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蓮華鎮西浦山上深藏著一個充滿傳奇的“石龍寨”,你瞭解嗎?

澄海民間傳說:西浦山石龍寨, 陳吊王五十八寨之一

(澄海蘇北中學 許旭綿)

石龍寨位於澄海蓮華鎮西浦山的龍船嶺, 是個據說是深不可測的天然石洞。 澄海民間一直相信“石龍寨通虎康口”這句古話, 虎康口(虎洞口)已經屬於潮安縣, 離府城不遠了。 所以民間又有“石龍寨通府城”的說法。 石龍寨一直在十五鄉百姓中充滿傳奇, 很多人青少年時候都曾進去探險過, 最後或因缺氧, 或因缺膽, 都未能窮盡其源。

《澄海縣誌》記載:寨為石洞, 深約一公里, 有人工修築痕跡。 山腰上有窩臼, 傳說是陳遂(陳吊眼、陳吊王)義軍制火藥處。 《潮州府志•兵防》載:“石龍寨, 距城北三十裡龍船嶺上。 元季…………陳吊眼築。 遺址今尚存”。

陳吊王是詔安人, 南宋末年在粵東和閩南一帶占山為王, 在潮汕地區影響甚廣。 陳吊王所在的宋末元初, 澄海的蓮陽河以北全屬於海陽縣, 當年尚未建置饒平和澄海二縣, 海陽縣直接與福建詔安縣接壤。 陳吊王差不多就在以汾水關為界的廣東海陽、福建詔安這兩縣活動。 後來蒙古入侵,

山河破碎, 陳吊王出於民族大義, 起兵抗元。 後來戰敗被俘, 英勇就義, 成為有民族氣節的草莽英雄。

(上圖:饒平陳吊王廟;下圖:陳吊王像)

民間傳說陳吊王據有五十八寨。其中位於海陽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以後屬饒平,1949年以後屬澄海)隆眼城都的西浦山石龍寨就是五十八寨之一。石龍寨的得名,源於龍船嶺上有一條由天然巨石彙集而成的石龍,靜臥在一片丘陵山坡上,粗礪的石灰岩如鱗如甲。故有“石龍”之稱。

(饒平百丈埔抗元古戰場娘娘廟供奉的許大娘神像)

1276年冬,元兵追趕宋帝,進入廣東饒平一帶,義軍首領陳吊王聯合鳳凰山義軍女首領許大娘(本身是鳳凰山佘族人,嫁給遷居饒平黃岡“山上許”、今黃岡鎮山霞村的潮州許附馬裔孫、南宋進士許漢青,故稱許大娘。也即潮劇《辭郞洲》裡面的佘族首領許大娘)的武裝,與同樣起兵勤王的潮州都統張達、陳璧娘夫婦合力阻止元兵,使宋帝得以渡海進入南澳。1277年二月,張世傑又從潮州饒平重振軍威,率兵與陳吊王、許大娘匯合抗擊元兵。五月間,陳吊王率領他麾下各寨的武裝,攻打潮州,後又再上漳州,與他的叔父陳桂龍會合,再度掀起抗元高潮,隊伍曾發展到數萬人,把閩粵邊區連成一片抗元根據地。《漳州志》載:陳吊眼後入粵,歸附者甚眾,共有五十八寨。石龍寨自然就是五十八寨之一。

潮汕歷史上從未有皇帝巡狩過,即使後來的乾隆六下江南,也只止步于江浙。宋帝昺南逃來到潮汕,即使已是流亡政府,也是潮汕亙古未有的恩典和盛事,幾百年來給潮汕人民帶來了很多津津樂道的話題,留下了很多“皇帝聖公嘴”的傳說故事。但隨著這段抗元歷史的湮滅,石龍寨沒有留下碑記遺跡,也逐漸被史家所遺忘。這個深不可測的“通天洞”,數百年來,曾吸引了澄海東部鄉村的無數好奇者,進去探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有十五鄉雅道梓(馬頭仔)的幾名青年小夥,結伴進去探險,他們持蠟燭試探裡面的含氧量,腰間綁著繩索,洞裡洞外互相守望照應,後因繩索不夠長,只能作罷。聽說這次探險,還從裡面帶出來幾個古代士兵吃飯的粗碗。(圖片來自網路)

(上圖:饒平陳吊王廟;下圖:陳吊王像)

民間傳說陳吊王據有五十八寨。其中位於海陽縣(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以後屬饒平,1949年以後屬澄海)隆眼城都的西浦山石龍寨就是五十八寨之一。石龍寨的得名,源於龍船嶺上有一條由天然巨石彙集而成的石龍,靜臥在一片丘陵山坡上,粗礪的石灰岩如鱗如甲。故有“石龍”之稱。

(饒平百丈埔抗元古戰場娘娘廟供奉的許大娘神像)

1276年冬,元兵追趕宋帝,進入廣東饒平一帶,義軍首領陳吊王聯合鳳凰山義軍女首領許大娘(本身是鳳凰山佘族人,嫁給遷居饒平黃岡“山上許”、今黃岡鎮山霞村的潮州許附馬裔孫、南宋進士許漢青,故稱許大娘。也即潮劇《辭郞洲》裡面的佘族首領許大娘)的武裝,與同樣起兵勤王的潮州都統張達、陳璧娘夫婦合力阻止元兵,使宋帝得以渡海進入南澳。1277年二月,張世傑又從潮州饒平重振軍威,率兵與陳吊王、許大娘匯合抗擊元兵。五月間,陳吊王率領他麾下各寨的武裝,攻打潮州,後又再上漳州,與他的叔父陳桂龍會合,再度掀起抗元高潮,隊伍曾發展到數萬人,把閩粵邊區連成一片抗元根據地。《漳州志》載:陳吊眼後入粵,歸附者甚眾,共有五十八寨。石龍寨自然就是五十八寨之一。

潮汕歷史上從未有皇帝巡狩過,即使後來的乾隆六下江南,也只止步于江浙。宋帝昺南逃來到潮汕,即使已是流亡政府,也是潮汕亙古未有的恩典和盛事,幾百年來給潮汕人民帶來了很多津津樂道的話題,留下了很多“皇帝聖公嘴”的傳說故事。但隨著這段抗元歷史的湮滅,石龍寨沒有留下碑記遺跡,也逐漸被史家所遺忘。這個深不可測的“通天洞”,數百年來,曾吸引了澄海東部鄉村的無數好奇者,進去探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有十五鄉雅道梓(馬頭仔)的幾名青年小夥,結伴進去探險,他們持蠟燭試探裡面的含氧量,腰間綁著繩索,洞裡洞外互相守望照應,後因繩索不夠長,只能作罷。聽說這次探險,還從裡面帶出來幾個古代士兵吃飯的粗碗。(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