩慢注入地西泮5mg,再注入與上相同劑量的維生素B1及維生素B12 混合液。 3.半月神經節封閉: 在顴骨結下1.5cm和內0.5cm(距口角3cm)處, 用長8mm 的5.5號針頭向後上內方向刺入5.5~6cm 達卵圓孔, 憑觸覺沿卵圓孔骨緣緩緩滑入0.5~1cm 即達半月神經節, 抽吸無回血或腦脊液後, 注入2%普魯卡因2m1。 如面部有麻木感, 經棉簽劃痕檢查面部感覺喪失範圍符合要求, 停5~10 分鐘, 緩慢注入地西泮10 mg, 再注入維生素B1 100mg與維生素B12 250mg 混合液。 以上治療方法均為1次/日, 10次為1個療程, 必要時間隔10日行第2個療程。

輔助治療偏頭痛

偏頭痛患者, 在潑尼松、普萘洛爾、苯妥英鈉治療的基礎上酌情加地西泮.5 mg, 3 次/日, 療程一般10~15 日, 適用於偏頭痛並失眠、精神緊張者。

預防闌尾炎切除術中牽拉反應

方法: 術前30分鐘以4cm長的5號細針頭快速垂直刺入雙側內關穴皮下, 撚轉進針2.5~3 cm,獲得滿意針感, 抽吸無回血後, 注入地西泮0.1ml(0.5mg), 然後再進針0.5 cm,取下注射器, 保留針頭, 以消毒紗布覆蓋, 至關閉腹膜為止。

減少氯胺酮麻醉蘇醒期不良反應

氯胺酮作用快, 持續時間短, 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其麻醉後可致幻夢、錯覺甚至幻覺等。 其與地西泮合用即可減少氯胺酮麻醉蘇醒期不良反應。 方法:術前60 分鐘肌內注射地西泮10mg, 術後再靜脈注射地西泮5~10 mg 即可。

治療消化性潰瘍

用呋喃唑酮佐以地西泮2.5mg/次,

口服, 3次/日, 對消化性潰瘍有效, 可用於治療因精神緊張所致的難治性消化性潰瘍。

治療室性心律失常

地西泮對室性心律失常有良效。 多在用藥2分鐘後見效。 用法: 于發作時靜脈注射地西泮10~20mg /次。

預防琥珀膽鹼引起術後肌痛

全麻誘導快速氣管內插管的主要方法是用硫噴妥鈉加琥珀膽鹼。 而琥珀膽鹼有致肌痛不良反應。 術前靜脈注射地西泮0.1~0.2 mg/kg體重。

治療腎絞痛

用地西泮10mg 靜脈注射治療腎絞痛患者, 個別重複注射1次。

治療急性心肌梗死

對於缺血性心臟病和心肌病併發左心衰竭者, 給子地西洋0.1mg /kg緩慢靜脈注射, 可使動脈壓平均下降9.8mmHg,左室舒張壓顯著下降, 心肌耗氧量明顯減少, 改善心功能。 心肌梗死後立即用地西洋10m 靜脈注射,

1小時後改為15 mg口服, 8小時1次, 共3日, 可減少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 地西泮10~20mg 靜脈注射有助於室性早搏恢復為竇律, 一般2分鐘可見效, 維持40分鐘。

治療頑固性面肌痙攣

取主穴: 翳風、四白(均患側)。 配穴:攢竹、陽白、下關、頰車、地倉、迎香、顴髎、巨髎。 不提插及撚轉, 留針2小時, 1次/日。 併發痙攣在眼輪匝肌取攢竹、四白, 口輪匝肌取地倉、迎香、翳風(均面肌抽搐較甚處)。 每次取2穴, 用地西泮注射液, 穴位注射, 每穴1m1(5mg),2次/周, 4次為1個療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