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牙齦疾病或引發心臟病?科學家揭示原因

眾所周知, 心臟病往往與動脈中的脂肪堵塞密切相關。 但是美國康州大學科學家日前在出版的《脂質研究雜誌》上報告指出,

脂肪分子可能不僅來自所吃的東西,

還可能來自口腔中的細菌,

這項研究或可解釋

為什麼牙齦疾病與心臟病有關。

人們通常會關注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帶來的健康危機, 都是起因於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緩慢過程, 即動脈與被稱為脂質的脂肪物質的硬化和阻塞。 免疫細胞粘附在動脈血管壁上, 清除脂質並繁殖。 血管壁發炎和增厚, 並伴有平滑肌細胞發生變化, 突變的平滑肌細胞分裂、增殖,

以逐步發展形成動脈粥樣化的斑塊、堵塞物和疣狀的增生。

長期以來, 醫生和研究人員都認為脂質源自食用脂肪、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 但研究尚未得出這一結論。 有些人吃大量的我們認為是脂肪來源的食物, 如雞蛋、黃油、多脂魚和肉類等, 但不一定會發展為心臟病。 康州大學研究人員或許解開了其中謎團。 在對動脈粥樣硬化樣本進行了仔細化學分析後, 研究者發現脂質和化學成分與動物的不同。 相反, 這些奇怪的脂質來自一個特定的細菌家族。

康州大學牙周病專家Frank Nichols從事研究牙齦疾病和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聯繫, 他說, “我總是把它們稱為油脂, 因為它們會產生如此多的脂質, 不斷脫落出微小的脂質, 看起來像一串葡萄。 ”他表示, 這種細菌被稱為擬桿菌, 能夠形成獨特的脂肪。 這些分子具有不同尋常的脂肪酸, 具有支鏈和奇數個碳(哺乳動物通常不會產生支鏈脂肪酸或具有奇數個碳的脂肪酸)。

康州大學化學副教授Xudong Yao分析了脂質樣品,

他指出細菌和人類脂質之間的化學差異導致了分子之間微妙的重量差異。 “我們使用這些重量差異和現代質譜儀來選擇性地測量人體樣品中細菌脂質的數量, 將脂質與動脈粥樣硬化聯繫起來。 建立這樣一個連結是將脂質標記為早期疾病診斷的指標的第一步。 ”

Nichols指出, 細菌類脂質與人體天然脂質之間的顯著化學差異可能是引起疾病的原因。 最初粘附在血管壁上並收集脂質的免疫細胞將其視為外來物, 這些免疫細胞對脂質作出反應並拉響警鐘。 研究團隊還表示, 儘管是非天然的脂質, 但是擬桿菌脂質可以通過身體中的酶分解, 轉化為起始物質, 以產生炎症增強分子。 因此, 擬桿菌脂質在血管上具有雙重危害:免疫系統將其視為細菌侵襲的信號, 然後酶將其分解並促使炎症加重。

儘管發生了巨大的破壞, 但它並不是細菌本身的入侵。 通常這些細菌在口腔和胃腸道中保持活躍。 一旦條件合適, 它們可能會導致口腔牙齦疾病, 不會感染血管, 但是它們產生的脂質會通過細胞壁輕鬆地流入血液中。

研究的下一步將分析動脈粥樣化(粉瘤)的薄切片, 以精確定位細菌脂質積聚的位置。 如果可以顯示細菌特異性脂質積累在動脈粥樣化(粉瘤)內, 而不是在正常的動脈壁中積累, 那將證明這些不尋常的脂質與動脈粥樣化的形成相關聯, 因此會導致心臟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