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貴州全力推進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萌發新業態 啟動新動能 打造新經濟

散落的資料,單獨看,每個都很微小,但當它們聚集起來,就能釋放大資料的無窮魅力。

幾年前還是普通人工流水線的貴陽海信電子有限公司,乘“雲”而上打造了訂單大資料、研發大資料、企業資源大資料、供應鏈大資料、原材料大資料、產品物流大資料的完整大資料鏈,形成獨具特色的貴陽海信大資料+智慧製造,產能從2013年的86萬台增至2016年的150萬台,人均效率提升108%。

近年來,我省運用大資料理念和技術,從全領域、全社會、全維度等各環節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開展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僅驅動實體經濟生產技術更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供給革新,更推動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舊動能轉化。

為了讓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加有效,引導企業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品質效益型集約增長轉變,我省邀請西門子、SAP、思科、阿裡、華為、航太雲網等全球111家大資料企業,組成“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服務隊”,制訂了《大資料+產業深度融合2017年行動計畫服務隊解決方案名單及應用建議》。

截至目前,“服務隊”已經為我省提供了318個典型解決方案,涵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涉及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企業資訊化、金融與行銷、雲平臺與服務、資料處理與應用、網路與安全等多個領域。

其中,在企業智慧化改造、智慧工廠建設方面,形成解決方案117個,幫助企業從計畫排期、生產協同、設備管理、資源整合、品質優化、決策支持等多個方面進行智慧化改造和大資料融合應用。

貴州航太電器公司就是通過這樣的解決方案,運用“多品種、小批量”柔性智慧生產模式,使一條生產線製造超過1萬種不同規格、不同型號的元器件,大大提升了效率、節約了成本。 去年在員工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公司銷售收入增長20.4%,運營成本降低20%,產品研製交付週期縮短30%以上。

近三年來,我省兩化融合指數平均每年上升2個臺階,全國排名上升6位,重點行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40.5%,提高了4.8個百分點;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23.4%,提高了3.4個百分點。

此外,還建設了全國首個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標評估體系,組織所有納入全省統計基本名錄庫的企業開展融合發展水準、價值成效、特徵模式、發展趨勢的評估診斷。 已完成評估企業13390家,占統計基本名錄庫企業的85.9%,其中工業企業5665家、農業企業437家、服務業企業6376家。

依託該體系,我省將企業融合水準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 目前,全省62.1%的企業處於起步建設的融合初級階段,32.5%的企業處於單項覆蓋的融合中級階段,5.4%的企業進入集成提升的融合高級階段。 預計到2018年底,全省處於融合中級階段的企業占比可提升到 40%,處於融合高級階段的企業占比可提升到6.5%,實體經濟整體融合水準由初級加速向中級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已培育建成10個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其中工業領域2個、農業領域4個、旅遊領域2個、電子商務領域1個、金融領域1個,形成了較強的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公共服務能力。

記者從省大資料發展管理局獲悉,我省將加快完善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撐體系,開展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行動,著力實施一批深度融合項目,突破一批融合關鍵技術,形成一批融合應用產品,推廣一批融合解決方案,編制一批融合標準規範,建設一批融合服務平臺,引進一批融合服務商,催生一批融合新興業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