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航榮獲民航首屆機務維修職業技能大賽“大滿貫”

11月21日,首屆中國民航機務維修崗位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中國民航大學舉行。 從全國61家民航機務維修單位的76支隊伍中遴選出的18支代表隊、54名選手在大賽上同台競技。

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副局長李健出席大賽,並為獲獎單位頒獎。 中國東方航空在此次大賽中取得驕人戰績,參賽的東航技術3支隊伍、9名隊員包攬團體一等獎(大賽設1名)、團體二等獎兩個,個人一等獎3人(大賽設3名)、個人二等獎4人及3等獎2人,選手囊括了“全國民航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民航金牌員工”、“全國民航技術能手”等重要榮譽。

奪冠之心:打造民航機務維修“夢之隊”

作為民航保障的“幕後”工種,機務維修是民航生產運行的關鍵基礎環節,作為飛機“保健醫生”的機務維修人員則是保證飛機安全適航的“關鍵先生”。 據瞭解,目前全國民航共有11萬餘名機務維修人員,保障每天上萬班航班的運行安全。 本次大賽聚焦這一特殊工種,以“弘揚工匠精神,提升技能水準”為主題,比賽內容是機務維修工作中具有重要性、典型性、基礎性並與航空安全密切相關的維修項目,賽程緊湊有序,專業程度高,受到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自今年4月本次賽事啟動以來,東航積極回應民航局的號召,緊密結合旺季生產、技術創新、旅客保障等實際工作,認真組織開展 “技術比武”和“崗位練兵”等活動,帶動了機務隊伍維修技能水準的普遍提升。

為了迎接本次大賽,東航機務系統以2015年參加第八屆國際飛機維修大賽的優秀選手為領隊和專項教練,結合日常工作能力和近兩年民航、東航機務維修崗位技能競賽的成績,優中擇優組建了3支代表隊。 團隊通過基於實際、高於標準、強化突發應對、提升陌生環境工作等多項舉措,不斷提升訓練的難度,讓代表東航10000多名機務員工的9名優秀選手進一步磨練技藝、快速成長。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奪取冠軍的實力,因為我們的方式、技巧都是一樣的,我們沒有誰藏著掖著,這是集體的榮譽。

”賽後獲得個人綜合一等獎的王瑋所說的這句話,既是對團隊努力的解說,更是對東航機務實力的自信。

東航代表隊裡,3名有著國際大賽經驗的領導分別擔任緊固件與保險、軟硬管施工、標準線路3個實做單項的教練,以豐富的大賽經驗對選手進行有效指導。 被9名選手戲稱為“魔鬼教練”的3名領隊則通過基於實際高於標準、強化突發應對、陌生環境模擬的多項舉措,不斷提升訓練的難度,讓9名選手在“痛並快樂”中快速成長。

9名選手名義上分為3支代表隊,其實他們一直是一個整體。 在他們中,有的是電子出身,擅長線路,有的是學機械的,緊固件有優勢。 他們相互取長補短,一個人操作八個人圍觀,一群人點評總結。

在這樣的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中,所有實作效率不斷提高。 而每一分提高的經驗,都能實實在在地帶入到實際工作中,帶入到團隊中。

“選拔出一批技藝精湛、作風嚴謹、富有激情的優秀維修人才,更為建立一支過硬的機務維修人才隊伍、塑造一個長遠的機務人才培養模式奠定堅實基礎。 ”技術公司培訓部門孫春魁的一番話揭示了民航機務維修“夢之隊”成功的奧秘。 近年來,東航技術公司大力推進現代管理和文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基層最佳實踐被挖掘、提煉、推廣、再提煉、再實踐,成為東航機務能力不斷提升的不竭源泉。

匠心之路:把“家常菜”做成“針線活”

當被問及是什麼使得他們擁有如此高超的技藝,9名選手大多顯得有些靦腆。“我們只是用心去做而已。”獲得綜合得分第一名的張超賽後的這一句話不僅是9名選手的回答,也是東航機務人的心聲,“而已”表現得如此平淡,但“用心”卻是對機務精神最有力的詮釋。

成功決不是偶然的靈光一現,而是扎扎實實的久久為功。此次大賽理論考試占30%,占比70%的實際操作部分命題緊貼維修一線生產需要,涉及標準路線施工、緊固件拆裝與保險、硬/軟管路施工等方面按章操作的意識能力,看似平平淡淡的“家常菜”,卻橫跨多個工種,考的是選手實實在在的“基本功”。選手們大多在日常的工作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碰到技術問題,不論別人在操作還是自己在操作,腦海中模擬的操作過程從未停息。在線路故障查找中,原本需要六次摸排的複雜工作,被9名選手總結歸納成兩次就能基本查出故障源,高效與專業在用心中不斷顯現出來。

“感覺睡覺了,腦子裡都有電路圖在閃現,有一次說夢話還在排故,還被同事笑話了。”個人綜合一等獎周上飛的這句話,不獨是他自己,也是這9名選手,更是用心守護飛機的每名東航機務人共同的經歷。那份有些強迫症的用心,背後是使命責任與嚴謹精神。

精細才能致遠,在日常工作中,這份用心顯得更加強大和重要。在周上飛的十年維修經歷中,因為用心注意細節,他先後兩次發現波音手冊中標明的線路與實際存在出入,最終使波音修訂了手冊。“當年帶我的老師傅告訴我,修飛機需要認真的態度、搞清楚所有疑點、清晰每一個流程。”周上飛的認真其實是一種繼承,一代代東航機務人對機務精神的傳承,是一代代東航人對飛行安全的執著守護。

東航機務系統不斷優化專業技術崗位,強化培訓體系,注重生產實際中的“傳、幫、帶”,以“韓少輝勞模工作室”、“朱剛維修創新工作室”等為代表的一批以鑽研技能、提升技藝、創新工作方法為目標的創新工作室以每年近十個創新專案的方式,不斷提升東航機務專業化生產水準。“我們機務系統中還有許多能力突出的人。”東航首席技師、東航一隊領隊吳志巨的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東航機務的整體實力。除了首席技師,在機務系統內還活躍著大批全國及省市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先進模範。

力量之源:現象級榮譽背後的“化學反應”

“感謝東航給了我這個成長的平臺。”當被問及什麼對技能提升幫助最大時,這句話幾乎是選手一致的回答。平臺背後,是東航機務系統十餘年轉型發展的一系列成就。從2006年東航機務系統一體化組織轉型開始,到全國首家“一證多址”試點,再到2014年東航技術掛牌成立,直到今天取得優異的大賽成績,可以說一步一個腳印。

平臺的力量,源於改革的動力。近年來,東航機務系統根據東航深化改革的統一部署,走在“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國際化發展”的“四化”轉型之路上,通過推向市場、參與競爭,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激發機制活力,發展壯大維修實力,獲取良好經濟效益,逐步實現保障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轉變,不斷追求過硬的維修品質。

特別是2014年技術公司掛牌成立以來,實現了體系化垂直管控、市場化運營,當前所執管的飛機的數量超過了650架,下屬維修單位17個,延伸網站170餘個,10000餘名員工中持有“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的有4000餘人,具備整機放行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2000余人。資源統籌、全面佈局、優化管理,高效已經成為東航技術的一個代名詞。“從航線、到定檢再到MCC,方式的轉變上讓我的感觸很深,現在對故障的把握已經可以基於原理手冊、機型特點、運行環境,分析明確故障排查方向的主次甚至排序,遠程支援、大大提速。”王瑋的感受正是東航機務系統經營模式轉變的一個縮影。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正催化著東航機務能力不斷提升的“化學反應”。東航技術自2014年成立以來,擁有的第3方客戶已超過120家,多家外方航空為東航機務頒發錦旗表示感謝,北歐航空更是將地面最佳服務授予了東航技術。客戶體驗提升的背後邏輯是商業模式和理念的變革,推動著越來越多傳統的“後臺”部門走向服務“前端”。如機務人員通過空調引氣報文系統的資料研發應用,不僅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故障,還有效解決了旅客溫度體驗“欠”與“過”的問題,因空調問題產生的旅客投訴較過去下降了80%,讓廣大旅客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而在東航與中國商飛公司合作的多個項目中,東航也以自身高超的維修技術能力,有力支援了大飛機的製造和試飛等工作。敢為人先的創新基因,已深深融入這支嚴謹高效的“鐵軍”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民航業是重要的戰略產業,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嚴格行業管理,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提升運輸品質和國際競爭力,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十九大報告中,又進一步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作為獲得中國民航飛行安全最高獎——“飛行安全鑽石獎”的國有特大型航空運輸企業,東航始終堅持在國家安全的戰略框架內,科學謀劃發展佈局,堅持把“安全發展”作為企業邁向世界一流和加快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基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持續改進”的工作方針,全面推進包括飛行、機務、運行等各系統在內的安全運營體系建設,努力維護好國家安全,為社會和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當被問及是什麼使得他們擁有如此高超的技藝,9名選手大多顯得有些靦腆。“我們只是用心去做而已。”獲得綜合得分第一名的張超賽後的這一句話不僅是9名選手的回答,也是東航機務人的心聲,“而已”表現得如此平淡,但“用心”卻是對機務精神最有力的詮釋。

成功決不是偶然的靈光一現,而是扎扎實實的久久為功。此次大賽理論考試占30%,占比70%的實際操作部分命題緊貼維修一線生產需要,涉及標準路線施工、緊固件拆裝與保險、硬/軟管路施工等方面按章操作的意識能力,看似平平淡淡的“家常菜”,卻橫跨多個工種,考的是選手實實在在的“基本功”。選手們大多在日常的工作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碰到技術問題,不論別人在操作還是自己在操作,腦海中模擬的操作過程從未停息。在線路故障查找中,原本需要六次摸排的複雜工作,被9名選手總結歸納成兩次就能基本查出故障源,高效與專業在用心中不斷顯現出來。

“感覺睡覺了,腦子裡都有電路圖在閃現,有一次說夢話還在排故,還被同事笑話了。”個人綜合一等獎周上飛的這句話,不獨是他自己,也是這9名選手,更是用心守護飛機的每名東航機務人共同的經歷。那份有些強迫症的用心,背後是使命責任與嚴謹精神。

精細才能致遠,在日常工作中,這份用心顯得更加強大和重要。在周上飛的十年維修經歷中,因為用心注意細節,他先後兩次發現波音手冊中標明的線路與實際存在出入,最終使波音修訂了手冊。“當年帶我的老師傅告訴我,修飛機需要認真的態度、搞清楚所有疑點、清晰每一個流程。”周上飛的認真其實是一種繼承,一代代東航機務人對機務精神的傳承,是一代代東航人對飛行安全的執著守護。

東航機務系統不斷優化專業技術崗位,強化培訓體系,注重生產實際中的“傳、幫、帶”,以“韓少輝勞模工作室”、“朱剛維修創新工作室”等為代表的一批以鑽研技能、提升技藝、創新工作方法為目標的創新工作室以每年近十個創新專案的方式,不斷提升東航機務專業化生產水準。“我們機務系統中還有許多能力突出的人。”東航首席技師、東航一隊領隊吳志巨的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東航機務的整體實力。除了首席技師,在機務系統內還活躍著大批全國及省市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先進模範。

力量之源:現象級榮譽背後的“化學反應”

“感謝東航給了我這個成長的平臺。”當被問及什麼對技能提升幫助最大時,這句話幾乎是選手一致的回答。平臺背後,是東航機務系統十餘年轉型發展的一系列成就。從2006年東航機務系統一體化組織轉型開始,到全國首家“一證多址”試點,再到2014年東航技術掛牌成立,直到今天取得優異的大賽成績,可以說一步一個腳印。

平臺的力量,源於改革的動力。近年來,東航機務系統根據東航深化改革的統一部署,走在“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國際化發展”的“四化”轉型之路上,通過推向市場、參與競爭,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激發機制活力,發展壯大維修實力,獲取良好經濟效益,逐步實現保障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轉變,不斷追求過硬的維修品質。

特別是2014年技術公司掛牌成立以來,實現了體系化垂直管控、市場化運營,當前所執管的飛機的數量超過了650架,下屬維修單位17個,延伸網站170餘個,10000餘名員工中持有“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的有4000餘人,具備整機放行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2000余人。資源統籌、全面佈局、優化管理,高效已經成為東航技術的一個代名詞。“從航線、到定檢再到MCC,方式的轉變上讓我的感觸很深,現在對故障的把握已經可以基於原理手冊、機型特點、運行環境,分析明確故障排查方向的主次甚至排序,遠程支援、大大提速。”王瑋的感受正是東航機務系統經營模式轉變的一個縮影。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正催化著東航機務能力不斷提升的“化學反應”。東航技術自2014年成立以來,擁有的第3方客戶已超過120家,多家外方航空為東航機務頒發錦旗表示感謝,北歐航空更是將地面最佳服務授予了東航技術。客戶體驗提升的背後邏輯是商業模式和理念的變革,推動著越來越多傳統的“後臺”部門走向服務“前端”。如機務人員通過空調引氣報文系統的資料研發應用,不僅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故障,還有效解決了旅客溫度體驗“欠”與“過”的問題,因空調問題產生的旅客投訴較過去下降了80%,讓廣大旅客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而在東航與中國商飛公司合作的多個項目中,東航也以自身高超的維修技術能力,有力支援了大飛機的製造和試飛等工作。敢為人先的創新基因,已深深融入這支嚴謹高效的“鐵軍”血脈。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民航業是重要的戰略產業,要始終堅持安全第一,嚴格行業管理,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提升運輸品質和國際競爭力,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十九大報告中,又進一步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作為獲得中國民航飛行安全最高獎——“飛行安全鑽石獎”的國有特大型航空運輸企業,東航始終堅持在國家安全的戰略框架內,科學謀劃發展佈局,堅持把“安全發展”作為企業邁向世界一流和加快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基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持續改進”的工作方針,全面推進包括飛行、機務、運行等各系統在內的安全運營體系建設,努力維護好國家安全,為社會和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