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淩窗膜:真正隔熱,中國智造

從發動機到中國“芯”, 從外國膜, 到中國“膜”

2016年, 有一句話震動了許多國人的心靈。 中國每年生產上億根圓珠筆。 卻無法造出一顆筆頭。

已經習慣神舟上天、航母下海、南海種島的國人幾乎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泱泱大國居然造不出一顆筆頭?

窗膜, 按需求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汽車貼膜, 一類是建築貼膜。 以汽車貼膜為例, 中國每年售出2千多萬輛新車, 每車貼膜面積約5個平方, 就有1億平方米的貼膜需求。 然而, 在這1億平方米的剛需中, 幾乎有40%的產品依賴國外進口, 中高端的窗膜幾乎已被美國壟斷了近30多年。 中國的本土窗膜, 一直以來由於技術的限制, 始終在低端市場陷入混戰。

薑岩松, 這位在納米材料及窗膜界打拼了多年的狠角色, 帶著他的研發團隊與自主窗膜品牌“中淩”, 揮動著專利自主、生產自主的鐵錘, 狠狠的砸向了這道“鐵幕”。 如同當年那篇寫給西方世界的《別了,

司徒雷登》宣告著中國從此獨立自主一樣。 薑岩松也以自己的方式, 宣告美國及西方窗膜公司靠著專利技術從中國吸取大量利潤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中國窗膜製造, 站起來了!

中淩, 讓真正隔熱膜走進千家萬戶

“我和我的研發團隊辛辛苦苦幹了十年, 就是為了打破國外高端貼膜對國內市場的壟斷!”說這句話的時候, 薑岩松身體前傾, 右手緊握成拳向前揮動, 這是一個標準的進攻者的姿態。

2013年的7月份, 薑岩松在新加坡遇到了自己現在的研發團隊。 當意識到這是一個改變中國窗膜業的機遇時。 薑岩松果斷決定啟動這個項目, 並於2014年3月份在大連花園口經濟開發區正式成立了中淩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當問起他為什麼要給公司取名“中淩”這兩個字的時候。 這位東北漢子哈哈一笑爽快的回答道, “中嘛, 就是中國智造, 淩嘛, 就是淩越——中國“智造”淩越世界巔峰。 ”好大的口氣!但薑岩松不覺得,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窗膜市場, 憑什麼讓美國人壟斷世界高端隔熱膜30年, 憑什麼中國人就做不出自己的高端隔熱膜!

目前中淩上市的高端窗膜產品有20多種, 這是技術成熟且體驗優質的產品。 還有多種高端產品正在不斷研製中。 目前中淩掌握的窗膜核心專利已有10多項, 很多產品, 還是國外企業無法製作生產的。 可見姜岩松的自信並不是無源之水, 而是背靠著自主研發及核心專利這兩座大山, 撐起了他要讓中國智造淩越世界巔峰的夢想。

我們現在的工廠還沒有產值最大化, 等我們產量上來以後, 中淩的膜在和美國的膜品質相同的情況下。 我們的成本遠遠低於美國同類產品。 以後, 我們國家的老百姓, 也能用上好膜, 不用再去買那些貴的國外貨。 中淩, 就是要讓真正隔熱膜走進千家萬戶。

窗膜的本質, 是什麼?

有人說, 窗膜的本質應該是防爆。 薑岩松覺得這個說法不準確。 這個膜你怎麼定義它防爆嘛?它的標準又是什麼?沒有參照標準, 所以根本就定義不了。 貼膜之後確實可以增加玻璃的安全性, 但這不能定義為膜的本質!

薑岩松對於膜的定義很簡單——隔熱、清晰!

看起來是不是覺得很容易?薑岩松笑著問道。 然而實際做起來卻並不簡單。

目前中淩的隔熱膜產品的厚度是3Mil全球也僅有7家通過認證。

2017年5月22日中淩窗膜正式成為國際窗膜協會(IWFA)全球第8家製造商會員。 目前, 亞洲僅有兩家公司成為該協會的會員。 除了亞洲的兩家會員外, 協會中的其他會員企業, 都是世界500強的的企業。

可以說, 我們現在已經是亞洲第一了。協會中的另一家亞洲企業只有生產認證,而我們不光有生產認證,還有技術認證。生產認證,僅僅代表著協會承認你的生產品質,技術認證才代表著別人承認了你的技術研發實力,這是有區別的。說到這裡,薑岩松語調變的難有的認真與懇切。似乎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認同他,能夠認同他背後的中淩及他的研發團隊在這十年中的默默付出。

談到這裡,我們對於薑岩松的採訪也接近尾聲。最後我們向這位中淩的創立者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尖銳的一個。

最近,中淩在行業中頻頻發聲,說要做窗膜裡的“華為”,做行業裡的第一。有人說你們吹牛。這個事情您怎麼看?

“哈、那就讓產品自身去證明吧!走,小夥子,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膜!”

說完,這位一米八高的東北漢子從一直蟄伏的沙發上站直了身子,向採訪間外走去。

採訪對象簡介:

薑岩松,男,遼寧省莊河市人,中淩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共產黨黨員,擔任莊河市政協委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後市場精品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大連羽毛球協會副主席等。2014年3月投資創建了中淩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訪者筆錄:

薑岩松在我們所有的訪談者中,絕對不算是一位長於辭令的人。接近45分鐘的訪談中,薑岩松和筆者說的最多的就是資料,每款產品的資料、隔熱效果如何等等。由於大多數據對於普通人來說太過生澀難懂。所以在行文之時刪減很多,只留下重要的幾個部分。

採訪過程中,薑岩松不止一次表示,科技的進步,不應該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應該是大眾的福音。膜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也不應該是冰冷的工業品。它應該是有溫度的、觸手可及的幸福。

採訪簡錄:(內容有所刪減)

Q:您是怎樣進入窗膜這個行業的?

薑:我很幸運的遇上了現在研發團隊的負責人,並從他們那瞭解到了團隊的研究成果。這項成果可以打破美國窗膜對世界高端窗膜的壟斷。我覺得這是個機遇,所以在2013年7月份,正式啟動中淩這個窗膜項目。

Q:為什麼您給公司取名為中淩?

薑:中嘛,就是中國智造,淩嘛,就是淩越——中國“智造”淩越世界巔峰。 其實淩還有一個含義,就是冷的意思。我們現在是真正能夠隔熱的窗膜,“淩”其實也是代表了他的一個“冷”能夠幫助建築與車體節能的意思。打造民族品牌,做最好的隔熱窗膜。

Q:能幫我們回顧下中淩的發展歷程嗎?

薑:中淩這個項目從2013年的7月份正式啟動的,到現在來講已經經歷了4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一片荒地,到現在大連最大的窗膜生產基地。產品,也從研發到上市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程。我覺得我們就是用一種踏實的心態,碰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產品完美了,然後推向市場。所以對於這四年,對於我們所有的產品來講,我是滿意的。

Q: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薑:打造未來世界的高端膜生產基地!

Q: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還要走出國門?

薑:未來我們會把中淩打造為一個世界的品牌,包括現在國內市場,也包括現在的全球市場!我們今年已經參加了拉斯維加斯的展會,對於我們的目標,我們會一步步的推進。從工廠我們要做到世界的高端膜生產基地。從品牌我們要運營到中國乃至世界的一流窗膜品牌。

我們現在已經是國際窗膜協會的一員。從這個認證來看,我們已經進入了世界窗膜中的一流企業。

Q:準備花多長時間完成?

薑:我們計畫用5年時間完成現在的兩個目標。1、高端膜的生產基地。2、全球產量最大化。其實我們現在的產能已經達到了全球高端隔熱膜產能的三分之一。未來5年我們產值要最大化。我相信未來5年,我們會在中國家喻戶曉,在世界家喻戶曉。

Q:下一步想要開拓的市場在哪裡?

薑:市場策略上,我們現在有兩個產品線,一個是汽車膜,一個是建築膜。從推廣上來講,還是以中國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為主。我們會先做到在中國全區域內的佈局。

在全球區域來講,我們剛剛在美國做了區域性的招商。歐洲、東南亞、南美目前都有我們的品牌運營商。

Q:您怎麼看待中淩提出的打造隔熱膜中的“華為”這句話?

薑:這是我們的一個標杆,因為我們在講中國“智造”,中國“智造”也是目前國家的戰略的基礎。華為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智造”中的一面標杆旗幟。在窗膜行業我們也希望把自己打造成華為,成為行業中的標杆。

中淩的“智造”也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我們的研發團隊,在窗膜的設計工藝中研發了6年,從籌建到生產是4年,總共加起來就是10年,真的是十年磨一劍。我們目前核心專利有10多項。並且我們現在的工藝水準、專利、核心技術,從研發角度來看,我們的隔熱功能已經超過了美國廠家。產品的種類也超過了美國廠家。

我們現在的核心技術,也實實在在的體現了我們是一家“智造”商。

Q:怎麼看待行業中對於中淩產品的爭議?

薑:這個我只能說,產品自己會說話。我認為窗膜應該回歸本質,隔熱、安全、清晰。從這3點來看。目前而言,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因為消費者買了我們的膜馬上就能直觀的感受到那種隔熱的效果。

我覺得窗膜的本質就是隔熱,但是市場上不是所有膜都隔熱。

Q:您怎麼看市場上很火的防爆膜?

薑:防爆膜是一種概念,它不能絕對的防爆。只能說是增加一個玻璃的防爆能力。膜的防爆性能主要是看膜的厚度,抗拉伸強大以及膠的粘度等。

比如有些人做一種4Mil(密耳)厚的防爆膜,然後說它防爆效果好。說貼上他們的膜防爆,用鐵錘什麼的砸它就砸不碎了。砸不碎就是防爆嘛?我覺得不是的,這只是一種誇大的演示。其實防爆的主要功能是黏住破裂的玻璃不讓它飛濺傷人。

Q:您怎麼看現在市場上新出來的護膚膜?

薑:膜有護膚的功能,技術上早已不是難點,但是現在市面上宣傳的護膚膜有一個誤區,就是所謂的UV400百分百阻隔紫外線膜,它混淆了紫外和可見光,其實紫外線對皮膚的有害波段是380納米,往400納米波段已經是接近可見光的波段了。我們看市場上所有的國際大牌的膜,都是做到99%的紫外阻隔,沒有去做100%阻隔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紫外阻隔達到99%就是最合適的,有害波段已經完全遮罩了,餘留的則可以起到一定殺菌消毒的作用。

另外,我還要強調一點,只有紫外線和紅外線雙重阻隔,才能做到真正護膚。因為陽光對皮膚的傷害不僅是紫外線,還有近紅外線,近紅外線可以滲透到皮膚內部,加速肌膚鬆弛,加快光照性肌膚老化。中淩隔熱膜具有高紅外反射和99%紫外阻隔雙重特性,可以對皮膚和眼睛起到雙重保護的作用,貼膜後在車內無需使用任何防曬用品。由於目前沒有一種可以直接塗抹的防近紅外的防曬霜,所以更有必要為愛車選擇一款具有高紅外阻隔特性的汽車膜。

Q:為什麼高端隔熱膜一直是美國壟斷的?

薑:首先,這項技術有很高的門檻在這裡。它對你工藝的要求、設備的要求、人員的要求都很高的。

像我們現在的工藝,我們就研發了6年。現在能夠在PET薄膜上濺射多層金屬及金屬氧化物。別小看那麼薄薄的一層膜,它有15層的結構,就是金屬與氧化物的疊加。這些東西就是為了保證對紅外線的一種反射。還要保證絕對的高清。這就對工藝、材料、光波、的理解有一個很深的程度。

光著還不行,還要有好的設備、人員去執行。我們的設備都是從德國引進的。光談判就談了1年。設備生產製作用了1年半。我們向德方提設計條件,工藝要求。用了2年半的週期才把設備運回我們的工廠。

Q:看來美國人能壟斷30年,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薑:是的。

Q:您現在研發團隊有多少人?

薑:研發的核心團隊有十多個人。我們與德國Fraunhofer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都有深入和持續的合作。

Q:被美國壟斷那30年,中國的企業都是從國外購入這種膜對嗎?

薑:對,基本上都是被國外品牌壟斷。

Q:所以想做一個國人的品牌?

薑:對,我們現在已經打破了這種壟斷,而且已經超過了它們。我們現在很多產品美國都做不出來。過去很多國內工廠做的就是一個“交鑰匙工廠”。

Q:交鑰匙?

薑:對,“交鑰匙!”,外國人給你標準設備、標準工藝,你運回國內直接生產就行了,這個我們叫“交鑰匙工廠”,它不具備窗膜系結構的設計和研發能力。

Q:在未來中淩會參與制定一個隔熱膜行業標準的事情嗎?

薑:這個事情我們正在做,我們已經在和世界窗膜協會的官員研討這件事情了。在美國我就在和世界窗膜協會主席交流,把隔熱膜的標準制定出來。其實現在世界窗膜協會關於隔熱膜是有標準的,但是並不詳細,我們希望進行補充與完善。所以在明年世界窗膜主席來華的時候,我們會好好與他商談這件事。共同探討怎麼制定亞洲新的標準。

我們現在已經是亞洲第一了。協會中的另一家亞洲企業只有生產認證,而我們不光有生產認證,還有技術認證。生產認證,僅僅代表著協會承認你的生產品質,技術認證才代表著別人承認了你的技術研發實力,這是有區別的。說到這裡,薑岩松語調變的難有的認真與懇切。似乎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認同他,能夠認同他背後的中淩及他的研發團隊在這十年中的默默付出。

談到這裡,我們對於薑岩松的採訪也接近尾聲。最後我們向這位中淩的創立者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尖銳的一個。

最近,中淩在行業中頻頻發聲,說要做窗膜裡的“華為”,做行業裡的第一。有人說你們吹牛。這個事情您怎麼看?

“哈、那就讓產品自身去證明吧!走,小夥子,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膜!”

說完,這位一米八高的東北漢子從一直蟄伏的沙發上站直了身子,向採訪間外走去。

採訪對象簡介:

薑岩松,男,遼寧省莊河市人,中淩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共產黨黨員,擔任莊河市政協委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後市場精品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大連羽毛球協會副主席等。2014年3月投資創建了中淩薄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訪者筆錄:

薑岩松在我們所有的訪談者中,絕對不算是一位長於辭令的人。接近45分鐘的訪談中,薑岩松和筆者說的最多的就是資料,每款產品的資料、隔熱效果如何等等。由於大多數據對於普通人來說太過生澀難懂。所以在行文之時刪減很多,只留下重要的幾個部分。

採訪過程中,薑岩松不止一次表示,科技的進步,不應該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應該是大眾的福音。膜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也不應該是冰冷的工業品。它應該是有溫度的、觸手可及的幸福。

採訪簡錄:(內容有所刪減)

Q:您是怎樣進入窗膜這個行業的?

薑:我很幸運的遇上了現在研發團隊的負責人,並從他們那瞭解到了團隊的研究成果。這項成果可以打破美國窗膜對世界高端窗膜的壟斷。我覺得這是個機遇,所以在2013年7月份,正式啟動中淩這個窗膜項目。

Q:為什麼您給公司取名為中淩?

薑:中嘛,就是中國智造,淩嘛,就是淩越——中國“智造”淩越世界巔峰。 其實淩還有一個含義,就是冷的意思。我們現在是真正能夠隔熱的窗膜,“淩”其實也是代表了他的一個“冷”能夠幫助建築與車體節能的意思。打造民族品牌,做最好的隔熱窗膜。

Q:能幫我們回顧下中淩的發展歷程嗎?

薑:中淩這個項目從2013年的7月份正式啟動的,到現在來講已經經歷了4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從一片荒地,到現在大連最大的窗膜生產基地。產品,也從研發到上市經歷了一個很長的過程。我覺得我們就是用一種踏實的心態,碰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產品完美了,然後推向市場。所以對於這四年,對於我們所有的產品來講,我是滿意的。

Q: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薑:打造未來世界的高端膜生產基地!

Q: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還要走出國門?

薑:未來我們會把中淩打造為一個世界的品牌,包括現在國內市場,也包括現在的全球市場!我們今年已經參加了拉斯維加斯的展會,對於我們的目標,我們會一步步的推進。從工廠我們要做到世界的高端膜生產基地。從品牌我們要運營到中國乃至世界的一流窗膜品牌。

我們現在已經是國際窗膜協會的一員。從這個認證來看,我們已經進入了世界窗膜中的一流企業。

Q:準備花多長時間完成?

薑:我們計畫用5年時間完成現在的兩個目標。1、高端膜的生產基地。2、全球產量最大化。其實我們現在的產能已經達到了全球高端隔熱膜產能的三分之一。未來5年我們產值要最大化。我相信未來5年,我們會在中國家喻戶曉,在世界家喻戶曉。

Q:下一步想要開拓的市場在哪裡?

薑:市場策略上,我們現在有兩個產品線,一個是汽車膜,一個是建築膜。從推廣上來講,還是以中國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為主。我們會先做到在中國全區域內的佈局。

在全球區域來講,我們剛剛在美國做了區域性的招商。歐洲、東南亞、南美目前都有我們的品牌運營商。

Q:您怎麼看待中淩提出的打造隔熱膜中的“華為”這句話?

薑:這是我們的一個標杆,因為我們在講中國“智造”,中國“智造”也是目前國家的戰略的基礎。華為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智造”中的一面標杆旗幟。在窗膜行業我們也希望把自己打造成華為,成為行業中的標杆。

中淩的“智造”也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我們的研發團隊,在窗膜的設計工藝中研發了6年,從籌建到生產是4年,總共加起來就是10年,真的是十年磨一劍。我們目前核心專利有10多項。並且我們現在的工藝水準、專利、核心技術,從研發角度來看,我們的隔熱功能已經超過了美國廠家。產品的種類也超過了美國廠家。

我們現在的核心技術,也實實在在的體現了我們是一家“智造”商。

Q:怎麼看待行業中對於中淩產品的爭議?

薑:這個我只能說,產品自己會說話。我認為窗膜應該回歸本質,隔熱、安全、清晰。從這3點來看。目前而言,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因為消費者買了我們的膜馬上就能直觀的感受到那種隔熱的效果。

我覺得窗膜的本質就是隔熱,但是市場上不是所有膜都隔熱。

Q:您怎麼看市場上很火的防爆膜?

薑:防爆膜是一種概念,它不能絕對的防爆。只能說是增加一個玻璃的防爆能力。膜的防爆性能主要是看膜的厚度,抗拉伸強大以及膠的粘度等。

比如有些人做一種4Mil(密耳)厚的防爆膜,然後說它防爆效果好。說貼上他們的膜防爆,用鐵錘什麼的砸它就砸不碎了。砸不碎就是防爆嘛?我覺得不是的,這只是一種誇大的演示。其實防爆的主要功能是黏住破裂的玻璃不讓它飛濺傷人。

Q:您怎麼看現在市場上新出來的護膚膜?

薑:膜有護膚的功能,技術上早已不是難點,但是現在市面上宣傳的護膚膜有一個誤區,就是所謂的UV400百分百阻隔紫外線膜,它混淆了紫外和可見光,其實紫外線對皮膚的有害波段是380納米,往400納米波段已經是接近可見光的波段了。我們看市場上所有的國際大牌的膜,都是做到99%的紫外阻隔,沒有去做100%阻隔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紫外阻隔達到99%就是最合適的,有害波段已經完全遮罩了,餘留的則可以起到一定殺菌消毒的作用。

另外,我還要強調一點,只有紫外線和紅外線雙重阻隔,才能做到真正護膚。因為陽光對皮膚的傷害不僅是紫外線,還有近紅外線,近紅外線可以滲透到皮膚內部,加速肌膚鬆弛,加快光照性肌膚老化。中淩隔熱膜具有高紅外反射和99%紫外阻隔雙重特性,可以對皮膚和眼睛起到雙重保護的作用,貼膜後在車內無需使用任何防曬用品。由於目前沒有一種可以直接塗抹的防近紅外的防曬霜,所以更有必要為愛車選擇一款具有高紅外阻隔特性的汽車膜。

Q:為什麼高端隔熱膜一直是美國壟斷的?

薑:首先,這項技術有很高的門檻在這裡。它對你工藝的要求、設備的要求、人員的要求都很高的。

像我們現在的工藝,我們就研發了6年。現在能夠在PET薄膜上濺射多層金屬及金屬氧化物。別小看那麼薄薄的一層膜,它有15層的結構,就是金屬與氧化物的疊加。這些東西就是為了保證對紅外線的一種反射。還要保證絕對的高清。這就對工藝、材料、光波、的理解有一個很深的程度。

光著還不行,還要有好的設備、人員去執行。我們的設備都是從德國引進的。光談判就談了1年。設備生產製作用了1年半。我們向德方提設計條件,工藝要求。用了2年半的週期才把設備運回我們的工廠。

Q:看來美國人能壟斷30年,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薑:是的。

Q:您現在研發團隊有多少人?

薑:研發的核心團隊有十多個人。我們與德國Fraunhofer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都有深入和持續的合作。

Q:被美國壟斷那30年,中國的企業都是從國外購入這種膜對嗎?

薑:對,基本上都是被國外品牌壟斷。

Q:所以想做一個國人的品牌?

薑:對,我們現在已經打破了這種壟斷,而且已經超過了它們。我們現在很多產品美國都做不出來。過去很多國內工廠做的就是一個“交鑰匙工廠”。

Q:交鑰匙?

薑:對,“交鑰匙!”,外國人給你標準設備、標準工藝,你運回國內直接生產就行了,這個我們叫“交鑰匙工廠”,它不具備窗膜系結構的設計和研發能力。

Q:在未來中淩會參與制定一個隔熱膜行業標準的事情嗎?

薑:這個事情我們正在做,我們已經在和世界窗膜協會的官員研討這件事情了。在美國我就在和世界窗膜協會主席交流,把隔熱膜的標準制定出來。其實現在世界窗膜協會關於隔熱膜是有標準的,但是並不詳細,我們希望進行補充與完善。所以在明年世界窗膜主席來華的時候,我們會好好與他商談這件事。共同探討怎麼制定亞洲新的標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