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何多苓:視覺映射的人文詮釋

□ 楊蜀連

毋庸置疑, 何多苓先生不僅僅是四川畫壇, 更是中國油畫界的一位元標誌性人物。 他的作品, 在個體的知覺感應下, 以覺知、神秘、清淨的精神意識, 在色彩優雅, 筆觸細膩, 質感清透, 蘊含豐富的空間維度上, 詮釋出意象豐富的隱喻性與奇異混合, 並技術性地成功完成了從情緒到視覺圖像的精神轉換。 他在繁複清透的線條勾勒中, 表現出具有時代象徵意義的某一個寧靜孤獨的瞬間。 他沒有任何偽裝, 注重內心感知, 追求靈魂真實。 他的作品, 看似色彩溫和, 實則境界高邁而隱喻深刻。 在他的畫筆下,

無論人物還是樹木花草, 均傳遞出他觀察世界、自然與歷史人文的哲學思考。 其代表作除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現實主義題材《春風已經蘇醒》《青春》外, 還有具有浪漫主義情懷的油畫連環畫《雪雁》《帶閣樓的房子》, 作品充滿憂鬱的詩意與人文情懷。 他豐富的美術作品,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審視中國文化藝術的清晰的維度。

油畫家何多苓先生似乎是一個謎一般的傳奇。

他的油畫不僅僅在四川畫壇, 在中國美術界也是一個顯著的符號。 他被公認為是具有傑出才能的現實主義畫家。 他的作品, 內容與表現手法融為一體, 色彩優雅, 唯美柔和, 風格明顯, 筆觸洗練, 境界超然, 具有一種絕無僅有的純靜之美與古典氣息。 特別是他的人物畫, 每一幅作品中主人公凝視的目光, 恍若穿過天際, 與你, 或者遠方默默對視。 身邊的樹林或者雜草似乎將轉瞬即逝, 這些大自然的符號, 猶如過往浮雲, 在流變中恰恰映襯了那些過去歲月裡值得咀嚼的永恆性。 他的作品, 幾十年來, 仿佛推開了一堵走向藝術深處的牆,

在創作過程中, 以看向遠處以及回望過去的獨特視覺, 表現出時代可以沖掉岩層, 但沖刷不掉對歷史記憶的里程碑似的紀錄。 他的作品, 總是以一種全新的、漸變的、風格多變的繪畫語言, 出其不意地詮釋著畫家在獨特藝術語境下的個人感知與精神解讀, 充滿著神秘主義色彩以及朦朧的、詩意的意象表達。

最早認知何多苓先生的作品, 是在一本畫冊裡偶然看到他的成名作《春風已經蘇醒》。 很顯然, 此作品的標題已經在畫家的主觀意識下被賦予了一種詩意。 而畫面, 更散發出極其深刻的思想性與藝術張力。 那片枯黃雜亂的山坡草地, 那個若有所思的坐在草地上的鄉村女孩, 那頭眼神純淨的牛, 還有那條腦袋望向天空的毛色黑白相間的小狗。 筆觸繁複細膩精湛, 色彩灰蒙清晰, 畫面在蕭瑟、枯萎、清冷中傳遞出天地之間人、動物、自然的某種神秘主義的知覺與渴求:春風已經在悄無聲息中蘇醒, 冬日枯萎的雜草, 或許已經在瞬間那一縷被小女孩、老牛、小狗所察覺的某種先知先覺的訊息裡,

即將被和暖與翠綠所代替。 這幅作品轟動全國美術界, 何多苓因此而名揚天下。 早在1984年, 何多苓先生還畫過另外一幅表現知青題材的作品《青春》。 這也是一幅聞名中國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 何多苓先生表示, 這幅作品是對過去歲月裡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一個祭奠, 是對他自己所經歷過的歲月一個歷史性的記錄。 作品《青春》至今被收藏在中國美術館。 這是一幅我個人極其喜歡的作品, 畫面中, 那些微妙的細節讓我凝視而不忍移開目光。 這幅作品更深層次的意義遠遠超過了畫面本身所傳遞的對過去的追憶以及隱喻的象徵。

何多苓的藝術創作, 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間,是第一階段。何多苓深受西方現代詩歌的影響,俄國文學作品以及俄國繪畫對他也有極大影響。他特別喜歡美國當代現實主義畫家安德魯·懷斯的作品。懷斯的《克莉絲蒂娜的世界》給予何多苓無限的啟發與觸動。其實,從何多苓早期創作的很多作品裡,可以發現他受懷斯的影響極大,受懷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啟發而創作出屬於中國油畫家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優秀作品。我們可以從《春風已經蘇醒》《青春》以及《小翟》等作品中,感受到畫家通過筆觸和色彩的協調性,表現出內心的人文情懷。他在美國期間,看到我國宋元時期的畫,驚歎而深受觸動,並決定把中國元素引入自己的油畫中。他在表現一種畫面的敘事感之外,以空間錯位、古今融合的意識,創作出一批融合了中國古典題材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畫面往往是在現代人物的身後,有非常古典雅致的色彩,若隱若現的古代人物以及夢幻般的場景表現了歷史的滄海桑田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何多苓以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進行著探索,在某一種意義上來說,他身上潛在的詩性與浪漫主義賦予這些作品強烈的敘事感與神秘主義。進入2000年後,何多苓又開始變化。他回歸到了最樸素的表現方式。他探索一種耐人尋味的、敘事性逐漸弱化,而思想性卻深邃、微妙、含蓄、豐富的作品。他更加注重作品的題材選擇,注重作品的色彩優雅與細枝末節,注重變化與情感詩意。

他說自己熱愛油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油畫具有未知的多變性與神秘性。他喜歡在畫布上不斷地疊加油彩,反復地擦搓,不斷地變幻,不斷地遞進,這樣一個精細與激情、色彩與筆觸碰撞的創作過程,已經快七十歲的他至今依然享受其中。

近一兩年來,何多苓先生的繪畫風格依然在變化,不是突兀之變,而是隨心而漸變。眼前幾幅巨幅油畫深深吸引了我的視線,畫面色彩典雅、溫和、朦朧、神秘。那是《契科夫》儒雅敏感的氣質與深邃的眼神,是畫家對多年以前根據契科夫小說完成並傳播全國的油畫連環畫《帶閣樓的房子》的一個紀念;俄國上世紀二十年代著名女詩人《阿赫瑪托娃》修長曼妙的身姿以及回頭一瞥的深情,是畫家對詩人“你呼吸著陽光,我呼吸著月亮,可我們在同一愛情中生長”以及“你遲到了許多年,可我依然為你的到來而高興”等經典詩歌的回味與咀嚼;鋼琴前的世界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戴著眼鏡側身回頭,緊閉的雙唇,以及透過鏡片凝視著遠方的深邃憂鬱而又警惕忐忑的雙目,讓人過目不忘。這些畫面的優雅格調是如此朦朧、陰鬱、詩意與迷蒙,既是遠方遙遠年代的特定絮語,更是對他們最深情的追憶與回望。他們仿佛就站在我們的面前,靜靜望著我們。

初冬的成都,天空是低沉的灰色。荷塘月色的大片荷塘,早已凋零而蕭瑟。藝術家聚集的藍頂藝術館何多苓工作室,空曠巨大。牆壁四周堆滿著他的油畫作品,其中幾幅大畫已經包裝完畢,即將發往長沙市參加展覽。此刻的他,風塵僕僕趕來,很麻利地脫下外套,一邊畫畫,一邊接受我的採訪。很顯然,他是一位有著雙軌跡思維運行功能的人。他一直站著畫畫,並反反復複來回走動。每每畫完幾筆,就用紙搓搓擦擦,以淡化色彩的厚重感,凸顯色彩的清透,他喜歡不斷疊加色彩,不斷變化色彩,有時候,也靈活多變地一揮而就。每每畫完一個部位後,他會後退幾大步,微微偏著頭,眯縫著雙眼靜靜觀看畫面效果,這一瞬間,他往往會停止說話,滿頭的自然卷髮雜亂而個性,他盯住畫布的雙眼,溫潤而專注,此刻的神情,瞬間散發出一位傑出藝術家的獨特個人魅力。

他思維敏捷,身形矯健,充滿活力,外型、談吐、思維完全不像一位已經六十九歲的人。“我喜歡與年輕人打交道。”他坦率地表示,“我個人覺得,一個人有趣、幽默非常重要,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據他說,四十歲以前,他非常喜歡打籃球,現在因年齡漸大而不得不放棄。採訪中,與之交談,能明顯感受他內心異于常人的強大敏銳以及幽默豐富。他說:“我從不停筆,每天必須畫畫,畫多少也是畫,不畫就不舒服,當然,像我這樣站著畫畫不停走動也等於是運動啦。”

1948年,何多苓先生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經濟學家,母親是一位行政人員。幼兒時,他就顯露出繪畫天賦。21歲時,他下鄉從成都來到涼山州冕寧縣一個彝漢雜居的鄉村,並在這個極其荒蕪艱苦貧瘠的地方幹了四年,後返回成都,在成都幼師任美術教師。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已經29歲的何多苓考上四川美術學院,與羅中立、程叢林、高小華、張曉剛、龍全等同班,與著名畫家周春芽同級。何多苓以優異成績於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油畫專業畢業,進入成都畫院工作成為職業畫家。談起《青春》的創作初衷,何多苓回憶起1969年下鄉前,他把父親的文學家朋友帶到家裡的很多中國古典名著席捲一空,扛著這些書來到涼山州。所有人回憶起知青歲月時,幾乎都是艱苦、孤獨、貧瘠與苦難。何多苓恰恰相反,他說:“下鄉那四年,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或許,因為年輕,因為自由。”

他承認,那裡有著今天的人難以想像的非常態的艱苦。

但他就這一句帶過,幾乎不再談1969年至1973年間他一個人在西昌度過的難以言說的困苦。他一邊畫畫,一邊回憶著在冕寧的日子:讀書,看星空,爬山,躺在草地上無邊無際地遐想。“我的文學基礎課幾乎就是在冕寧扎實地閱讀完的。我太佩服那個年代的翻譯家啦,水準極高,我讀那個年代版本的語言凝練精彩的雨果的《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還讀《安徒生童話》等等,眼前就是一個豐滿深邃的精神世界。我的眼前,四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大山,我抽空四處爬山,登高望遠,探險探奇,大汗淋漓,覺得非常充實而愉快。”

有人說,思想需要有放縱的思緒來點綴,而成熟的果子需要有枯萎的葉子來點綴。或許,他的堅韌,源於他過往的經歷;他的豁達,源於他的靈魂清澈;他的驕傲,源於他內心的強大;他的幽默,源于他如清泉般的智慧;他的清高,源於他的真實;他的隨和,源于他的自信與天然。

何多苓的骨子裡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書卷氣與隨和,恍若冬天裡一縷暖陽,使這條緊靠著大片枯萎荷塘的小路整個穿越了寒冬。當越來越多的美術愛好者渴望能夠更多地看到何多苓先生的繪畫作品時,他已經在成都冬日的寒冷與蕭瑟裡,一邊繪畫一邊忙碌奔波於2018年春天即將在藍頂藝術區開館的何多苓美術館的籌備工作之中,相信,這一喜訊將會給全國美術愛好者帶來近距離品讀何多苓先生藝術作品的和煦春風。

藝術簡歷

何多苓,男,1948年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的代表,“傷痕美術”代表人物。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成都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間,是第一階段。何多苓深受西方現代詩歌的影響,俄國文學作品以及俄國繪畫對他也有極大影響。他特別喜歡美國當代現實主義畫家安德魯·懷斯的作品。懷斯的《克莉絲蒂娜的世界》給予何多苓無限的啟發與觸動。其實,從何多苓早期創作的很多作品裡,可以發現他受懷斯的影響極大,受懷斯的人道主義思想啟發而創作出屬於中國油畫家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優秀作品。我們可以從《春風已經蘇醒》《青春》以及《小翟》等作品中,感受到畫家通過筆觸和色彩的協調性,表現出內心的人文情懷。他在美國期間,看到我國宋元時期的畫,驚歎而深受觸動,並決定把中國元素引入自己的油畫中。他在表現一種畫面的敘事感之外,以空間錯位、古今融合的意識,創作出一批融合了中國古典題材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畫面往往是在現代人物的身後,有非常古典雅致的色彩,若隱若現的古代人物以及夢幻般的場景表現了歷史的滄海桑田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何多苓以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進行著探索,在某一種意義上來說,他身上潛在的詩性與浪漫主義賦予這些作品強烈的敘事感與神秘主義。進入2000年後,何多苓又開始變化。他回歸到了最樸素的表現方式。他探索一種耐人尋味的、敘事性逐漸弱化,而思想性卻深邃、微妙、含蓄、豐富的作品。他更加注重作品的題材選擇,注重作品的色彩優雅與細枝末節,注重變化與情感詩意。

他說自己熱愛油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油畫具有未知的多變性與神秘性。他喜歡在畫布上不斷地疊加油彩,反復地擦搓,不斷地變幻,不斷地遞進,這樣一個精細與激情、色彩與筆觸碰撞的創作過程,已經快七十歲的他至今依然享受其中。

近一兩年來,何多苓先生的繪畫風格依然在變化,不是突兀之變,而是隨心而漸變。眼前幾幅巨幅油畫深深吸引了我的視線,畫面色彩典雅、溫和、朦朧、神秘。那是《契科夫》儒雅敏感的氣質與深邃的眼神,是畫家對多年以前根據契科夫小說完成並傳播全國的油畫連環畫《帶閣樓的房子》的一個紀念;俄國上世紀二十年代著名女詩人《阿赫瑪托娃》修長曼妙的身姿以及回頭一瞥的深情,是畫家對詩人“你呼吸著陽光,我呼吸著月亮,可我們在同一愛情中生長”以及“你遲到了許多年,可我依然為你的到來而高興”等經典詩歌的回味與咀嚼;鋼琴前的世界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戴著眼鏡側身回頭,緊閉的雙唇,以及透過鏡片凝視著遠方的深邃憂鬱而又警惕忐忑的雙目,讓人過目不忘。這些畫面的優雅格調是如此朦朧、陰鬱、詩意與迷蒙,既是遠方遙遠年代的特定絮語,更是對他們最深情的追憶與回望。他們仿佛就站在我們的面前,靜靜望著我們。

初冬的成都,天空是低沉的灰色。荷塘月色的大片荷塘,早已凋零而蕭瑟。藝術家聚集的藍頂藝術館何多苓工作室,空曠巨大。牆壁四周堆滿著他的油畫作品,其中幾幅大畫已經包裝完畢,即將發往長沙市參加展覽。此刻的他,風塵僕僕趕來,很麻利地脫下外套,一邊畫畫,一邊接受我的採訪。很顯然,他是一位有著雙軌跡思維運行功能的人。他一直站著畫畫,並反反復複來回走動。每每畫完幾筆,就用紙搓搓擦擦,以淡化色彩的厚重感,凸顯色彩的清透,他喜歡不斷疊加色彩,不斷變化色彩,有時候,也靈活多變地一揮而就。每每畫完一個部位後,他會後退幾大步,微微偏著頭,眯縫著雙眼靜靜觀看畫面效果,這一瞬間,他往往會停止說話,滿頭的自然卷髮雜亂而個性,他盯住畫布的雙眼,溫潤而專注,此刻的神情,瞬間散發出一位傑出藝術家的獨特個人魅力。

他思維敏捷,身形矯健,充滿活力,外型、談吐、思維完全不像一位已經六十九歲的人。“我喜歡與年輕人打交道。”他坦率地表示,“我個人覺得,一個人有趣、幽默非常重要,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據他說,四十歲以前,他非常喜歡打籃球,現在因年齡漸大而不得不放棄。採訪中,與之交談,能明顯感受他內心異于常人的強大敏銳以及幽默豐富。他說:“我從不停筆,每天必須畫畫,畫多少也是畫,不畫就不舒服,當然,像我這樣站著畫畫不停走動也等於是運動啦。”

1948年,何多苓先生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經濟學家,母親是一位行政人員。幼兒時,他就顯露出繪畫天賦。21歲時,他下鄉從成都來到涼山州冕寧縣一個彝漢雜居的鄉村,並在這個極其荒蕪艱苦貧瘠的地方幹了四年,後返回成都,在成都幼師任美術教師。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已經29歲的何多苓考上四川美術學院,與羅中立、程叢林、高小華、張曉剛、龍全等同班,與著名畫家周春芽同級。何多苓以優異成績於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油畫專業畢業,進入成都畫院工作成為職業畫家。談起《青春》的創作初衷,何多苓回憶起1969年下鄉前,他把父親的文學家朋友帶到家裡的很多中國古典名著席捲一空,扛著這些書來到涼山州。所有人回憶起知青歲月時,幾乎都是艱苦、孤獨、貧瘠與苦難。何多苓恰恰相反,他說:“下鄉那四年,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或許,因為年輕,因為自由。”

他承認,那裡有著今天的人難以想像的非常態的艱苦。

但他就這一句帶過,幾乎不再談1969年至1973年間他一個人在西昌度過的難以言說的困苦。他一邊畫畫,一邊回憶著在冕寧的日子:讀書,看星空,爬山,躺在草地上無邊無際地遐想。“我的文學基礎課幾乎就是在冕寧扎實地閱讀完的。我太佩服那個年代的翻譯家啦,水準極高,我讀那個年代版本的語言凝練精彩的雨果的《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還讀《安徒生童話》等等,眼前就是一個豐滿深邃的精神世界。我的眼前,四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大山,我抽空四處爬山,登高望遠,探險探奇,大汗淋漓,覺得非常充實而愉快。”

有人說,思想需要有放縱的思緒來點綴,而成熟的果子需要有枯萎的葉子來點綴。或許,他的堅韌,源於他過往的經歷;他的豁達,源於他的靈魂清澈;他的驕傲,源於他內心的強大;他的幽默,源于他如清泉般的智慧;他的清高,源於他的真實;他的隨和,源于他的自信與天然。

何多苓的骨子裡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書卷氣與隨和,恍若冬天裡一縷暖陽,使這條緊靠著大片枯萎荷塘的小路整個穿越了寒冬。當越來越多的美術愛好者渴望能夠更多地看到何多苓先生的繪畫作品時,他已經在成都冬日的寒冷與蕭瑟裡,一邊繪畫一邊忙碌奔波於2018年春天即將在藍頂藝術區開館的何多苓美術館的籌備工作之中,相信,這一喜訊將會給全國美術愛好者帶來近距離品讀何多苓先生藝術作品的和煦春風。

藝術簡歷

何多苓,男,1948年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家的代表,“傷痕美術”代表人物。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成都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