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們說|畢業後,你辭了多少次職?

畢業, 對一些人而言是一個沉睡在記憶長河中的詞, 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可能就在昨日。 畢業意味著就業或失業, 工作是伴隨我們大半生的事情, 有些人可能是一份工作隨一生, 有些人可能一年換了三份工作。 其實, 對待一份工作就像談戀愛, 只是長久關係好像都不太牢靠, 分手可能是一個衝突或者一個不起眼的問題導致的。

畢業後, 你辭了多少次職呢?又是為什麼辭職呢?

我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瘋荷馬:

畢業兩年, 第三份工作。 第一份公司無前途, 工作混日子;第二份活多錢少, 但是可以學習, 堅持了兩年, 然後準備跳槽的時候各種被挖;現在薪資翻番, 已是管理。 只想說, 別因為幹不好辭職, 那是你不行, 要因為不能做到更好而辭職那是你酷。

@石榴:

一次。 工作了三年, 辭去並不厭惡的工作開始從事自由職業。 現在是一個照相的, 也有三年了, 很開心,

不遺憾。 有時候決定要有一個新的開始, 不一定是因為窘迫, 而是覺得生活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九月:

工作八年, 一次都沒辭過, 但是最近在考慮辭職。 有時候, 我們糊裡糊塗, 卻忘了生活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魚精:

今年大學畢業, 被直接押送去本地電視臺工作了兩個月( 8.23-10.23 ),

之後在父母極力反對下辭職。 原因很簡單, 就三個字:不適合。 體制內的工作清淡又麻木, 而我希望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在我身上產生反應, 好比如健身可以讓我健康, 看書可以讓我寫出更好的文章, 旅行可以讓我更加全面地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希望自己在每一次行動之後都有所提高, 需要一個寬廣的視角和新奇的體驗, 需要充足的時間去成長。 我的老師說“想活下去很容易, 關鍵是怎麼活”, 我清楚“怎麼活”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 在被迫去工作同時我用大學四年兼職留下的四千多元買了個烤箱, 進了點兒食材, 週六日做麵包私廚, 現在已經開始盈利。 我會做飯、烘焙、咖啡、奶茶、茶道、聲樂、素描、活動策劃、影視編導、寫劇本、教課...我有太多想法和愛好,
我覺得我應該給自己更多機會去慢慢嘗試。

@秋顏如玉:

畢業三個月, 剛辭職。 被一群三十歲的女人欺負了, 背了很大的黑鍋, 被領導批了一頓, 老子決定不幹了!

@龍定洋:

辭職四次, 意識到年齡以後就考了編制。

窮的時候借錢, 吃辣醬下稀飯。

@皮特:

工作 10 年, 辭職 10 次, 乾哭了 3 次, 被刁 2500 次, 生無可戀 1500 次, 工作戀愛失戀 1 次。 10 年一晃就過來了, 我還活著, 不由得嘴臉上揚了。

@水果硬糖:

我永遠是最有勇氣的, 並相信自己做的每個決定。 我離職很多, 重要的是:

1.我有變勇敢, 敢於結交新朋友, 內心堅強很多;

2.我明白:自己做自己的主, 很爽;

3.我確定了我喜歡的行業和發展方向, 給自己定制目標;

4.在面試過程中, 我更加認識我自己, 我很意外, 這也許是最好的收穫。

每次離職都要反思自己有哪不好, 一定不要帶到以後的工作中去。

O℃:

大四時正式上班,做和專業無關的事,半年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做金融這行,跟我們的組長辭職,他留我的方式就是談話,說到一點“你想做你喜歡的事,基本不可能,不堅持做這份工作,哪怕你辭職了做別的也不長久”。於是我接著再做了半年,也就是一年的時間,但是我還是不喜歡這行的為人處世,硬生生讓我為人圓滑,很痛苦。後來我堅決換了喜歡的工作,在傳媒行業,我覺得這才是我喜歡的工作,每天覺得有趣。有時候在一個賺錢的行業裡,你哪怕賺了錢也會不開心,自己決定的事,不要隨便聽來自“社會長者”的好心話。

@亦央~麥吉麗:

四次,兜兜轉轉,每次辭職都覺得需要好大的勇氣。後來才發現,每一次的工作和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

@_BarbaR:

做文案辭職兩次,都是被逼回家裡的建築公司工作。好像全世界都不懂為什麼我在外面上班會感到快樂,就像我不懂這群人為什麼不快樂還那麼努力賺錢。

@風間徹:

一次,在一家國企單位幹了三年。一入職就在核心的技術崗任職,第一年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各種技能比賽中也拿過很多獎。之後的兩年發現如果沒有背景,最好的結果要麼是在這個崗位上幹一輩子,要麼就是年近四十混個正科。真的是那句老話,一眼就能看到我十年之後還是這個樣子。索性辭職跳到一個實驗室,現在剛剛開始,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又找回了最初那種努力學習不斷收穫的感覺。

@謝理成:

剛從某知名養豬場離職,也是第一次辭職。說實話過得很愉快,但是感覺比較累吧,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現在自己幹,起碼可以下午三點上班。對領導說的話,大概就三個字:謝謝你。很幸運,領導是個好領導,可惜我不是個好員工。

@Burning Triceratops:

13 年畢業。第一份工作完全被老總氣場征服,決定跟他幹,見識不少知識不少。而後是慢慢地消磨自己,看不到未來,決定離開。來到陌生的地方,第一天進入工作辦公室想哭,落差很大,鼓足勇氣幹到現在!失去與獲得有時真的沒法去量化,工資不高,自己消沉的時候狠狠心讓自己多學點。馬上在這兒就第三年了,決定待在這個城市,因為在這裡我收穫了愛情與幸福。年紀不小了,然而對於未來,似乎還是那句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當生活需要我去賺更多時,我相信有勇氣會在,我也相信一切經歷都是收穫!

@Aki:

畢業三年,第四份工作。辭職都是因為管理層混亂,官僚極盛,工作看不到瓶頸的出口。辭職一般都是找到盤俠了,唯一一次裸辭靠之前的提成和獎金度日,思考人生。每次辭職,我都會和上級說是我的個人原因,不是回老家就是家裡有事了,每次都是太累不想多做解釋了,開心的是每次換個環境都能結識幾位難得的好朋友。

我們總是可以在別人的故事中隱約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每個辭職背後總有一段故事,可當我們每次想要辭職時,是否真的考慮過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也正如 @九月 所言,有時候,我們糊裡糊塗,卻忘了生活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你呢,畢業後,辭了多少次職?又是為什麼辭職?可以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O℃:

大四時正式上班,做和專業無關的事,半年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做金融這行,跟我們的組長辭職,他留我的方式就是談話,說到一點“你想做你喜歡的事,基本不可能,不堅持做這份工作,哪怕你辭職了做別的也不長久”。於是我接著再做了半年,也就是一年的時間,但是我還是不喜歡這行的為人處世,硬生生讓我為人圓滑,很痛苦。後來我堅決換了喜歡的工作,在傳媒行業,我覺得這才是我喜歡的工作,每天覺得有趣。有時候在一個賺錢的行業裡,你哪怕賺了錢也會不開心,自己決定的事,不要隨便聽來自“社會長者”的好心話。

@亦央~麥吉麗:

四次,兜兜轉轉,每次辭職都覺得需要好大的勇氣。後來才發現,每一次的工作和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

@_BarbaR:

做文案辭職兩次,都是被逼回家裡的建築公司工作。好像全世界都不懂為什麼我在外面上班會感到快樂,就像我不懂這群人為什麼不快樂還那麼努力賺錢。

@風間徹:

一次,在一家國企單位幹了三年。一入職就在核心的技術崗任職,第一年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各種技能比賽中也拿過很多獎。之後的兩年發現如果沒有背景,最好的結果要麼是在這個崗位上幹一輩子,要麼就是年近四十混個正科。真的是那句老話,一眼就能看到我十年之後還是這個樣子。索性辭職跳到一個實驗室,現在剛剛開始,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又找回了最初那種努力學習不斷收穫的感覺。

@謝理成:

剛從某知名養豬場離職,也是第一次辭職。說實話過得很愉快,但是感覺比較累吧,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現在自己幹,起碼可以下午三點上班。對領導說的話,大概就三個字:謝謝你。很幸運,領導是個好領導,可惜我不是個好員工。

@Burning Triceratops:

13 年畢業。第一份工作完全被老總氣場征服,決定跟他幹,見識不少知識不少。而後是慢慢地消磨自己,看不到未來,決定離開。來到陌生的地方,第一天進入工作辦公室想哭,落差很大,鼓足勇氣幹到現在!失去與獲得有時真的沒法去量化,工資不高,自己消沉的時候狠狠心讓自己多學點。馬上在這兒就第三年了,決定待在這個城市,因為在這裡我收穫了愛情與幸福。年紀不小了,然而對於未來,似乎還是那句話: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當生活需要我去賺更多時,我相信有勇氣會在,我也相信一切經歷都是收穫!

@Aki:

畢業三年,第四份工作。辭職都是因為管理層混亂,官僚極盛,工作看不到瓶頸的出口。辭職一般都是找到盤俠了,唯一一次裸辭靠之前的提成和獎金度日,思考人生。每次辭職,我都會和上級說是我的個人原因,不是回老家就是家裡有事了,每次都是太累不想多做解釋了,開心的是每次換個環境都能結識幾位難得的好朋友。

我們總是可以在別人的故事中隱約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每個辭職背後總有一段故事,可當我們每次想要辭職時,是否真的考慮過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也正如 @九月 所言,有時候,我們糊裡糊塗,卻忘了生活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你呢,畢業後,辭了多少次職?又是為什麼辭職?可以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