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大會址”日記|浮雕《起點》長8米,以共產黨綱領為背景

【編者按】

10月31日,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 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他們回顧建黨歷史, 重溫入黨誓詞,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 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 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 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 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小雨轉多雲。

又是一個雨天。 在綿綿陰雨中, 位於上海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門口, 依然排著長隊。

11月22日,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門口依然排著長隊。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圖

剛步入紀念館, 49歲的葉犇便來到長達8米的巨型銅版浮雕面前,

細細地端詳起這幅浮雕中的15位人物半身像。

“最中間的是毛澤東, 他旁邊分別是董必武和何叔衡。 ”位於中間的幾位代表, 葉犇都非常熟悉。 對其中無法確認的幾人, 他又走到銘牌前, 根據上面的人物名字, 與浮雕中的人物一一對照。

參觀者在浮雕前留影

這幅名為《起點》的巨型青銅浮雕, 與二樓的白銅群雕一樣, 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於2016年7月1日重新開館後的新增展品。 作為序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起點》帶領觀眾踏入二十世紀上半葉風雲激蕩的中國社會。

畫面中, 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和兩位共產國際代表均以半身浮雕形象出現, 栩栩如生。 作為人物浮雕背景的, 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

據新華社報導, 10月31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甯、趙樂際、韓正, 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 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回顧建黨歷史, 重溫入黨誓詞, 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在位於上海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習近平等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 參觀了《偉大開端——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陳列》。 其中, 習近平對著浮雕一一列數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姓名, 感歎英雄輩出, 也感歎大浪淘沙。 習近平指出, 建黨時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貴、每個情景都耐人尋味, 我們要經常回憶、深入思索, 從中解讀我們党的初心。

“這裡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方, 我們整個展覽的主題是《偉大開端》, 所以我們將這幅浮雕作品命名為《起點》。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陳列研究部副主任韓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在對序廳的總體設計上, 主要包括浮雕、黨旗、黨徽三部分。

其中, 對於這幅大型浮雕, 經過多次研究討論, 最終確定了以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和兩位共產國際代表的人物形象為主要內容、以中國共產黨綱領為背景。

參觀者瞻仰浮雕

15位人物, 具體採取何種形象來呈現?

經過研究討論後, 館方採用了與紀念館二樓每位代表展板上的頭像照片同樣的人物形象,比較寫實。在15位人物的排列上,則具體分為兩排,第一排的人物形象相對較大,第二排的較小,浮雕的表現方式,也讓整幅作品看上去更有層次感。

“起點”人物示意圖

具體順序上,則將同一地區的黨代表放在一起。“毛澤東在中間,右邊是同樣來自湖南的何叔衡,左邊則是和他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董必武。”韓晶介紹說,董必武的左邊是同樣來自武漢的陳潭秋,再左邊是來自上海的李漢俊和李達。何叔衡的右邊是來自濟南的王盡美和鄧恩銘。第二排自左到右分別是周佛海、陳公博、馬林、尼克爾斯基、張國燾、劉仁靜、包惠僧。

人物形象確定後,便是背景的選擇。最終,館方決定用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作為背景,在對這個綱領內容的排版上,採用了那個年代的報刊所用的豎排繁體字的形式。“最後的效果,是人物形象在綱領的背景之上,遮掉的字就是遮掉了。”韓晶說。

浮雕的主題和內容確定後,就是進行細化設計和製作了。具體負責這幅作品的雕塑家,是上海油畫雕塑院著名雕塑師唐世儲。

製作浮雕,其實是一個十分繁複的過程——先要用泥土塑模,再對泥塑不斷進行修改完善,然後鑄模,之後澆鑄玻璃鋼,再鑄青銅,背景板則要再進行雕刻製版。整個浮雕作品重達近3噸,共分為四塊鑄成,運到紀念館一樓後進行現場焊接,而在此之前,現有浮雕所在位置已事先做好了鋼結構。

“用這種立體浮雕的造型,來表現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形象,很生動,讓我們的記憶更加深刻。”黨齡已有20年的葉犇說,這是他第三次來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來這裡參觀,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艱苦鬥爭歷程,不忘初心,無論是對於老黨員還是年輕黨員來說,都是一種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動。”

館方採用了與紀念館二樓每位代表展板上的頭像照片同樣的人物形象,比較寫實。在15位人物的排列上,則具體分為兩排,第一排的人物形象相對較大,第二排的較小,浮雕的表現方式,也讓整幅作品看上去更有層次感。

“起點”人物示意圖

具體順序上,則將同一地區的黨代表放在一起。“毛澤東在中間,右邊是同樣來自湖南的何叔衡,左邊則是和他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的董必武。”韓晶介紹說,董必武的左邊是同樣來自武漢的陳潭秋,再左邊是來自上海的李漢俊和李達。何叔衡的右邊是來自濟南的王盡美和鄧恩銘。第二排自左到右分別是周佛海、陳公博、馬林、尼克爾斯基、張國燾、劉仁靜、包惠僧。

人物形象確定後,便是背景的選擇。最終,館方決定用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作為背景,在對這個綱領內容的排版上,採用了那個年代的報刊所用的豎排繁體字的形式。“最後的效果,是人物形象在綱領的背景之上,遮掉的字就是遮掉了。”韓晶說。

浮雕的主題和內容確定後,就是進行細化設計和製作了。具體負責這幅作品的雕塑家,是上海油畫雕塑院著名雕塑師唐世儲。

製作浮雕,其實是一個十分繁複的過程——先要用泥土塑模,再對泥塑不斷進行修改完善,然後鑄模,之後澆鑄玻璃鋼,再鑄青銅,背景板則要再進行雕刻製版。整個浮雕作品重達近3噸,共分為四塊鑄成,運到紀念館一樓後進行現場焊接,而在此之前,現有浮雕所在位置已事先做好了鋼結構。

“用這種立體浮雕的造型,來表現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形象,很生動,讓我們的記憶更加深刻。”黨齡已有20年的葉犇說,這是他第三次來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來這裡參觀,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艱苦鬥爭歷程,不忘初心,無論是對於老黨員還是年輕黨員來說,都是一種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