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華社香港分社的秘密使命

薑恩柱

1997年初, 我(薑恩柱)奉調從倫敦回國。 5月上旬, 錢其琛副總理在中南海辦公室找我談話, 告訴我中央考慮讓我接替周南同志,

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新華社香港分社成立於1947年, 第一任社長是喬冠華, 我是第七任社長也是最後一任社長。 2000年1月, 新華社香港分社更名為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 我遂改任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 與新華社並不存在隸屬關係, 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機構, 香港分社實際上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

香港分社怎麼會成為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派出機構呢?這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一種特殊產物。

新華社香港分社在剛開始時, 的確是一個新聞機構。 它是1947年成立的, 當時以新聞通訊機構的名稱向港英當局登記註冊, 並於1947年5月1日起正式對外發稿。

新中國成立後, 鑒於中國政府在香港沒有官方代表機構,

凡遇有需要同港英當局接觸聯繫或交涉的事宜, 就授權新華社香港分社出面辦理。 港英當局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由港督政治顧問負責同新華分社的日常聯繫。

中國政府曾打算在香港派駐官方代表機構, 中方援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在香港設有特派員的先例, 不止一次地正式向英方提出這一建議。 1973年6月姬鵬飛外長訪英時, 英國外交大臣霍姆在會談中正式答覆說, 英方認為對中方在香港的代表機構的格局作出改變的時機尚不成熟。 就這樣, 英方再次拒絕了中方的建議。

既然英方不同意我國政府在香港設立官方代表機構, 中方在香港當地同港英當局聯繫交涉事宜就不能不繼續由新華社香港分社來承擔。

1978年港督麥理浩第一次出席新華社香港分社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招待會, 自此形成慣例, 此後的歷任港督每年都出席, 直到香港回歸中國之前。 這是英方對新華社香港分社作為中國政府派出的實際上的代表機構的一種默認。

後來隨著香港回歸問題提上中國政府的議事日程, 中英就解決香港問題達成協議。 香港進入回歸前的過渡時期, 中英雙方圍繞香港問題的工作量急劇增多, 港督及其政治顧問同新華社香港分社的聯繫頻繁, 新華社香港分社的任務越來越繁重, 實際上已作為中國政府在香港的官方代表機構進行運作。

在香港回歸祖國前的過渡時期,

新華社香港分社機構及其人員的安全由港英當局提供保護。 新華社香港分社使用密碼通訊, 同北京的機密檔往來使用外交郵袋, 由外交信使押運, 港英當局都予以默認。

真正從事新聞通訊業務的工作部門只不過是新華社香港分社下面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附屬單位, 對外稱“新華社香港分社總編輯室”, 它在業務上實際上受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的領導。

新華社香港分社實際職能同對外名稱的差異, 就是這樣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香港回歸祖國後, 香港內外某些勢力針對新華社香港分社的法律地位大做文章。 在這種情況下, 中央最後決定, 將新華社香港分社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摘自《紫荊花開映香江——香港回歸20周年親歷記》薑恩柱/文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