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觀中東|辭職激發黎巴嫩民眾國家認同,哈裡裡歸國紀念獨立日

首都貝魯特的街頭出現許多哈裡裡的海報 視覺中國 圖

據央視新聞用戶端22日最新消息, 當地時間21日晚間, 黎巴嫩總理哈裡裡在結束埃及的訪問之後,

離開埃及, 返回貝魯特, 預計他將出席22日當天的黎巴嫩獨立74周年紀念日活動。

在抵達貝魯特後, 哈裡裡前往其父親拉菲克 哈裡裡的墓地進行了悼念。 離開墓地前, 他只對黎巴嫩人民說了一句“謝謝”。

在哈裡裡4日宣佈辭職後的18天裡, 首都貝魯特的街頭出現了許多大幅海報。 “哈裡裡我們與你同在!”這樣直抒胸臆的支持, 是哈裡裡過去近一年總理生涯中所未曾享受過的待遇。

“黎巴嫩人民期待著哈裡裡的回歸, 他將受到非常熱烈的歡迎。 ”黎巴嫩大學教授馬蘇德·達赫爾(Massoud Daher)評論道, “從沙特回來後, 哈裡裡將有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總理’。 ”

11月14日, 就在達赫爾教授做出這一評論的同一時間, 遠在沙特首都利雅德的哈裡裡在“推特”上宣佈,

將於兩天后回國。

然而, 哈裡裡並沒有遵守他的承諾, 11月18日, 他與妻子、長子一同抵達了法國, 而他年幼的子女則繼續留在沙特。

黎巴嫩人等待總理歸國的希望一次次落空。 從利雅德、阿布達比到巴黎, 哈裡裡的路徑顯示出, 他的命運似乎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小政府”的黎巴嫩

如果哈裡裡這一次沒有食言, 根據最新消息, 他在21日訪問完埃及開羅和科威特之後, 將於22日回到黎巴嫩參加當天的獨立日慶祝活動。 有媒體稱, 哈裡裡回國後預計將向國民交代自己辭職的原因。

回國後的哈裡裡或將當面向總統奧恩遞交辭呈, 黎巴嫩又將面臨重新組閣的考驗。

然而, 即便不再擔任總理, 哈裡裡仍然是黎巴嫩遜尼派政黨“未來陣線”的領導人,

在組建新政府過程中, 以“未來陣線”為首的“3·14陣營”和真主党等什葉派領導的“3·8陣營”將就總理人選展開新一輪的拉鋸戰。

黎巴嫩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教派政治制度。 根據該國政治傳統, 總統人選出自天主教馬龍派, 總理由遜尼派穆斯林擔任, 議長則來自什葉派穆斯林, 議員按人口比例分配。

“在黎巴嫩, 官方承認的教派多達18個, 各種利益錯綜複雜。 沒有人(黨派)可以單獨統治黎巴嫩, 黎巴嫩的政策都是妥協的產物。 ”達赫爾說道。

正是由於這種妥協與平衡難以達成, 經歷了多年政局動盪的黎巴嫩人對於去年底哈裡裡組閣至今的和平、務實發展時期尤為珍惜。

此次, 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

哈裡裡在利雅德宣佈辭職, 讓大多數黎巴嫩人難以相信這背後沒有沙特的小動作。 總統奧恩甚至公開指出沙特“扣留”了哈裡裡。

而對於沙特提出的以哈裡裡的哥哥巴哈·哈裡裡取而代之的方案, 包括總統奧恩、“未來陣線”、真主党在內的黎巴嫩主要政治力量罕見地站在同一陣營, 團結一致表示反對。

“人們普遍相信哈裡裡是被沙特軟禁壓迫的。 一個國家的總理居然受到外國的操縱, 這一事件激發起了黎巴嫩人民的‘國家認同感’, 這種情感並非政治意義上的, 而是很單純的對自己‘國家’的認知, 這在之前是很薄弱的。 ”達赫爾說。

在黎巴嫩各黨派否決了沙特“巴哈換哈裡裡”方案後, 曾一度傳出“哈裡裡可能撤回辭呈”的消息。

無論他辭職與否, 對於下一任總理人選, 代表遜尼派的哈裡裡與“未來陣線”仍有很大發言權。

而隨著近年來真主党發展風頭正勁, 其對黎巴嫩政局的影響力也逐步提升。 “總統和真主党將決定新總理是誰。 ”在法律教授兼戰略分析師、前黎巴嫩陸軍準將艾敏·侯代德(Amine Hotait)看來,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無論拉鋸戰的結果如何, 外界普遍認為, 出生在沙特、擁有黎巴嫩沙特雙重國籍的哈裡裡, 其作為沙特利益在黎巴嫩政局中“代理人”的角色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不會允許黎巴嫩再成為別國戰場”

事實上, 黎巴嫩的“小政府”格局, 一直以來為地區與國際大國在黎巴嫩尋找“代理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975年至1990年間,黎巴嫩曾經歷了長達15年內戰,各黨派相互割據、對抗,但其背後,則是各個大國“下棋”的手。

此次哈裡裡的突然辭職,也離不開地區局勢變化的背景——伊朗與真主党合力保全了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什葉派新月”更為牢固;沙特在葉門打擊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反被對方的火箭彈瞄準了首都;沙特通過拉盟友組團與卡達斷交迫使後者與伊朗劃清界限,同樣無果。

由於連續的戰略損失,沙特對“打擊真主党不力”的哈裡裡不滿加劇,也不再有耐心,它需要一個更強硬的代理人給真主党製造出更多麻煩,或者說是通過哈裡裡辭職事件給真主党占主導地位的黎巴嫩政局製造問題,進而牽制伊朗影響力擴張的腳步。

至今,沙特方面和哈裡裡都沒有對後者在沙特宣佈辭職一事做出合理解釋。《紐約時報》指出,哈裡裡16歲的女兒和12歲的兒子留在利雅德上學,令人猜測他們是被留做了人質。

哈裡裡的歐洲事務顧問利馬·塔拉拜(Rima Tarabay)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哈裡裡宣佈辭職的危機已超出黎巴嫩國內政局的範疇,“這關乎下一步的局勢發展。”

黎巴嫩再度被推到了中東政治舞臺的聚光燈下,甚至再度被計算成為地區大國角力的犧牲品。

然而,黎巴嫩人展現出的強烈反抗或許並不在沙特的意料之中。

“黎巴嫩人不會允許自己的國家再度成為別國的戰場。”達赫爾堅定地表示。

18日,哈裡裡應邀訪問法國。黎巴嫩外長表示,希望巴黎只是哈裡裡回國途中的一站。

馬克龍的斡旋既顯示了法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的局勢。但進一步的鬥爭仍在醞釀,沙特不會放棄對伊朗的重要羽翼——黎巴嫩真主党的打壓,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沙特方面更有可能收到適得其反的結果。

1975年至1990年間,黎巴嫩曾經歷了長達15年內戰,各黨派相互割據、對抗,但其背後,則是各個大國“下棋”的手。

此次哈裡裡的突然辭職,也離不開地區局勢變化的背景——伊朗與真主党合力保全了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什葉派新月”更為牢固;沙特在葉門打擊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反被對方的火箭彈瞄準了首都;沙特通過拉盟友組團與卡達斷交迫使後者與伊朗劃清界限,同樣無果。

由於連續的戰略損失,沙特對“打擊真主党不力”的哈裡裡不滿加劇,也不再有耐心,它需要一個更強硬的代理人給真主党製造出更多麻煩,或者說是通過哈裡裡辭職事件給真主党占主導地位的黎巴嫩政局製造問題,進而牽制伊朗影響力擴張的腳步。

至今,沙特方面和哈裡裡都沒有對後者在沙特宣佈辭職一事做出合理解釋。《紐約時報》指出,哈裡裡16歲的女兒和12歲的兒子留在利雅德上學,令人猜測他們是被留做了人質。

哈裡裡的歐洲事務顧問利馬·塔拉拜(Rima Tarabay)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哈裡裡宣佈辭職的危機已超出黎巴嫩國內政局的範疇,“這關乎下一步的局勢發展。”

黎巴嫩再度被推到了中東政治舞臺的聚光燈下,甚至再度被計算成為地區大國角力的犧牲品。

然而,黎巴嫩人展現出的強烈反抗或許並不在沙特的意料之中。

“黎巴嫩人不會允許自己的國家再度成為別國的戰場。”達赫爾堅定地表示。

18日,哈裡裡應邀訪問法國。黎巴嫩外長表示,希望巴黎只是哈裡裡回國途中的一站。

馬克龍的斡旋既顯示了法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的局勢。但進一步的鬥爭仍在醞釀,沙特不會放棄對伊朗的重要羽翼——黎巴嫩真主党的打壓,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沙特方面更有可能收到適得其反的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