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木蘭觀察丨李瑋:根治霧霾與GDP並非矛與盾的關係

聚焦資訊技術領域 為產業發聲

導讀

又是一個漫長的冬天, 又是一個霧霾漫天的冬天。 我們印象裡, 北方的冬天也許是銀裝素裹, 也許是晶瑩剔透, 也許是雪人林立, 但是隨著現代化發展, 我們正在經歷發展的陣痛:PM2.5爆表、能見度下降、明明身在樓宇又仿佛地處“仙境”, 這些現象時刻不在環繞著我們, 霧霾漸漸地成為冬天的“代名詞”。 要GDP還是要環保?如何幫助重污染城市摘掉污染的“帽子”?怎樣才能讓北方的工業大省變為環保大省?羅克佳華董事長李瑋給出了他的答案:

1.黃河連線:近十幾年來, 您覺得山西乃至全國的環境有什麼改變?近些年, 太原率先成為全國第一家把八千多輛計程車全部更換成電動車的城市, 在治理汽車尾氣上下了很大力度, 這對環境保護是否有很大幫助?

李瑋:我覺得環境變的越來越好了。 我國處於一個邊發展邊治理的階段,

過去, 人們對環境保護缺乏足夠的瞭解和重視, 使環境破壞超過環境治理速度。 現在, 國家大力提倡“生態環境”理念, 綠色生活成了人們的主旋律。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全域性變化,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進入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 也是成效最好的時期。

治理汽車尾氣當然對環境保護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生態環境大資料, 我們可以發現, 在非採暖季, 機動車尾氣是造成城市PM2.5等空氣污染的“元兇”。 大家都知道, 我國汽車保有量日益加大, 帶來的污染也日益嚴重, 可以這樣說, 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為我國大中型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通過感測器採集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的資料, 然後對機動車排放檢測進行線上監控管理, 對機動車的排放資料進行有效、快速、準確的分析統計, 嚴格控制高排放車輛, 改善環境品質。

2.黃河連線:環保部的“2+26”工程是什麼意思?我省有哪幾個城市入圍?國家環保部前幾年重點治理水污染,

目前狠抓大氣污染治理, 是否說明工作重點已經轉到大氣污染治理?

李瑋:“2+26”城市是環保部在京津冀及周邊重點區域城市劃分的, 山西省的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屬於“2+26”城市赫然在列。

“2+26”主要城市熱點網格

大氣污染、水污染都是我國的重點。

2013年9月出臺的《行動計畫》, 簡稱“大氣十條”, 2015年4月16日, 國務院發佈《防治行動計畫》, 簡稱“水十條”。 國務院出臺的這兩個環保行動計畫, 充分說明了治理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的重要性。

羅克佳華在這方面做出來很多工作, 例如我們的智慧環保平臺, 包含大氣、水環境各項污染因數指標以及境內所有排汙企業線上監控資料等資訊。 平臺的特點是, 能將原來各自為政、各自運行的生態環境大資料建設態勢, 轉變為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的建設方式, 通過平臺化運營的合作模式, 將產品(包括大氣治理的標準站、微觀站、移動監測車、無人機等)、技術(霧霾預警預報系統、機動車尾氣線上監測系統等)、方案等集合起來, 實現統一的環境綜合解決方案, 為各個行業需求者服務。

3.黃河連線:我省臨汾市現在是環保部督察的重點城市?如何加強治理才能摘掉污染的“帽子”?

李瑋:臨汾因為去年的“二氧化硫事件超千”被人們所關注,在今年秋冬霧霾之前,臨汾已經啟動為期5個多月的車輛限行措施。從趨勢上來看,臨汾的環保措施還會繼續加碼。

目前大氣網格化品質監管系統是社會的主流,它也稱“環保天眼”,是一種新型環境治理體制,採用“網格化布點+多中繼資料融合+時空資料分析”的模式,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的環境立體監控體系,實現大氣污染物在空間、時間全方位資訊情況的自動生成,進而判斷污染來源,對污染源起到最大程度的監管作用,為環境執法和決策提供直接依據,協助環保局更高效、準確地完成環境保護任務。

大氣顆粒物監測動態雲圖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生態環境大資料平臺上,你可以看見紅紅綠綠、形狀各異的監測點位,這是我們標注的污染源監測點位,我們的“環保天眼”能監測PM2.5、PM10、SO2、NOX及氣象五參數,我們一般將“環保天眼”產品安置到公安交警杆兒、電線杆兒上,一公里放一個,是一個24小時的“守候者”,哪裡出現污染哪裡就會報警,報警資訊會進入我們的資料指紋庫中,分析是什麼東西造成的污染、源頭在哪。

環保天眼

目前,“環保天眼”已經在北京、河南、山西、廣東等全國多個重要省市應用,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個大氣污染治理的新篇章。

實現統一的環境綜合解決方案,為各個行業需求者服務。

4.黃河連線:有很多人反映,要環保,一定程度上會讓企業停產,萬馬齊喑,死氣沉沉,導致各種生產生活成本陡升,到底要環境還是要GDP?這二者是否矛盾,如何取一個折中點?

李瑋:環境保護和GDP,這兩者聽上去很矛盾,但實際上我們國家目前已經能很好的平橫發展。前段時間,堪稱史上最嚴的中央督查組開展工作,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在環保倒逼企業轉型中,會有部分的陣痛。

拿河南汝州做的智慧環保平臺來說,在兩年前,因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汝州市多次被環保部門約談,環境品質也戴上了一頂“全省最差”的帽子,成為河南環境污染的重點管理縣。在有了環保意識後,他們開始完善智慧環保平臺,用新技術告別“聾子”、“瞎子”,對汝州市的污染成因分析及責任判別,對環境污染事件預測、預警。這套智慧環保系統實現了環境監管一張網、環境資訊一個庫、環境管理一張圖、系統整合一平臺、環保業務一門戶、政務公開一片陽光。

經過轉型陣痛後,在今年5月20日召開的全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汝州市在發展中所踐行的“環保、經濟兩促進、兩不誤”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5.黃河連線:我省從工業大省成為環保大省的路還有多遠?應該在哪些環境保護領域加大力度?

李瑋:工業大省變為環保大省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年環保升級加碼的背景下,山西秋冬的環保措施可以用“迅疾”、“淩厲”這樣的詞彙來形容。

到了冬季採暖期,對大氣污染“貢獻”最大的就是散煤燃燒。因此我省大力治理散煤污染、儘快實現“去煤化”,在“禁煤區”範圍內除煤電、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企業(包括潔淨型煤加工企業用煤)外,禁止燃用煤炭。在“禁煤”、“限行”成為常態的同時,山西大力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努力實現資源轉型,從根本上杜絕燃煤污染。

目前我省加大環境監管,構建山西國際物聯網資料中心,應用物聯網、大資料技術,為環境監管提供服務,之後通過大資料平臺讓公眾參與到環境監管中,實現全民參與環境治理的局面,相信這將會是大的趨勢。

聲明:

黃河連線系太原九州連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本平臺法律顧問為山西晉商律師事務所

黃河連線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為各個行業需求者服務。

3.黃河連線:我省臨汾市現在是環保部督察的重點城市?如何加強治理才能摘掉污染的“帽子”?

李瑋:臨汾因為去年的“二氧化硫事件超千”被人們所關注,在今年秋冬霧霾之前,臨汾已經啟動為期5個多月的車輛限行措施。從趨勢上來看,臨汾的環保措施還會繼續加碼。

目前大氣網格化品質監管系統是社會的主流,它也稱“環保天眼”,是一種新型環境治理體制,採用“網格化布點+多中繼資料融合+時空資料分析”的模式,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的環境立體監控體系,實現大氣污染物在空間、時間全方位資訊情況的自動生成,進而判斷污染來源,對污染源起到最大程度的監管作用,為環境執法和決策提供直接依據,協助環保局更高效、準確地完成環境保護任務。

大氣顆粒物監測動態雲圖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生態環境大資料平臺上,你可以看見紅紅綠綠、形狀各異的監測點位,這是我們標注的污染源監測點位,我們的“環保天眼”能監測PM2.5、PM10、SO2、NOX及氣象五參數,我們一般將“環保天眼”產品安置到公安交警杆兒、電線杆兒上,一公里放一個,是一個24小時的“守候者”,哪裡出現污染哪裡就會報警,報警資訊會進入我們的資料指紋庫中,分析是什麼東西造成的污染、源頭在哪。

環保天眼

目前,“環保天眼”已經在北京、河南、山西、廣東等全國多個重要省市應用,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個大氣污染治理的新篇章。

實現統一的環境綜合解決方案,為各個行業需求者服務。

4.黃河連線:有很多人反映,要環保,一定程度上會讓企業停產,萬馬齊喑,死氣沉沉,導致各種生產生活成本陡升,到底要環境還是要GDP?這二者是否矛盾,如何取一個折中點?

李瑋:環境保護和GDP,這兩者聽上去很矛盾,但實際上我們國家目前已經能很好的平橫發展。前段時間,堪稱史上最嚴的中央督查組開展工作,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在環保倒逼企業轉型中,會有部分的陣痛。

拿河南汝州做的智慧環保平臺來說,在兩年前,因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汝州市多次被環保部門約談,環境品質也戴上了一頂“全省最差”的帽子,成為河南環境污染的重點管理縣。在有了環保意識後,他們開始完善智慧環保平臺,用新技術告別“聾子”、“瞎子”,對汝州市的污染成因分析及責任判別,對環境污染事件預測、預警。這套智慧環保系統實現了環境監管一張網、環境資訊一個庫、環境管理一張圖、系統整合一平臺、環保業務一門戶、政務公開一片陽光。

經過轉型陣痛後,在今年5月20日召開的全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汝州市在發展中所踐行的“環保、經濟兩促進、兩不誤”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5.黃河連線:我省從工業大省成為環保大省的路還有多遠?應該在哪些環境保護領域加大力度?

李瑋:工業大省變為環保大省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年環保升級加碼的背景下,山西秋冬的環保措施可以用“迅疾”、“淩厲”這樣的詞彙來形容。

到了冬季採暖期,對大氣污染“貢獻”最大的就是散煤燃燒。因此我省大力治理散煤污染、儘快實現“去煤化”,在“禁煤區”範圍內除煤電、集中供熱和原料用煤企業(包括潔淨型煤加工企業用煤)外,禁止燃用煤炭。在“禁煤”、“限行”成為常態的同時,山西大力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努力實現資源轉型,從根本上杜絕燃煤污染。

目前我省加大環境監管,構建山西國際物聯網資料中心,應用物聯網、大資料技術,為環境監管提供服務,之後通過大資料平臺讓公眾參與到環境監管中,實現全民參與環境治理的局面,相信這將會是大的趨勢。

聲明:

黃河連線系太原九州連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本平臺法律顧問為山西晉商律師事務所

黃河連線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